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县城里容不下瑜伽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左拉 牛小玲编辑奥妙泉源|ONE文艺生存(ID:one_hanhan)封面泉源unsplash几天不上网,都不知道这个世界又癫成什么样了。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最近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个新词儿:
“外五县瑜伽裤”。
乍一听以为是县城新消费现象,相识了一番才知道,这活脱脱就是个恶俗的辱女词。

到底谁在管她们叫县城瑜伽裤?
我们先来简单拆解下这几个字。
“外五县”泛指大城市周边的县城,经济发展一般,住民平均收入不高,但消费水平不低。
“瑜伽裤”特指那些日常习惯穿瑜伽裤的女孩们。只看字面意思,大概还听不出个好赖。但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网上已经有一批男网友针对这个词,静静达成了某种共识。
他们还给“县城瑜伽裤”整了个画像:网名一般叫“不吃香菜”,头像最常用刘亦菲捧花;脚踩萨洛蒙,身穿Lululemon,喜欢出入网红餐厅,爱好瑜伽、骑行、飞盘、插花;座驾一定是分了五期以上、或是转了八九手的跑车;手机是回收平台上买的iPhone14,背的是二手市场淘的奢侈品包。

用这些男网友的话来说,符合以上这些标签的女性:看似是县城名媛,实则是县城捞女。“捞女”们如此精包装自己,就是为了攀附那些80、90后有点小钱的中年男人。

大概你看到这里还是一头雾水,想问这到底哪跟哪,根本接洽不上啊。
男网友们会告诉你,齐备症结就在于瑜伽裤。
网上关于瑜伽裤的争论从未休止。
只不外前几年的话风还是“穿瑜伽裤出门跟穿秋裤上街有什么两样”。如今有一部分人已经恶臭到把瑜伽裤形容成新时代的黑丝了。在他们眼里,好女人不会穿瑜伽裤出门,只要穿出门就是给他们看的。因为那玩意看着包裹得很严实,其实欲盖弥彰。只要你穿上了瑜伽裤,就即是脱下了遮羞布。

他们觉得穿瑜伽裤是一种相当高明的勾引手段,因为轻易就能让人血脉喷张。

网上围绕“县城瑜伽裤”还发展出了一门学问,叫做“如何精准拿捏县城瑜伽裤”。
他们认定了这些女孩都是嫌贫爱富的捞女,于是决定“以捞制捞”:“先上县城步行街买个盗版始祖鸟。再问烟店老板讨个中华烟盒,装几根煊赫门。买个三手折叠屏手机,只用外屏。末了再花个小几万买BBA抵押车,就没有拿捏不住的县城瑜伽裤。”诸如此类的教程触目皆是。

这群人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不可自拔,自以为参透了两性关系最核心的算法。

但当他们回到现实,发现齐备跟他们意淫的不太一样;他们觉得挫败,于是再次加大力度造黄谣。信誓旦旦称“县城瑜伽裤根本都有过一二线城市商K从业配景”。

并口口相传一套江湖智慧:想要识别你的女友是不是“县城瑜伽裤”,就带上她去商K攒个局。观察她在喝多了的时候,会不会嗨到跳上桌子、点烟的姿势是否娴熟。如果前半场娇滴滴,后半场却像换了个人,把KTV当成她的主场,那根本可以坐实她的身份。

