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7|回复: 0

车贷逼近0利率,金融国补来了,银行禁止赔本赚吆喝,什么信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50|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人好,我是蓝白。
等等党永远不亏啊,消费品国补后,消费贷也有“国补”了。
央视新闻报道,7月31号的国常会,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两个关键词:个人消费贷、服务业经营贷。
贴息是财政出钱,至于贴多少,报道里援引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个人消费贷,买车买家电旅游装修,通过财政贴息压到3%以下,服务业的餐饮、家政、托育中小微企业,可以贴息1-2个百分点。
有人说,这是金融领域的“国补”。
由于之前地方也试过类似的消费贷和企业贷贴息,可以看做“省补”,比如红星新闻报道,重庆客岁家装以旧换新消费贷按年利率2%、最长不超12个月贴息,四川对汽车家电等4类耐用品,按年利率1.5%、单笔不超3000的一次性贴息。
这几年,买啥都是越等价格越香。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前些年买房和买车谁亏的多。
房价跌幅有多少?
克而瑞客岁底有个陈诉,统计12个典型城市、2980个细分板块、99679个住宅小区的一二手房,只有14%的板块房价跌幅小于5%,近40%的板块跌幅在20%左右,这还是典型大中城市,二线省会和三四线跌幅轻松30%以上,市区老破,高铁新城之类的郊区,跌40%以上也不止。


车子的跌幅有多少?
参考懂车帝降价排行,一类是以捷豹xel,xfl为代表的二线豪华,一类是疾驰EQ系列,宝马i系列也就是BBA为代表的豪华合资纯电,一类是以曾经热卖的轩逸威朗朗逸为代表的合资紧凑级轿车,三类车跌幅都能轻松干到50%。
留意这份榜单是23年初推出的,两年都能打骨折,要是再往前算,21年缺芯的时候加价买车的,从开出四儿子店算,亏个六七成也不算夸张。
论亏的程度,那肯定是买房亏的多,首付亏了几十万,卖了房贷都盖不住。
论亏的幅度,那可能是买车的更大,腰斩起步,车行倒闭,合资豪华滤镜破碎。
所以你说三年前买房和买车谁亏的多?那应该是:既买车又买房的亏的多
消费贷贴息,最利好的应该是车贷。
由于,借钱买冰箱沙发大彩电的家,和借钱买冰箱沙发大彩电的车,不太一样。
你想,手里但凡有钱又不着急住的,谁会为了装修贷款?
不管是装修贷还是家装贷,大多是本来就背着房贷卡里都掏空的,为了早点住进去没办法才贷上加贷的。
买车不一样,有全款的能力,不少人还是会选择分期,由于贷款返点,4S给的优惠不一样,贷款5年提前两年还款,算下来确实比全款划算一些,由于他赌的就是你不会提前还,哪怕知道车贷套路多,有的还捆绑服务费、GPS、装潢、全险,也会捏着鼻子选分期。
停止2024年底,我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高达3.2万亿,贷款渗出率攀升至68%。
现在的主流车贷,分银行直贷、厂家金融和第三方金融公司。


