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被央企扬弃后,仅1.34亿,IPO折戟芯片厂被A股快充龙头抄了个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ECAPITAL



IPO折戟的“半导体灰姑娘”,竟被科创板白马捡漏了?本文2594字,约3.7分钟
来源 | 科创投资研究
[color=rgba(0, 0, 0, 0.9)]2025年7月,半导体行业上演戏剧性一幕——科创板快充芯片龙头英集芯以1.34亿元抄底收购国家电网旗下智芯微持有的蕊源半导体15%股权。
[color=rgba(0, 0, 0, 0.9)]这家曾冲刺创业板IPO的电源管理芯片企业,因业绩下滑、关联交易等问题折戟沉沙,却被英集芯以"白菜价"收入囊中。
[color=rgba(0, 0, 0, 0.9)]交易背后暗藏产业逻辑:蕊源在DC-DC芯片领域的技术积累,恰与英集芯的快充协议芯片形成互补。
[color=rgba(0, 0, 0, 0.9)]此次并购不仅创下国产模仿芯片领域"蛇吞象"式整合案例,更折射出半导体行业"技术协同>资本运作"的新趋势。
[color=rgba(0, 0, 0, 0.9)]随着英集芯2024年净利润暴涨322%,这场"央企割肉、民企接盘"的资本大戏,或将成为国产芯片自主化进程的关键注脚。
交易的戏剧性:
央企“割肉”与快充巨头“抄底”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此次成都蕊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股权的乐成易主,无疑是近期半导体行业内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

[color=rgba(0, 0, 0, 0.9)]这笔交易不仅金额巨大,更因其背后央企的“割肉”离场与A股快充龙头的“抄底”入局,充满了戏剧性。
[color=rgba(0, 0, 0, 0.9)]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成交公告,为这场连续了两个月的股权转让画上了句号,最终的竞得者——科创板上市公司英集芯(688209),以1.34亿元的挂牌价乐成竞得。
[color=rgba(0, 0, 0, 0.9)]这笔交易的特别之处在于,转让方是国家电网旗下的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央企配景的投资方,智芯微电子在2021年5月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蕊源半导体,新增638.6702万股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
[color=rgba(0, 0, 0, 0.9)]然而,仅仅两年后,智芯微便选择挂牌转让这部分股权,其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color=rgba(0, 0, 0, 0.9)]有分析指出,这可能与蕊源半导体IPO折戟,以及其业绩在IPO审核期间出现下滑有关。
[color=rgba(0, 0, 0, 0.9)]对于央企而言,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蕊源半导体上市远景不明朗、业绩承压的情况下,选择及时止损,将资源投入到更具确定性的领域,是符合其战略逻辑的。
[color=rgba(0, 0, 0, 0.9)]而接盘方英集芯,则以一种“抄底”的姿态进入。作为国内快充芯片领域的佼佼者,英集芯在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
[color=rgba(0, 0, 0, 0.9)]此次收购,英集芯不仅获得了蕊源半导体的股权,更重要的是,将蕊源半导体在DC-DC芯片领域的优势纳入囊中。
[color=rgba(0, 0, 0, 0.9)]英集芯与蕊源半导体在产品矩阵上存在互补性,英集芯在快充芯片方面具备技术优势,而蕊源半导体则以DC-DC芯片为主,这种结合有望形成“1+1>2”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巩固英集芯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地位,并拓展其产品线。
[color=rgba(0, 0, 0, 0.9)]这笔交易的完成,不仅办理了智芯微电子的退出问题,也为蕊源半导体带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和发展机遇。
[color=rgba(0, 0, 0, 0.9)]对于国产模仿芯片行业而言,这种强强联合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团体竞争力,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color=rgba(0, 0, 0, 0.9)]在当前环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益激烈,国产替代需求迫切的配景下,此次交易无疑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预示着国产芯片企业在技术协同和供应链整合上将迈出更坚实的步调。
蕊源半导体:
IPO折戟后的沉浮与新生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成都蕊源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电源管理芯片明星企业,其发展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color=rgba(0, 0, 0, 0.9)]公司建立于2016年7月, 在产品和业务方面,蕊源半导体主要提供DC-DC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耗电子、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等领域。其产品以高性能、高可靠性为特点,在电源管理领域积累了精良的口碑。
[color=rgba(0, 0, 0, 0.9)]蕊源半导体的成长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根据公开资料,公司曾经历多轮融资。
[color=rgba(0, 0, 0, 0.9)]2017年12月,蕊源半导体完成了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观新投资。
[color=rgba(0, 0, 0, 0.9)]2021年5月,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蕊源半导体,新增638.6702万股股份,成为其重要股东。这些融资为蕊源半导体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拓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color=rgba(0, 0, 0, 0.9)]2022年5月,蕊源半导体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拟募资15亿元用于芯片升级及产业化、研发中心建设、封装测试中心建设等项目。
[color=rgba(0, 0, 0, 0.9)]然而,其IPO之路并不平坦。在审核过程中,蕊源半导面子临监管层对其业绩稳定性和关联交易的严格审查。
[color=rgba(0, 0, 0, 0.9)]招股书表现,2021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从3.26亿元降至2.98亿元,净利润从9374万元滑落至6812万元,业绩出现下滑。

