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于8月4日~9月3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与2022年1月监管部门发布过的一版《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比,简化了对于现金存取的尽职调查要求,其中不再保留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款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的相关表述。

[color=rgba(0, 0, 0, 0.9)]此外[color=rgba(0, 0, 0, 0.9)],在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业务超过5万元的,金融机构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户有用身份证件大概其他身份证实文件的复印件大概影印件。[color=rgba(0, 0, 0, 0.9)]

《征求意见稿》第九条
早在三年半前,2022年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就共同公布《管理办法》于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管理办法》第十条曾要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大概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大概用途。”
这一规定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热搜。公众意见呈现分歧:[color=rgba(0, 0, 0, 0.9)]部分声音认为此举增加了业务办理的繁琐性,甚至担心可能侵犯个人隐私;而支持者则认为这是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当时回应称,统计数据表现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左右,因此该规定对绝大多数客户影响有限,且不会降低业务便利性。然而,该办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实行,但在当年2月21日,三部门发布公告,公布“因技术缘故起因”暂缓实行,相关业务按原规定办理。
来源:南边都市报 每日经济新闻
监 制:林涛 范江虹 于丽娜 陈健丽
审 核:赵瑜
主 编:牛明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1A02VH9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