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报道
股价从7元涨到110元需要多久?上纬新材的答案是:1个月。
在宣布具身智能范畴独角兽智元机器人入主后,7月9日以来上纬新材的股价持续狂飙:至今股价区间涨幅超1300%,连续11天20%涨停刷新A股纪录,以“两周10倍涨幅”成为年度妖股……
其间,虽然上纬新材多次提示风险:“近期公司股票生意业务价格已严重脱离公司目前的基本面情况”,但依旧挡不住资本市场的热度。
7月30日晚,上纬新材发布股票停牌核查公告。但8月5日复牌后,公司股价再度以20%的涨幅收盘,收盘价110.48元/股再创新高。
10倍大牛股,为何如此疯狂?又能疯狂多久?
图/图虫创意
疯狂
两周涨10倍的爆发式增长,源自一纸公告。
7月8日晚,上纬新材公告称,智元机器人及其核心团队持股平台将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取得公司控制权。
如果本次收购完成,将成为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实施以来,具身智能创业公司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控制权的首单生意业务。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告诉中国消息周刊,上纬新材短期股价暴涨,核心支撑在于市场对“机器人+新材料”跨界收购的题材炒作,叠加智元机器人带来的产业协同预期,以及阶段性市场情绪对机器人题材股的追捧。
IDC最新调研显示,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超40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近半份额。而智元机器人是国内人形机器人“第一梯队”选手,构建了领先的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此笔控制权收购,智元机器人累计耗资将达到21亿元。
而上纬新材主业务务为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循环经济材料的研发、生产及贩卖。2000年上市其发行价为2.49元/股,彼时总市值仅10.04亿元。
对于收购原因,智元机器人表示:“看好上纬新材发展前景”,上纬新材亦在公告中称:“收购方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康健发展。”
而令股价疯狂的更深层逻辑,在于智元机器人“借壳上市”的猜想。
“市场预期智元机器人成为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后,可能会将机器人资产注入,推动上纬新材转型为人形机器人平台化企业,提升公司未来发展预期。”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对中国消息周刊进一步分析。
寄希望于上纬新材完成从基础化工赛道到“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身份跃迁,多方资本睁开了动辄百亿级别的疯狂炒作。
根据龙虎榜数据,7月18日—30日,中小投资者参与上纬新材生意业务金额达到104.67亿元,净买入金额3.76亿元;其他自然人生意业务金额为116.76亿元,净买入为4.07亿元;机构参与生意业务金额为20.02亿元。
风险
上纬新材股价短期内的非理性狂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根据《上海证券生意业务所科创板股票生意业务特别规定》,当股票10个生意业务日内累计涨幅超100%时,生意业务所可实施停牌核查。而上纬新材在7月9日至7月30日期间的22个生意业务日内实现了10倍涨幅,7月30日公司迎来停牌核查。
停牌核查是指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其他证券因某些特定情况,被证券生意业务所要求暂停生意业务,同时对相干事项进行调查和核实的监管措施。
贺金龙则进一步指出,停牌核查往往是高位股的重要见顶信号,会让投资者意识到炒作风险,资金态度可能会从追涨转向谨慎观望乃至抛售。更长期来看,股价终究会逐渐回归基本面。
停牌核查前后,上纬新材夸大的风险包括:目前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收购方未来十二个月内不存在资产重组计划、公司股票价格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公司外部流通盘较小、公司控制权变更事项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等因素。
此外,就业绩而言,上纬新材的最新表现并不尽如人意。8月4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营收7.84亿元,同比增加12.50%,净利润为2990.04万元,同比减少32.91%。净利润减少主要是因为外洋美金应收账款造成的汇兑丧失约768万元、研发可回收产品检测试验费增加约572万元。
