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尴尬的立体车库:停不进,又改不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刹海景区附近的立体车库。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 摄

停车难,解决之道往往也是左支右绌。
2025年夏天,张准所在的公司准备为北京一个停车困难的老小区建立体停车楼,还没开始施工,只是对外宣传了一下,就收到了5个12345的投诉件。有居民强烈反对,担心停车楼会占用绿地。
3.53亿——这是公安部公布的制止2024年的天下汽车保有量。
2024年,新注册登记汽车2690万辆,较上年增长9.5%。这种增长已持续了十年之久。目前,天下有96座城市,保有超过100万辆车。
停车难,也愈演愈烈。2022年,高德地图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虽已建设了超过百万座停车场,但仍缺8000万个停车位。
更省空间的立体车库,曾被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之一。已往十多年,国家、地方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审批、补贴等方面提供支持。
比如:将立体停车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土地出让金减免、容积率奖励等政策;将立体车库按特种设备管理,简化审批程序;支持企业加强机械式停车装备等研发,打造自主品牌……
还有地方会补贴现金:深圳光明区2020年发布政策,一个立体车库车位最高可得2万元的补贴;2024年年底,沈阳按照立体车库的九大类别分别,一个车位的补贴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
但遗憾的是,立体车库常常不好用。
《2025年度停车产业论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提到,制止2024年12月,天下机械式停车库,累计泊位985万个,但行业匀称闲置率达42%。部门住宅区、商业综合体项目闲置率超60%,年浪费泊位资源超120万个,直接经济损失逾80亿元。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江苏一家主营停车设备公司的总司理,数据来源于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
受访司机普遍认为立体车库不好停。有人遇到机械设备故障,取车就等了3小时;有人第一次停,就擦伤了轮毂;还有人,总是要磨着轮胎,才能把车摆进去。
是什么因素导致立体车库掉入了理想与现实间的鸿沟?它还可以改吗?
“真的太窄了”

“立意是好的,但真的太窄了。”这是几位受访司机对机械立体车库普遍的使用感受。
一位司机对南方周末记者抱怨,第一次用,他花了差不多五分钟才把小轿车停进去,相比普通车位,它的“容错率”很低,必须把车调直,对准位置才能进去。出库时,机械车位边缘的凸起还是擦伤了车的轮毂。
一位同样经历了车轮剐蹭的司机发现,停车位周边好几个柱子的漆都不是完整的,证明很多车在这里“受过伤”。他停过三四次后,就不再使用这类车位了。
2025年8月初,南方周末记者走访了北京几个机械式立体车库,有的建成后从未投入使用。
向阳区水郡长安小区的地库,是一个三层的机械立体车库。但真正投入使用的只有地面一层。看上去,整个机械装置铁锈斑驳,一些废弃的钢管散落在上层的停车架上,蜘蛛在车位的间隔处钩织了牢固、安稳的蛛网。
执勤的保安也不知道怎么使用,“这都不通电的,用不了”。正在停车的一位居民说,她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从没见三层车库运行过,只把地面这层作为普通车库用。
在北京什刹海景区附近的一处立体车库,一名工作人员正指导司机左右打轮,试图让一辆荣威的SUV汽车以最笔直的姿态进入车位,几次调整,轮胎蹭着边缘的卡位终于进去了。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加上地下一共四层,总计100个车位,目前使用的只有地上三层的60个车位。
立体车库标准,出自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它归类了六种范例的车辆,并规定了机械式机动车库的停车位最小尺寸。其中,大型车的尺寸为长5米、宽1.85米、高1.55米,市面上大多数立体车库的容车规格都采用了这一标准。


图片来源:2015年发布的《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而当下的一个变化是,人们越来越喜欢SUV。中国SUV的销量在2020年初次超过轿车,成为销量第一的乘用车车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售1090万辆,其中SUV为536万辆,占了一半。车长在4600-4900mm的中型SUV销量167万辆,增速13.9%。
梳理市场上几款常见的中型SUV,宽度通常为1.85米至1.98米,重量一般在1.6吨至2.5吨之间。
南方周末记者走访发现,如今饱受争议的立体车库多以升降平移类为主,这类车位的容车规格大多是:长5米、宽1.8米或1.85米、高1.5米,承重2吨。
由于窄,就连在人流麋集的医院、车站,这类车位也大多处于闲置状态。
开发商追求车位数目