[color=rgba(0, 0, 0, 0.9)]此外,公司对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过高,且该客户的实际控制人曾是蕊源半导体的销售部员工,引发了关联交易的质疑。
[color=rgba(0, 0, 0, 0.9)]这些问题使得蕊源半导体的上市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color=rgba(0, 0, 0, 0.9)]最终,在2024年5月26日,深交所发布停止上市审核决定,宣告蕊源半导体的创业板IPO征程正式落幕。 IPO折戟对蕊源半导体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转机。
[color=rgba(0, 0, 0, 0.9)]国家电网旗下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为蕊源半导体带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英集芯。
[color=rgba(0, 0, 0, 0.9)]此次股权变更,不仅为蕊源半导体注入了新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英集芯在快充芯片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市场资源。
[color=rgba(0, 0, 0, 0.9)]通过与英集芯的协同发展,蕊源半导体有望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实现产品线的拓展和技术的升级,重新找回增长的动力,并在国产芯片替代的大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英集芯:
快充芯片龙头如何“芯”想事成

[color=rgba(0, 0, 0, 0.9)]

[color=rgba(0, 0, 0, 0.9)]英集芯作为A股科创板的明星企业,在快充芯片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color=rgba(0, 0, 0, 0.9)]这家公司建立于2014年11月20日,专注于高性能、高品格数模混合芯片的设计,主业务务为电源管理芯片和快充协议芯片的研发和销售。
[color=rgba(0, 0, 0, 0.9)]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电源、快充电源适配器、TWS耳机充电仓、车载充电器、无线充电器等消耗电子领域。
[color=rgba(0, 0, 0, 0.9)]英集芯的芯片产品以高集成度、高可定制化、高性价比和低可替代性为特点,能够有效缩短客户成品方案研发周期,简化生产过程,提升产品良率和可靠性。
[color=rgba(0, 0, 0, 0.9)]在财务状态方面,英集芯近年来保持了稳健的增长。
[color=rgba(0, 0, 0, 0.9)]根据公开财报,2024年全年,英集芯实现营收约14.29亿元,同比增长17.53%;净利润约1.24亿元,同比增长322.73%。 尽管在某些年份净利润有所颠簸,但团体营收保持增长态势,表现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color=rgba(0, 0, 0, 0.9)]英集芯的融资过程也颇为顺利。公司在建立初期,固然面临资金限制,但凭借核心技术和团队实力,获得了多轮股权融资。
[color=rgba(0, 0, 0, 0.9)]2022年4月19日,英集芯乐成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开发行股票4200万股,发行价为24.23元/股,募集资金10.18亿元。
[color=rgba(0, 0, 0, 0.9)]上市首日,英集芯开盘价为24.23元/股,股价有所下跌,但总市值仍达到93亿元。
[color=rgba(0, 0, 0, 0.9)]在上市后的市值表现方面,英集芯在2022年6月30日达到最高市值128.52亿元,尽管此后有所颠簸,但截至2025年4月29日,其市值仍保持在较高程度。
[color=rgba(0, 0, 0, 0.9)]此次收购蕊源半导体,是英集芯在产业整合和战略布局上的又一重要举措。
[color=rgba(0, 0, 0, 0.9)]通过此次收购,英集芯不仅能够拓展其在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产品线,吸纳蕊源半导体在DC-DC芯片方面的技术优势,更能在国产替代的大配景下,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模仿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color=rgba(0, 0, 0, 0.9)]这种强强联合,有望在技术协同、供应链整合上形成新的协力,共同推动国产模仿芯片产业的进步。
#线索爆料# rzcj@thecapital.com.cn[color=rgba(0, 0, 0, 0.9)]

媒体合作:010-84464881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2A042XN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