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牧原股份更像是在和“猪周期”赛跑,若上市和海外拓展进程迅速,或将跳出周期限制,一旦跑不赢,业绩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颠簸。
“猪周期”失灵了?
今年上半年,国内猪价持续走低。监测数据显示,停止7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跌至14.35元/公斤,同比下跌24.55%,较今年1月份16.1元/公斤的价格下降了超10%。
猪价下跌,猪企们扭亏的扭亏,增长的增长。鳌头财经梳理业绩预报发现,正邦科技、新盼望均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分别预计实现净利润1.9亿元至2.1亿元和6.8亿元至7.8亿元。此中的佼佼者是牧原股份,业绩预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05亿元至110亿元,同比增长924.6%至973.39%。
相干企业走出“逆周期”曲线的原因之一是资本下降。生猪养殖核心资本中,饲料资本占六成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价格均同比下滑,资本更“狠”地下滑趋势为生猪养殖企业释放出了利润空间。
猪价下行压力仍在。7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干发言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已经提前释放了市场预警信息,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
这意味着尽管“猪周期”有所淡化,但企业的业绩仍逃脱不出供需关系的影响。这一次牧原股份靠饲料资本下行实现高增长,当饲料资本回升时,下一次的增长又要靠什么维持?
01
高增长源于资本下降
猪价下行
或将消弭资本上风
供需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变动是初中便学到的知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对于猪肉的需求根本平稳,因此生猪供给侧的变动成为了猪肉价格颠簸的决定因素,由于生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一定时间,供需关系存在一定延后性,猪价震荡形成了三到四年一个轮回的周期性规律,企业的业绩往往也随之颠簸。
新一轮“猪周期”的影响正在淡化,“学界的主流观点是规模化养殖的兴起和期货工具的应用,让‘猪周期’在时间上长度上缩短,价格震荡幅度上收窄。”行业分析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价格颠簸收窄,意味着相干企业的生产逻辑要从‘赌周期’转变为‘降资本’,具有规模化上风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更具有市场上风。”
事实上,牧原股份今年上半年“背离”猪价趋势的业绩大增与资本控制不无关系。数据显示,牧原股份生猪养殖完全资本已经从年初的13.1元/公斤降至6月的低于12.1元/公斤。要知道,去年年初的养殖资本一度超过15元/公斤,行业内大部门企业的资本则停留在13元/公斤至15元/公斤区间内。
利润大增的另一原因是生猪出栏量的上升。数据显示,停止今年6月,牧原股份已出栏生猪3839万头,呈同比上升态势。
收入上升、资本下降让牧原股份实现了高增长,但这一增长的延续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资本持续下降的空间有限,“以‘低资本’见长的德康牧业养殖完全资本也在12.5元/公斤左右,相干企业想将资本进一步降至11元乃至10元难度很大,同时还面临着饲料资本上涨的风险。”前述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若生猪价格进一步下行,牧原股份通过降资本“挤”出来的利润空间也会变小,因此其未来业绩的增长仍寄盼望于猪肉价格的稳定乃至回升。
去产能的宏观调控已经在举行,在“减母猪、控二育、降体重”的指引下,相干部门又提出了新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底子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
事实则是,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仍为4000万头以上的高位,与此同时行业内仍有企业偷偷扩产,监测数据显示,200余家样本养殖企业7月生猪出栏量计划环比增加0.73%,细微的增幅反映出目前生猪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尽管牧原股份响应招呼对能繁育母猪举行了减产,但出栏量仍在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出栏量分别为6120万头、6381万头和7160万头,今年的目标则为7200万头至7800万头。
据华鑫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猪价因供给量的持续提拔呈现逐季下降的趋势,2025整年商品猪出栏均价预估回落至12元/公斤区间。若真到这一价格,牧原股份或将进入亏损阶段。
02
上市 出海
牧原股份在和周期赛跑
牧原股份是否能经得起亏损?其风光的高增长背后是高负债。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牧原股份负债总额分别为1048.77亿元、1213.68亿元和1101.12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4%、62.1%和58.7%。今年第一季度,其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上升至59.20%,负债总额达到了1173.16亿元,此中流动负债为926.48亿元,同期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则为235.66亿元。
这意味着当业绩下行时,牧原股份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在一季度的业绩说明会上,牧原股份承认了负债率过高这一问题,并表示2025年底要降负债100亿元。
业绩上面临持续增长压力,政策上面临减产压力,财务上面临偿债压力,牧原股份选择通过上市和出海来减轻压力。今年5月份,牧原股份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现实上,谋求港股上市是为了出海铺路,牧原股份董秘兼首席战略官秦军曾公开表示,港股IPO不仅是融资举措,更是牧原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节点。“完成港股发行,比融资金额更加重要。”
出海的首站是全球第四大猪肉消费国越南,鳌头财经了解到,去年,牧原股份与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互助协议,为其输出“养猪解决方案”;今年3月份,牧原股份子公司又在越南设立了境外全资子公司越南牧原有限公司。不同于国内的生猪养殖全链路重资产模式,在海外布局采用的是技术输出的轻资产模式。
通过上市进入国际市场以跳出国内的“猪周期”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一方面,牧原股份港股上市已经面临到监管压力。7月11日,其收到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要求说明涉及外资准入合规性及募集资金用途等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轻资产输出的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形成第二增长曲线,“技术输出没有在当地形成实质性的生产能力,因此难以占有市场份额,其带来的收入规模有限。”行业观察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在国内稳居行业龙头的牧原股份在海外则是新兵,其“老朋友”新盼望早在1999年便在越南建厂。停止目前,新盼望已经在越南建了9家饲料公司、3家养猪场。这意味着作为“新兵”的牧原股份不仅需要面临不同文化、法律体系带来的运营不确定性,还要和国内的竞争对手在海外开启新一轮竞争。
现在的牧原股份更像是在和“猪周期”赛跑,若上市和海外拓展进程迅速,或将跳出周期限制,一旦跑不赢,业绩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颠簸。
来源:鳌头财经
作者:张飞涛
声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只为传递更多信息!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人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29A038D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