令人不测的是,经历了3个生意业务日的停牌核查叠加上半年净利润减少,上纬新材股价走势仍然“凶猛”。
截至8月5日收盘,公司股价收于涨停价110.48元/股,总市值445.6亿元,当日成交金额23.19亿元。
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截至8月5日复牌,上纬新材的市盈率为502.51倍,滚动市盈率为480.27倍。公司所处化学原料和化学成品业近一个月的平均滚动市盈率仅为24.87倍。
作为对比,天眼查App显示,智元机器人的估值也“才”150亿元,而当前上纬新材最新市值已经超过440亿元。
另据上纬新材披露,7月22日—30日,上纬新材按外部流通盘计算的股票换手率平均值为41%、中位值为36%,显著高于前期换手率水平。
而高换手意味着持股结构不稳定,投机情绪浓厚。贺金龙判断,股价暴涨叠加高换手率,一旦资金撤离,短期会有较大跌幅。
值得一提的是,上纬新材首次主动披露了监管部门正在采取的具体措施——“7月25日上交所已对公司股票进行重点监控”。据上交所披露,上纬新材自7月29日起被纳入异动股票池,结束日期为2025年8月11日,类型为严重异动。
就上述收购问题与上纬新材股价严重异动带来的影响,中国消息周刊向上纬新材、智元机器人分别发出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冷静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市场热议的“借壳上市”传闻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信息披露方面,上纬新材仅仅是宣告了一家明星企业及其创始团队拟入主,且在十余份风险提示公告中反复夸大该事项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公司已明确表示,本次生意业务不构成借壳,且未来一年内无资产注入计划。
更何况,仅成立两年半的智元机器人目前还不符合科创板借壳上市的条件。智元机器人公开回应媒体称,本次收购为通过“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构成《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的重组上市。
业务协同方面,上纬新材与智元机器人暂时看来也并无过于紧密的关联。本年2月,就有投资者向上纬新材提问“公司的可回收复合材料能否用于人形机器人”。彼时上纬新材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外壳及配件产业以热塑性材料为主,公司产品材料系热固性的环保耐腐蚀树脂,测试的方向是工业型机器人产业。
事实上,正如上纬新材在公告中反复夸大,资产重组生意业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据不完全统计,本年至今已有30多家公司因各种原因终止重组。重组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生意业务两边核心条款分歧、市场情况变化、标的资产存在瑕疵、生意业务结构复杂等。
而重组失败则意味着膨胀的股价被“打回原形”。比如,因计划并购半导体资产而同样成为“10倍大牛股”的双成药业。受利好消息刺激,公司自2024年9月11日23天内录得21个涨停板,股价一度从5.22元飙升至40.98元。但其2025年3月重组告吹,股价断崖式下跌,至今跌幅已达80%。
再比如,去年10月市值约31亿元的光智科技,因拟收购估值200亿元的“独角兽”先导电科,复牌后接连斩获8个涨停板,从停牌前的约22元涨至最高115.55元。而2025年6月宣布重组计划终止后,其股价一起下跌,至今跌幅较其股价高点超过60%。
对此,刘春生提示,普通投资者面对此类行情需理性评估收购价值,重点关注两边产业协同的真实性、收购价格合理性及收购方的行业竞争力,避免仅凭概念追涨。同时需警惕业绩承诺违约、估值泡沫破裂、监管政策收紧及市场风格切换等多重风险,以官方信息为决策依据。
“投资者应跳出题材炒作的短期思维,聚焦收购的实质内容,对于缺乏明确协同性、估值过高或收购方实力存疑的生意业务,要保持警惕,避免因盲目追涨而负担不须要的风险。”贺金龙提示。
一位证券投资顾问更是对中国消息周刊直言,鉴于此类妖股“急涨急跌”的高风险性,唯一的建议是“普通散户尽量不要追高参与”。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
《11连板创造A股神话,谁在爆炒上纬新材?》,2025-07-23,期间财经
《戳破智元机器人借壳“幻想”》,2025-07-09,21世纪经济报道
《智元机器人回应“借壳上市”推测》,2025-07-09,界面消息
记者:于盛梅
编辑:余源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5A07R75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