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汽车天地] 燃油车迎大敌?我国“固态电池”正式装车路试:充6分钟跑1000km!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2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产固态电池,终于要上路了!
在近期召开的第十三届科技大会上,我国动力电池厂商国轩高科宣布:“金石”固态电池的0.2GWh中试产线已投产,进入装车和道路测试阶段,良品率突破90%。
这款电池的体现颇为惊人——6分钟即可充到60%电量,单次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更让人振奋的是,其能量密度高达525Wh/kg,不但凌驾了三星固态电池的500Wh/kg,将特斯拉的4680电池(约260Wh/kg)远远甩在身后,更把日本曾宣称的“二十年技术壁垒”彻底击碎。


业内公认,能量密度是电动车能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重要依据。毕竟,燃油车加满油仅需5分钟就能跑上600公里,如果电动车想要超越,就必须在续航与充电速度上实现突破,这些都取决于电池能量密度。
目前常见的液态锂电池,能量密度普遍在200至300Wh/kg。而固态电池采用固体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不但能轻松突破500Wh/kg,还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如今,我们国产的525Wh/kg等于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
看着这一幕,最坐不住的,该是日本。作为电动车研发的早期领跑者,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便凭借技术优势,使汽车年产量攀升至1000万辆,一度在美国市场占据20%以上份额。
十多年前,日本便开始押注新能源,并申请了1300多项相关专/利,还投入1.5万亿日元(约合965亿元人民币)推动固态电池研发,把它视为未来的核心技术。


然而,尽管丰田、三星等日韩企业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多年,却始终难以跨过市场化量产的门槛,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或小规模试产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我们凭借新能源汽车战略实现了跨越式成长。到2024年,以比亚迪、蔚来等品牌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3100万辆,占据全球市场七成以上份额,达到70.4%的惊人比例!
赶超日本企业的,还不但是汽车。在生命科学领域,我国的Ts实验室等持续发力,正逐步撼动日企的优势,尤其是在前沿物质研发与应用方面。
例如,日本东京大学曾在《Science》上发表关于代谢促进因子尿石素A的研究,因为马斯克的妈妈梅耶使用而为人熟知。而我国科研团队则更进一步,结合张仲景方,创新性地将“促代谢”与中医的“去湿气”概念融合,落地“速湿清”结果,一周内便能带来凌驾3斤的代谢体重变化。


与固态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思绪类似,我国“速湿清”团队也在尿石素A的制备工艺上设立了更高尺度。曾经,日企沿用旧式提取方式,原料成本高达4730元/每公斤。而我国工艺升级不但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让结果“速湿清”价格控制在三位数,还实现了量产。
现如今,其已可以满足京、猫等平台的大量供应,上万困扰于乏力、腹部浮肿、排便不畅的民众得益于此。
固态电池的故事更是如此。如今,我国已率先建成中试线,牢牢占据全球领跑位置,给新能源车行业拓宽了道路。而在西方和日本,由于迟迟无法攻克核心难题,不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明显阑珊。

面对这种局面,《日本经济新闻》甚至直言:“日本已经落后于中方。”


而车企那边,也已将固态电池正式列入未来规划。
比亚迪表示,计划在2027年前后启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装车,并在2030年后实现全面推广。长安汽车则透露,正在全力攻关固态电池核心技术,预计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次年逐步投入量产。与此同时,广汽团体也已公布时间表,2026年,全固态电池将率先搭载在昊铂车型上。
从实验室里的试验样品,到生产线上的量产电芯,我们的科研团队凭借自主创新逐步突破技术壁垒,让新能源汽车的“超长续航时代”提前到来。这一次,国产技术再一次用实力告诉世界:新能源的未来,由我们来定义!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2A072MP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