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管已过立秋,北京的降雨仍将持续。气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今天(8月8日)4时至9时,全市均匀降水量1.4毫米,城区均匀1.2毫米;最大降水量出如今延庆四海,为21.9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如今门头沟南石洋景区,今天8时至9时一小时降水16.4毫米。

根据市气象台预报,今天早晨至前半夜,北京有中到大雨,西部、北部沿山及南部的部分地域有暴雨。
目前,北京处于暴雨蓝色预警中,其中房山、怀柔、门头沟、平谷、密云区暴雨黄色预警中。
市气象台8月7日16时30分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8日早晨至半夜,本市自西向东有一次降雨过程,延庆、怀柔、密云、平谷、房山、门头沟、昌平、通州、大兴等区的部分地域小时雨强将超过30毫米,个别点累计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山区及浅山区可能出现强降水诱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难,低洼地域可能出现积水,请注意防范。
北京市水务局与气象局8月7日20时连合发布积水内涝蓝色预警信号:预计8日6时至9日8时,海淀、向阳、石景山、丰台区存在局部积水内涝风险,提示广大市民关注天气形势及雨水情变化,出行尽量避开低洼处,同时做好地下空间防护工作。
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8月7日20时升级发布山洪灾难黄色预警:预计8日6时起,我市密云区发生山洪灾难可能性很大(红色风险),其他山区发生山洪灾难可能性较大(黄色风险),请公众远离山洪沟道,停息涉山渡水户外活动,防范山洪灾难。
立秋≠入秋,北方仍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
昨天(8月7日)是立秋节气!但立秋≠入秋,北京常年入秋时间为9月13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北方目前仍处于“七下八上”主汛期,即每年7月16日至8月15日。
这段时间,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及东北地域降水天气明显增多,易出现洪涝及次生灾难,如城市内涝、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同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沿海地域易受台风、降水和风暴潮影响。
“从降水形成条件看,今年秋后炎热会持续一段时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撤速率慢,西风槽活动频仍,来自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持续北上。遇到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迎风坡时,被迫抬升,可能会形成稳定的锋面降雨,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累积洪量大。”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干技术人员解释。
为什么最近华北等地有这么多雨?
今年7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域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部分站点出现超历史的非常强降水并导致严重灾难。尤其是7月24日—29日,华北和东北地域的较强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大、非常性强、灾难影响重,其中北京密云上甸子(486.5毫米)、河北兴隆(551.4毫米)、易县(471.4毫米)和阜平(463.2毫米)累计降水量均超过400毫米。
强降雨频发导致北京密云水库入库流量创新高,滦河出现今年大江大河1号洪水;北京密云、河北阜平和滦平等地强降水引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7月份至今,北京共发布暴雨预警14次,其中暴雨蓝色预警7次,黄色预警3次,橙色、红色预警各2次。今天(8月8日),北京正处在暴雨蓝色预警中,预计今天白天至前半夜有明显降雨。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近期北方强降水过程与大气环流异常有直接关系。7月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并稳定维持,副热带高压西部和北部边缘偏南暖湿急流强、大气不稳定性高,产生有利于北方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水汽和热力环境条件。
此外,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热带体系活跃,也额外加强了向北方地域的水汽运送。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的西风带短波槽等天气体系活动较为频仍,在北方地域重复造成多次降水过程。

▲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热带体系活跃,额外加强了向北方地域的水汽运送。中国气象局供图
同时,地形性降水特征显著。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西北、华北地域在阴山、太行山、燕山山区地形影响下,偏南暖湿气流在山前地域易形成抬升和辐合,有利于在山前地域重复出现多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导致北京、河北等地累计降水量较历史同期明显偏多。▲
将来10天华北、东北仍有持续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中期天气预报,将来10天(8月8日—17日),西北地域东南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北部、西南地域及西藏等地的大部地域累计降水量将达50-90毫米,其中江苏、安徽、河南南部、湖北、山东、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域累计降水量将达100-180毫米,局地超过250毫米;上述大部地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7成,局地偏多1-2倍。
泉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新京报微信公众号、北晚在线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08A087B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