新势力喜欢搞3年或5年免息,不过也只是覆盖个别车型,还有部分新能源,是厂家贴息的所谓低息。
套路多的是高息高反的传统车贷,贷5年两年后提前还款不收违约金,补贴前两年利息,银行得到了规模,4S得到了返点,消费者落下后3年高额利息+捆绑乱七八糟的东西却得到了表面优惠,赢三次。
而在这次财政贴息之前,央行5月份降息+降准的时候,就把定向降准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5个百分点,直接降到了0,释放超2000 亿元可用资金,直接低落资金成本1.2个百分点,随后长城和吉祥就宣布下调分期利率,业内预计三季度免息车型会超过40%。
所以,接下来车贷叫停高息高返,全面走向低息、免息是大势所趋。
车价便宜了,配置高了,也不要利息了,4年前加价买车的朋友们血压有点高,看不得这个。
说回财政贴息,你会发现,3%是个很有意思的门槛。
界面新闻报道里,采访银行总行人士,省分行个金条线负责人,不少都认为,贴息会将消费贷降到3%以内。
为什么3%很重要?
消费贷不像房贷,既没有抵押物,也很难监控流向,加上银行员工为了冲指标,审核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由于资质不全甚至模仿客户签名补齐资料,很容易埋下不良率的大雷。
所以,上半年消费贷利率一度降到2.5%,随后监管4月份火速叫停,重回3%以上。
而消费贷3%的红线背后,是房贷红线不能低于3%。
各人留意一个数据,7月30号,央行公布的二季度全国新发放贸易个人房贷加权平均利率是3.09%,而第一季度是3.11%。
要知道,5月份lpr是降了10bp的,这也没把房贷给打下来。
许多银行是怎么玩的呢?
在逆回购利率下调之后,20号LPR下调之前,这个时间窗口里,静静把房贷利率上调10bp,随后再降10bp,一来一回,如降。
为什么房贷不能低于3%?
一方面,靠“低存高贷”模式赢利的银行,净息差创了历史新低,再降就危险了。客岁金融时报明确指出,诸多银行接受采访时认为3.2%是经营的保本线。


另一方面,存量业主经历过两次调降后,新老房贷偏离度再超过30BP,就会触发存量老房贷和新发房贷之间的调整机制,就会跌破3%,所以新发房贷要维持在3%以上。
结合最近的一个新闻,银行集体反内卷,不准打价格战,工行年中会议明确要求带头整治“内卷式”竞争,
别的行业反内卷是缩减产能,上游涨价,银行是不能用高息揽储、低息放贷,以及返佣、零手续费等恶性本领争夺客户,也就是不能赔本赚吆喝,胡贷,乱贷,瞎贷。
聊到这就清晰了,你看,车贷的背后是消费贷,消费贷红线的背后是房贷,而房贷的背后,是银行为了冲任务不得不贷,又由于需求疲弱利率降的太低怕埋雷而不敢放肆的贷。
大概我们换句话:实体贷款需求差,必要更低的利率,而银行又不能亏本,消费又必要刺激,服务业又必要扶持,地方财政卖不动地又没钱。
头上蒙眼罩,手上戴手铐,脚上捆脚镣,既要又要还要更要,那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当市场主体(企业、住民)因信心不敷而降杠杆、地方财政因债务压力加不动杠杆、银行因净息差承压“不敢放杠杆”的时候,作为信用等级最高、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承受能力最强的主体,中央财政加杠杆是破题的唯一选择。
中信证券的陈诉,1998年以来,我国重要经历了四轮财政扩张周期:
一、1998-2004年:确立积极财政政策框架。
二、2008-2010年:4万亿基建+地产。
三、2014-2017年:减税降费+棚改。
四、2018-2020年:专项债,稳“三保”底线。
看看四次不同财政扩张周期的背景,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下岗。第二次是全球金融危机。第三次是PPI负增超30个月,供给侧改革。第四次是贸易战1.0版本。
各人回想一下,这两年财政扩张的特点,与之前四次的区别是什么?
包括今天视频聊的财政出钱贴息,实际上,和本年3000亿特别国债财政出钱“以旧换新”,最近中央财政设立“育儿补贴补助资金”,4月份5000亿特别国债给国有大行注资,是一个逻辑:
我们已经事实上进入到了一轮新的,力度更大的,持续时间更久的中央财政加杠杆扩张周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等等党越来越香的原因:早买早享受,晚买享越来越大的折扣。
诶?这么想的话,那汽车、家具、家电、手机、笔记本,这类耐用消费品,不管是以旧换新,还是贷款贴息,无论是消费品国补还是金融国补,有3个“买个der”的原则:
没有补贴,就不要买。
没有全款的钱,就不要买。
实在用不上,就不要买。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4A06YY3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