为什么立体车库这么窄?重要由于这类项目标甲方是开发商,它们作为房地产的配套项目存在。
国家规定,普通住宅车位配比标准,通常在1:0.4至1:0.8之间,高档小区可达1:1或更高。
立体车库企业、北京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司理张准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对于开发商来说,车位的数目是最重要的。它最大的需求是车位数配比达到标准,通过验收,拿到预售证。当他们发现车位数无法通过,就会在地下做两层升降横移类的立体停车库。
如许一个车位的成本大约在2万元左右,可以在不增加容积率的条件下,以最小成本增加车位数。
张准说,所以,目前的立体车库重要以升降横移类为主。它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超过80%。
目标若是追求车位数目,就会倾向于压缩空间,导致车位变窄。
张准解释,在原有的车库柱列之间,通过升降横移的机械手段把3个车位变成5个,要加钢结构、底板、横梁等设备。地下车库本身可能就是卡着标准建的,加上这些装置,必然变得更窄。
有的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还会选择一些小厂家,设备质量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好用了。
“还出现过奇葩的租赁车位现象,把行业都搞乱了。”湖北省停车行业协会会长孙晓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曾经有开发商会租设备,或者只搭个机械架子,约定一个车位3000元、5000元,验收完了,再拉走。
张准解释,当年建的很多车位,并不意味着有真需求,小区里有多少人、多少车并不确定。不只是住宅,有的商场建完之后,商业没起来,车库也就闲置了。
“行业都要没了”

立体车库行业,跟着房地产的行情,吃过一波红利。如今,日子都不好过。
一家机械式立体车库的工作人员接到记者电话的反应是,“这个行业都要没了,你来采访?”
山东青岛德盛利立体车库公司副总司理王国良说,已往,公司业务的百分之七八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三年前,年产值接近4亿元。如今,下降到一两亿元,业务大多来自医院、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量少了,回款周期长就成了显性问题。为此,他们缩减了人员、财务等各类支出,尽量不亏损。
建立于2003年的深圳市伟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立体车库行业的头部企业,其创始人、总司理林伟通担当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提到,行业高峰期开始于2015年,持续到2022年前后。对比高峰期,如今公司立体车库的业务量下滑了一半。
湖北省停车行业协会会长孙晓波说,2020年,中国新增立体停车库停车泊位90.7万个,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2023年仅新增54.2万个。
孙晓波回想,高峰时,全行业产值达到166亿元,2024年几乎腰斩,只有76亿元。
“但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它。”在他看来,立体车库的困局背后,是经济飞速发展引起的多重矛盾的显现,重要的是,正视、化解矛盾。
对于立体车库来说,维护成本高于普通车库。
张准说,机械车库作为特种设备,必须每年年检。还需要有维保资质的企业定期维护。停车时,有些还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引。这些成本压力也容易“劝退”管理方。
在什刹海景区附近的立体停车场走访了十几分钟,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即便它的容车规格已经相对较大,长5米,宽有1.9米,但几乎每台车都需要工作人员指定位置、引导入库。


什刹海景区附近的立体车库,几乎每台车都需要工作人员帮助入库。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 摄

立体车库的维护成本跟车位大小、数目都有关系。林伟通说,匀称而言,一个车位每月的维保成本一般在十几元到百元之间,车库范例不同,价格不一样。升降平移类的成本大约是十几元。他介绍,深圳伟创在维护上的年收入达到近亿元。
江西南昌一处立体车库就是由于无人管理,最终闲置。
人民网报道,该项目总投资约137万元,有68个车位,是上级下达的惠民便民任务,早在2016年年初就竣工了。但验收合格后,管理方要求建设企业每年补贴10万元管理费及设备检测费,才予以吸收及管理。企业无力负担费用,2021年报停了项目。
2025年6月,当地一位市民反映,这个车库位于一处厂房员工宿舍的进出通道上,最顶层只用薄铁皮遮挡,一遇风吹雨淋,就会哗啦作响。
找到刚需

