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事关存取款,或有庞大调整!有人长舒一口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问您取这么多现金做什么用?”“请说明您存的这笔现金的来源。”这两句常常出现在银行柜台的询问或将成为过去式。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观察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取消了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这个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银行储户双双松口气
这项引发全民关注的金融监管变革,始于2022年初。当时三部门发布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辨认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该规定一出立即冲上热搜,公众意见出现分歧:支持者视其为打击洗钱、诈骗的利器,反对者则痛斥“侵犯隐私”“手续麻烦”。央行相干负责人当时回应称,数据显示超5万元现金存取业务仅占总量2%,对多数人影响有限。
依照规定,银行工作人员出于合规和谨慎性原则都会询问客户存取款用途。一家银行的柜员表示:“这几年暂时的大额存取实在比较少了,大部分会预约或者手机转账,真要办理例行询问时多数客户也是理解的,毕竟银行也是配合监管的反洗钱规定,偶尔有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或者不愿透露隐私的会有一些矛盾,我们也有点无奈。”
现在,《管理办法》取消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意味着金融机构对普通储户的一样平常现金存取松绑,将监管火力会合在真正的高风险领域。
新规让银行卸下了“两端不讨好”的包袱,也让普通储户自在了不少。
在杭州拱墅区的一家工商银行门口,刚办理完业务的周先生听说新规后长舒一口气去年年底,小企业主周先生到银行取款发员工奖金时,被反复询问用途。“取几万块钱被盘问得很难过,虽然知道是好心,但这个盘问真的让人有点感觉很差,只能说相互理解了。”

取消超5万元登记,保留高风险监管
《管理办法》明确提出金融机构需遵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性质及风险状态采取相应的尽职观察措施。即对低风险情形简化观察对高风险客户强化尽职观察措施,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
虽然取消了执行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但对于现金汇款、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5万元的,银行仍需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并留存证件复印件。

在跨境汇款领域,《管理办法》重申了执行20余年的国际规则——1000美元以上跨境汇款需传递真实汇款人信息,旨在确保身份真实准确,防范风险,并非新增要求。该征求意见稿于8月4日起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3日。目前,各银行网点尚未调整操作流程。
在杭州拱墅区的一家建立银行,大堂司理确认:“目前还没有接到调整通知,办理超5万元以上存取款业务时,仍会核实客户身份信息,然后核实资金来源,最后核实资金用途。”

在合规底线与客户体验间找到动态支点
新规带来的轻松一刻,是监管智慧的升级。《管理办法》的核心,并非放弃保卫储户“钱袋子”的安全底线,而是用“精准防控”替代“普遍盘查”。
途融孚反洗钱与支付监管法律研究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金鹏认为,银行需要在“合规底线”与“客户体验”间找到动态支点,通过技术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准分级减少无效打扰,透明沟通消除隐私焦急,最终实现三重目标:反洗钱合规不打折、客户体验不降级、隐私保护不松懈。
交通银行内控合规部副总司理戴浩然则揭示了《管理办法》关于基于风险开展客户尽职观察的要求的更深层动机:今年底我国将迎来新一轮反洗钱国际评估,效果关乎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新规与反洗钱国际尺度接轨,有助于展现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未来,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更加清楚:既要落实反洗钱尽职观察要求,又要考虑客户体验,找到那条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尊重百姓隐私与便利的平衡线,让一句自然的“请收好现金”替代曾经的例行盘问。而对于推门走入银行的市民来说,变革的实质很简单:取自己的钱,不用向别人打报告了。
[color=rgba(0, 0, 0, 0.9)]



橙柿互动·都市快
报 记者
朱文科
培训生 邱雨


编辑 成嘉怡
核 罗祎 陈欣文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1A05690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