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汽车天地] 第二个雷军:比亚迪帮刘强东进军汽车行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1:17|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强东要造车了吗?当京东与比亚迪达成合作协议的消息一出,舆论立刻将他与雷军并列,仿佛又一位互联网大佬要冲入造车泥潭。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一次刘强东没有走雷军那条从0到1的路,而是选了一条更聪明的捷径——从售后切入,精准落位汽车财产链的下半场。

这不是一笔简朴的商务订单。据公开消息,京东与比亚迪签署了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智能供应链、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等多维度的战略协议。比起造车,这更像是一次对汽车生态圈底子设施的重构尝试。与其说京东入局汽车,不如说刘强东正在谋划“服务时代”的汽车商业新秩序。

比亚迪是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24年销量突破300万辆,市占率与产品覆盖均遥遥领先。与此同时,它也拥有天下最大的车主用户池。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年产几百万辆、总保有量超万万的品牌,正面对一个极度分散、低效、尚未被全面开辟的后市场。
京东看中了的,正是这片“无人耕耘”的金矿。

早在2018年,京东就启动了汽车后市场布局,推出“京东养车”品牌。到2025年,已拥有1500家直营店和超4万个合作维修站点,形成覆盖配件、维修、保险、置换的完备链路。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有谋篇布局。而比亚迪的加入,提供了这个体系所缺失的最大变量:流量和可信托入口。

此次合作中,京东将为比亚迪整车及配件提供数字化供应链服务,提升交付服从;在终端层面,还将帮助比亚迪优化售后服务网络与“以旧换新”链路,提升用户黏性与服务本事。这是双方共同面对的问题:产能饱和后,怎样从存量市场里挖掘更多利润。

而且,京东并不止步于“养车”。2025年上半年,京东注册了“Joyrobotaxi”自动驾驶相关商标,并公开表现将在智能出行范畴展开部署。利用多年在物流系统中积聚的调度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京东有本事将自动驾驶从仓储复制到出行,实现数据与调度资源的双向赋能。

从这个角度看,刘强东并不需要像雷军一样,亲手建厂、打磨整车。京东的打法是以平台、供应链、场景为核心,用服务和底子设施切入财产链中部——低调却杀伤力极强。

比亚迪之以是成为合作对象,是由于它已经不是一家简朴的车企,而是新能源财产链的底层控制点。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自研芯片、智能驾驶、全球工厂布局,比亚迪险些把能自主可控的东西都自己做了。谁握住了比亚迪的服务出口,等于间接控制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车主市场。

从资本视角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台投射逻辑”。造车这件事已经不是利润中心,但围绕车主生命周期展开的服务体系,才是利润真正积聚的地方。谁掌握了售后、二手车、保险、充电、换电、车主数据,谁才掌握了商业闭环的门票。

刘强东当然清楚这点。与比亚迪合作,不只是对京东汽车生态的一次补完,更是一种行业地位的自我确认——不造车,但服务全部造车的;不做前台,但掌控流量背后的系统。

这一合作也展现了一个更深层的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财产已进入“后整车时代”,拼的不再是车身长度、续航多少,而是围绕车辆生命周期的服务本事和生态控制力。与其说京东是在布局汽车,不如说它在押注未来的底子设施标准订定权。

资本市场对这笔合作的反馈也很直接。比亚迪股价连续上扬,京东汽车相关业务曝光度激增。投资者显然意识到,这不是一次平凡的商务联姻,而是一次关于中国汽车未来形态的试探——智能出行+服务网络+生态协同,才是下一个商业逻辑闭环。

“得比亚迪者得天下”,这句话不再只是一句夸张的修辞,而是资本共识下的财产宣判。对京东来说,这是一场后发优势极强的攻坚战;而对比亚迪而言,这场合作或许是打开后市场万亿级别想象空间的钥匙。

一个是线上最强履约平台,一个是新能源车的王者,它们的合作不只是资源叠加,而可能是一个全新商业模型的诞生。传统的“造车—卖车”闭环正在被打破,“买—配—养—换—用”五位一体的新模式正从幕后走到台前。下一阶段的竞争,或许不是比谁造得好,而是比谁服务得深。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5A0045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