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特大暴雨突袭易县涿州:超汗青纪录引发洪涝
7月24日深夜至7月25日清晨,河北保定易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极端暴雨事件,多个站点的雨量数据让人瞠目结舌。位于山区的易县塘湖站监测到403.6毫米的累计降雨量,而国家级气象站也测得高达366.8毫米的降水,这几乎相当于本地一整年均匀降雨量的一半以上,其中超过350毫米是在12小时内倾泻而下,短时间内形成超强的雨涝打击力。这场极端降雨直接突破了易县气象记录,成为本地有气象纪录以来最强的一次单站暴雨。
这次突发强降水不但刷新了汗青数据,更在极短时间内给本地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后果。易河庄大桥因水流冲刷强度过大而坍塌,易县城区和周边多地村庄发生内涝,道路、房屋进水,交通被迫中断,学校和构造临时停工。城区内大量车辆被水浸泡,部分积水深达腰部甚至更高,一些居民不得不临时转移。与此同时,保定市下辖的涿州市等地也出现积水现象,城市排水系同一度承压,部分地段出现了积水倒灌的情况。
不但河北易县区域降雨猛烈,整个华北乃至东北一带在同一时间也都受到强降水波及,北京西部山区、内蒙古中部、吉林西南部等地都记录到强对流性降雨,其中呼和浩特城区在清晨出现短时大暴雨,内蒙古一些地方一夜之间俨然成了江南水乡的模样。极端气候的出现往往不会单独发生,它背后往往是更大尺度气象体系共同的结果。这一次也不例外,导致河北特大暴雨的原因,正是台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后的“长途共振”。
二、三台风长途输水:范斯高为主角,暴雨搬家到华北
那么,为什么一个远在东海的台风能把暴雨“扔”到河北的山区来?答案就是本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目前范斯高的位置正在东海南部一带,其结构虽然松散,强度不算特别高,但它的环流范围却很宽大,尤其是北侧的气流非常活跃。台风范斯高的北侧环流正与副热带高压边沿产生耦合效应,两者共同构建起一条横跨中国东南沿海直至华北地区的“水汽高速通道”。这条通道相当于一根巨大的“水管子”,不断将南海、东海一带的海洋湿润氛围运送至华北地区。
当源源不断的水汽被“运送”到太行山北端这样的地形高差地区时,就像水撞墙一样,氛围被迫抬升、冷却、凝结、降水。这种地形抬升的叠加结果,终极变成了类似“河南郑州2021特大暴雨”模式的极端气候。不同的是,这次“受害者”变成了河北保定。不但范斯高,正在南海活动的第8号台风“竹节草”也对区域水汽格局产生影响。其外围水汽也参与了这场大范围降雨的协作。此外,西太平洋远洋上还有一个台风胚胎活跃中,具备成为第9号台风的潜力。这三个热带体系的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罕见的“台风输水三连发”格局。
其中,范斯高起主导作用,竹节草则通过扰动增强西南季风,提升了整体水汽密度,而第三个台风胚胎则通过改变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形态,为大陆输入水汽提供持久的支持。三者叠加,使得暴雨“搬家”现象不断上演,甚至将来有可能在东北、华北、西北形成第二波甚至第三波降水高峰。简而言之,这次保定易县的暴雨是台风远距离“送水”的一个代表性事件。而这种远距离“台风水汽炸弹”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还可能频繁发生。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加上台风群活跃,是华北大范围暴雨反复的紧张背景。
三、周末还去河北玩?先关注气候预警再做决定
随着主雨带大幅北移,河北北部本轮暴雨显然还没结束。根据目前的趋势,7月27日前后,在副高、季风和台风共同影响下,河北北部、尤其是承德、保定北部、张家口南部等地将再次面对强降雨过程。承德市已经发布了暴雨赤色预警信号,这是气象预警体系中的最高级别,说明有可能再度遭遇致灾级别的强降水。
除了城市积涝、道路中断等常见问题,更需关注的是山区的地质灾难隐患。强降水过后,山体泥土含水饱和,一旦再次遭遇暴雨,极易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对山区居民生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建议河北北部居民和计划前往该区域旅游、出差的朋友,密切关注气象部分的最新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对于山地景区和乡村道路,要尤其注意制止暴雨期间外出活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5A09CH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