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里奇(Mark Ritchie)被誉为同辈中最顶尖的交易员之一。他从1987年开始用100万美元起步交易,在头四年里取得了年均50%的回报率。更惊人的是,他有90%的交易周都是赚钱的。
马克是一个完全靠自学成长起来的“市场奇才”。他在交易生涯初期曾为了生计打各种零工,包罗当卡车司机和牢狱看守,只为委曲支付房租和生活开销。真正激发他交易热情的,是他踏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站在大豆油交易喊价区的那段经历。
本文会聊聊马克·里奇最重要的三个交易理念:风险管理、仓位规模控制、独立思考。我们先从一个他自己没遵守规则导致巨亏的故事讲起。
马克·里奇如何在一分钟内亏掉10万美元
在福克兰战争爆发当天,马克买进了豆粕期货。按照他的说法:“看起来是个很划算的价格。”
(备注:“福克兰战争”(Falklands War)是指1982年4月到6月,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而爆发的短暂但猛烈的军事冲突。)
然而,价格很快就逆转,仅仅60秒内,马克就平仓离场,亏损10万美元。
他坦言:“我总是赔钱比赚钱快。”
接受亏损,是每个成功交易员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门。曾被称为“市场奇才”的迈克尔·马库斯(Michael Marcus)就说过,如果一个新人还没爆仓过至少三次,他是不会考虑雇佣的。
技术图表分析大师彼得·布兰特(Peter Brandt)也曾透露,他花了差不多六年的时间才做到连续红利。期间他曾几次把2.5万美元的账户赔光,直到他真正掌握了风险管理和仓位控制的原则。
这也是为什么马克始终强调“保护本金”。他深知,尤其在高杠杆的期货市场中,亏损是可以瞬间失控的。
马克·里奇谈仓位规模控制
公道的仓位规模,每每是区分平凡交易员和顶尖交易员的关键。它很可能是决定你长期是赚钱还是赔钱的分水岭。
在《市场奇才》一书的访谈里,马克讲过一个特别生动的故事:
有一次他做利率价差交易,行情对他倒霉,他自己也很紧张。于是他去问另一个同样持有这个头寸的交易员,对方也说自己很担心,还怀疑是不是仓位太大了。
那个交易员说他账户里只有2.5万美元,但却下了50张合约的单子。
Mark听了直接目瞪口呆:
“我账户里有大概100万美元,仓位只比他大一倍,我都已经很忐忑了。
‘过分交易’这词都不够形容他的情况。
你跟这样的人根本没法交流。我还记得我当时跟帮他下单的人说,他就是个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果然,那个人最后真的爆仓了,还欠下了一大笔要还的负债。
那么,交易一笔单子该冒多大风险呢?
马克·里奇给的建议是:每笔交易风险控制在账户资金的0.5%到1%之间。 这也跟迈克尔·马库斯、彼得·布兰特、布鲁斯·柯夫纳(Bruce Kovner)等其他“市场奇才”的建议同等。
如果你每次只冒0.5%或1%的风险,理论上你得连亏100次才会爆掉整个账户。
马克的建议是:
“把交易做得小到险些以为浪费时间。你要把规模压到自己都以为‘太小了’的程度。”
柯夫纳也说过雷同的话:
“把你现在的风险砍半,再砍半。一直砍到你能睡得安稳为止。”

马克·里奇谈风险管理
马克认为,真正成功的交易应该是无聊的。你下单、平仓都不该有拉斯维加斯赌场那种亢奋感。
在他看来,风险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控制“贪婪”。他说过:
“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必须能看清并控制自己的贪婪。如果你由于赚钱就兴奋,亏钱就沮丧,那你该去拉斯维加斯,不是待在市场里。”
艾德·斯科塔(Ed Seykota)也说过:
“每个人都能从市场里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大多数人其实是想要刺激、想要那种快感,而不是稳定的红利。
真正岑寂的交易者懂得,风险管理首先要控制自己的心理,要管住那种“想要更多、想要立刻得到”的冲动。
马克·里奇谈独立思考
险些所有“市场奇才”都有一个共同特质,就是独立思考。马克在采访里这么说:
“优秀的交易者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会被‘别人为什么不都这么做’这种声音影响。他会在自己能承受的规模下逆势进场,如果错了就出场。止损就是干这个用的。”
独立思考其实须要结合前面讲的所有理念。你必须要有合适的仓位规模,才能在交易里保持岑寂;要有稳健的风险管理,才能承受浮盈或浮亏的升沉;还要有对自己分析的信心,才能敢于和大众观点唱反调。
但最重要的是:你须要把这些能力都练出来,才能成为一个长期稳定红利的交易者。如果你有完美的仓位控制,但没信心坚持自己的分析,你根本拿不住单;反过来,如果你很有主见,但风险管理差,总有一天还是会爆掉账户。
这也是为什么马克·里奇能成为同代人里最厉害的交易员之一。他把这些能力全都练抵家了,所以才能做到90%的交易周都赚钱。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0A0448L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