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专家发起10岁开始存养老钱最划算 8%收益你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0:45|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传授阎志鹏在《金融新启航·养老金融透视镜》栏目上表现,养老规划的核心是“时间杠杆”。阎志鹏用三胞胎案例说明:假设年化收益率为8%,10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6年,65岁时账户余额344万;16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9年,终极为293万;25岁开始每年存1万,连续40年,终极仅280万。“越早启动,复利效应越惊人,20多岁应投资较大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借助年化收益积累财富。”
30多岁需均衡刚性支出与养老储备。“可采用‘30元法则’:每天先存30元再消费,一年就是1万元,30年8%的复利,终极财富可达137.2万。”
然而,上述发起也引发了广泛讨论,争议核心重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实际可行性存疑:10岁儿童尚无独立收入来源,储蓄需完全依赖父母支持,这可能给平凡家庭尤其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带来额外经济压力。现实中,多数家庭需优先满意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提前为子女规划养老的优先级往往被后置,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收益假设脱离现实:8%的年化收益率被指过于抱负化。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理产业品、定期存款的年化利率普遍低于3%,即便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可能提供更高收益,但实现8%的年化回报需负担较高风险,且在数十年投资周期中保持收益稳定的难度极大。此外,长期通胀可能稀释存款的实际购买力,高收益产品未必能跑赢物价上涨,进一步减弱了收益假设的可靠性。
价值观念冲突:要求儿童从幼年时期便为养老进行储蓄,被部分观点质疑可能剥夺童年应有的快乐与自由,甚至可能过早引发对未来生活的焦虑,忽略了不同年龄段的生活重心与心理需求。有批评指出,养老规划应恭敬个人生命周期规律,制止将成年人的责任过早转移至儿童身上。
总体来看,阎志鹏的观点强调了"时间杠杆"在养老规划中的重要性,为个人财富积累提供了理论参考,但具体实施需结合家庭实际经济状况、市场环境变革及个人生命周期特点,均衡短期需求与长期目标,方能实现更可持续的养老储备。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AI小康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7A02QKF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