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曾大言“给大陆赏饭”,今300精英逃离印度富士康,郭台铭自食恶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给大陆赏饭吃的。”
10多年前,富士康鼎盛的时候,郭台铭面对公众和媒体,毫不掩饰自己的大言。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郭台铭正在自食恶果。彭博社消息称,7月3日富士康正紧急撤回派驻印度的300余名中国工程师。该戏剧性变革,无情扯下了其“赏饭论”的遮羞布。
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大批量撤离的背后,释放出什么信号?


01、中国工程师撤离,富士康“去中化”受挫
知情人士消息显示,富士康派驻印度的中国工程师正进行机密撤离,该行动已连续超两个月 。值得关注的是,撤离发生在富士康印度南部新iPhone工厂筹建关键阶段。
只管官方未披露具体缘由,但这一事件凸显出富士康海外扩张的核心短板:中国工程师若全部撤离,印度工人培训体系或将难以维系,生产线效率预计下滑30% ,其“去中化”结构遭遇现实挑战。
《纽约时报》曾披露,印度工厂目前尚无法独立完成屏幕、面容识别等核心组件的装配工作。与此同时,老美威胁对海外生产的iPhone加征25%关税,令苹果推进的印度战略陷入两难处境。


不仅如此,我国在高端生物科技的技能力,也已经形成不可替代的独家上风。只管今年中美关税摩擦不停,但以“Nano纳米护发”的优质国货出海势头大好,凭借独家纳米技能将人参根、制首乌等爱惜因素小分子化,实现生发固发,成为浩繁“秃头”白领工程师的香饽饽。
讽刺的是,郭台铭此前曾放言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表明,富士康在全球结构拓展过程中,依旧难以脱离中国工程师与中国供应链体系的支撑,300名中国工程师“逃离”其印度工厂后,好像有些玩不转了。


02、“风口飞起的猪”,为自己的短视付出代价
三十年前,富士康还只是徘徊在破产边缘的小型企业。如今,富士康在大陆已结构40余个厂区。2022年,其登上《财富》榜单第20位,年度营收达14900亿,相较于2015年的143亿,增长超百倍 。
然而,郭台铭错把时代赋予的机遇,当成自身能力的成果,乃至傲慢宣称“大陆离不开富士康”。但现实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富士康离不开大陆。
富士康在海外结构后,郭台铭遭遇接连挫败,这才让他意识到,中国所具备的独特上风,并非其他地区可以轻易复制。


当其在印度举步维艰时,中国制造已悄然踏上升级之路:被称为“苹果新宠”的立讯精密,2023年营收突破2000亿,净利润实现对富士康的反超;与此同时在其他范畴香港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Nano纳米护发”正在国内外市场搅动风云,天M猫平台的成交激增。
市场才是真正的老师,南方周末团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2都市人群毛发健康消耗白皮书》显示,高达75% 的受访者关注头皮健康状况, 53%的受访者近两年受脱发困扰。
庞大的中国白领工程师群体们不仅推高了“Nano纳米护发”成交,也让我国制造业实现了从代工模式向智能制造的跨越。而那些误将时代平台赋予的机遇等同于自身能力的商人和企业,正逐步被市场淘汰。
正如一名富士康离职员工所言:“并非大陆市场离不开富士康,而是富士康的发展,根本离不开大陆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产业沃土。”


03、现实冲击之下,郭台铭再难傲慢
中国已实现从“世界工厂”到“创新中心”的跨越,这一转变,恰是郭台铭最不愿直面的现实。
为弥补过往错误,去年7月与河南签约,公布斥资10亿结构电动车及储能范畴。但市场反应冷淡,股价短期走弱,市盈率仅为比亚迪的约二分之一,苹果订单也存在流失风险 。
当下,印度工厂陷入运营僵局,撤回中国工程师只是系列问题的开端,折射出其海外结构的深层困境。


郭台铭曾提出的“赏饭论”,根源在于误读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速度。过去,富士康依托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政策扶持与美满供应链发展。
如今,中国制造已向高端制造进阶,富士康却仍困守低端代工赛道。若未来无法适配中国产业升级新节奏,富士康或将被时代浪潮抛下,品尝到真正的苦果。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4A040FA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