一边是立体车库闲置,一边是停车难问题依然突出。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查验研究院2024年的一篇论文显示,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和车位比为1:0.42,低于国际匀称水平的1:1.4。若按照1:1.4计算,国内汽车停车位总需求量约3.66亿个,缺口依然巨大。
张准认为,目前来看,停车是刚需,立体停车不一定是。认识到它是解决停车问题的补充脚色,把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可能更有针对性。作为司机,他也是在地面着实找不到车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立体车库。
智研咨询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天下停车位仍以传统停车位(地面、地下)为主,共1.68亿个,立体停车位约938万个,只占总停车位数目的5%。
孙晓波夸大,在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中心城区、老旧小区,面对停车矛盾突出、土地稀缺的现实,机械式立体车库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一个地面车位,匀称占地30平方米;而立体车库中做得好的,一个车位的匀称占地最少是1平方米。
几位受访者都提到,对于行业而言,立体车库未来的发展,关键是找到真正的刚需。
林伟通解释,按照立体车库的容车规格,车长已往大约是4.7米,如今普遍是5米,上限可以达到5.3米。按照这个尺寸,市面上一些比较大的车辆,比如疾驰S系列、奥迪A6以及国产的新能源车几乎都能停进去。问题在于,是不是真的匹配刚需。
张准说,企业想要开发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知道真需求是存在的,但不知道具体在哪个街道、哪个小区,到底哪个闲置的立体停车库是居民有需要但停不进去,需要改建或重建的。
理论上,企业可以实地调研,但又涉及成本。调研时,居民是否乐意信托企业,也不确定。
他觉得,有关部门可以将老小区加装电梯申请的模式应用到立体车库上来,由居委会、物业或业委会经过内部协商,自行申请,以捕捉到这些真正的需求。
拆除、重建或改造

盘活已有的、能用的车库也很重要。张准觉得,最简单的,是靠商业手段调整,用更低的停车费吸引人们使用。
此外,也可以得当发挥行政手段。他介绍,为相识决停车问题,公司在办公园区建了一栋立体车库。刚开始,人们也不乐意用,依然挤在地面停车。2024年,他们统一管理,要求小轿车必须进立体车库,把地面车位留给更大的车辆。车库就如许盘活了。
改造闲置的立体车库,要花多少钱,很难给出统一的模式和价格。
在中国当局采购网,2024年北京东城区某单位想做立体车库升级改造项目,发布了招标公告,预算是201万元。
《安徽商报》曾报道,合肥某小区的业委会,几年前决定自筹费用,对小区长期没有使用的机械车位维修改造,经费大约是100万元。
如果彻底拆除呢?困难不少。机械车位由开发商投入建设,是开发商的固定资产,想要拆除程序繁琐。合肥多个小区的业委会正为此与开发商进行诉讼。
就改造而言,伟创公司也承接了不少智能车库改造项目。他们介绍,通常由使用单位发起招标,重要针对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出现传动或电控体系老化、SUV车位配比不足、载重尺寸不满足,或原制造厂家不再经营等问题。
其中,若想增加容车尺寸,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每个项目标结构情况单独研判,改造成本按单车位计算也是从几百元到万元不等。
立体车库的拆除、重建或改造,事关民生问题,当局主动可能更为必要。
2025年上半年,北京就对西城的银岛商务楼立体停车库进行了“原拆原建”,在不扩大原有占地面积的基础上,加宽了车位,并覆盖普通、无障碍、SUV等多种范例车位,还配备了空余车位显示等智能化的功能。
改造后,比原先增加了53个车位。北京交通委对外表示,升级改造利用率较低的机械车位,是下一阶段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工作重点之一。
有受访者提到,未来的立体车库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应该更智能化,而不是靠人力指挥,还需匹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
2023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广普及机械式、立体式、移动式停车充电一体化设施。
林伟通说,最近两年,业内也意识到升降平移类立体车库的问题,它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到50%左右。2025年上半年,这类车库只占伟创公司总业务的30%。
他们更聚焦在智能立体车库的研发迭代上:只要把车停在进出口,体系就会自动控制调理,通过升降机和搬运器将车辆自动送入或取出,而且自动调头,做到车辆直进直出,操作也简单便捷。


通州万达广场附近的一座立体车库,控制体系可以自动取存汽车。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 摄

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
责编 张玥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6A09BHE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