有的甚至热衷于在网上拍妻子穿瑜伽裤,暗示妻子给自己戴绿帽的剧情。

他们像痛恨杀父仇人一样痛恨“县城瑜伽裤”。不需要任何证据,只用几个标签就能给屏幕对面的陌生女性定罪。

齐泽克的“淫秽性连合”理论曾指出,人们会通过分享低俗的笑话,来确认彼此的主体地位,并引发凝聚力。
用“县城瑜伽裤”来攻击、侮辱女性,显然就是一种恶俗的抱团行为。

性压抑下的“县城瑜伽裤”控告
人类的想象力总是如此跃进,百年来从未改变。

只是看到小小一条瑜伽裤,就能造谣出一个女性的生存习惯、职业、过往经历。
而只是因为女孩们在县城穿了一条瑜伽裤,便成了一些男人们的性幻想投射对象,瑜伽裤也从一种活动功能性服装,被赋予了性隐喻和性暗示。这不只是对于女性的污名化,更折射出了他们眼中对“县城”和“县城女性”的歧视。
在大城市,也许穿瑜伽裤只是一种再正常不外的活动穿搭习惯,但是在县城,女性似乎天然便不配穿瑜伽裤,不配活动健身,不配拥有高质量的生存方式。
仿佛与县域经济发展挂钩的不是GDP数值,而是县城女性穿瑜伽裤勾勒出的曲线变动。
并且,县城的造谣成本真的很低,高密度的熟人网打破了物理上的隐私屏障。
一个消息,一个八卦消息,很快就会产生人传人的现象,让一个被造谣的县城女性,一群同样在县城穿瑜伽裤的女性,短时间内社会性殒命。

有人大概没见过在县城穿瑜伽裤的女孩本人,有人也许连谁人县城都没去过。
但都不重要,在互联网爆炸发展的时代,只要一个个“如何拿捏”的履历贴出现,县城女性就会被动经历一场宏大的赛博性化。
除了“县城瑜伽裤”,还有雷同的绰号叫“印第安老斑鸠、西伯利亚老螃蟹、高加索老黑雕、巴尔干老秃鹫”等。
这些地名+动物的难听称谓,根据年龄的差异,全部指向着女性。就比如“印第安老斑鸠”这个词,原本是周杰伦的一首歌,但现如今指向的是“城市剩女”。
短视频上一女性谈了姐弟恋,在一起时男友说她有韵味,分手了却说她有老人味,并对其冠以“印第安老斑鸠”的绰号。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称谓时,我甚至有些想笑。
很多人上学时八百字的作文能七天憋出六个字,但唯有在对女性污名化的事情上,“天赋异禀,堪称文豪”。
对于女性污名化的问题我们已经聊了很多次了,取个快递能被造黄谣,短视频镜头下的女性亲属也成了共享意淫对象。任何一个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女性,都毫无防备的会在某一刻成为欲望客体,成为污名化的受害者。
呼吁和倡导已经讲到疲惫,只是一味强化女性的受害者地位,并没有让事情变得更好。
今天我们把眼光转向那些造谣的人,那些淫秽性连合的群体,探究一下他们为啥这么做?
挺可怜的,本质上就仨字:性压抑。

一些人因为外貌条件差,交际能力不足等原因,在社会认同中处于弱势。用博主“峰哥亡命天涯”的话讲就是3D人士,低学历、低收入、低智商。
他们无法通过正当途径满意自己的性需求。于是长期被压抑的性冲动,只能转化为对女性的攻击。通过成为黄色废料的制造机,通过虚弱的意淫,幻想自己冒充占据着女性,冒充拥有着性资源。
性魅力的缺失,让他们的内心极度自卑,甚至对自己产生厌恶,将其视为男性羞耻。
但如此孱弱的他们又无法接纳、改变自己,于是只能通过控告女性的放荡,来缓解自己的性焦虑。
一个3D人士,脑筋里装的是一本裤裆故事集。一群3D人士建立起同盟,便成了一个时代的意淫文学套装。他们共享对女性的色情攻击,完成寻找同类的仪式。一边转移着自己的性焦虑,一边强化着同盟之间的情谊,实现着自欺欺人的精神高潮。
这些谣言,会将一个女性,从一个完整的人被压缩成性符号,除了她身上的性代价,其思想、能力都不被望见。

而对于这些造谣者自身来说:精神不支棱了,于是只能靠不断造黄梗,实现末了的精神雄起。身体不支棱了,于是只能在瑜伽裤的褶皱里,找到末了一点欢愉。这本质上是父权制对所有人的异化。让女性成为被凝视被投射的欲望客体。让造谣者享受着虚假的权力,活在意淫出的美梦里。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写到:规训技术最精湛的杰作,是让克制者成为自身囚禁的同谋。
写这篇稿子时,我愤怒与可悲交错,我不想再讲,这是一场我们已经见过太多次的性别暴力。真正的解放,不是将自己的虚弱转嫁在她人身上。
要治疗性压抑,要么提升自己,要么看看中医。
毕竟,当他们试图用黄谣把女性囚禁的时候,殊不知自己也被套上了锁链。
本文转载【ONE文艺生存】微信公众号,韩寒主编的ONE·一个 文艺阅读应用官方公众号,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关注可搜索微信号:one_hanhan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3A03OY2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