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广州的中考补录,真是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项目冷冷清清,空着一堆学位无人问津,不少学生宁愿放弃补录,选择中职。
另一边是民办学校里的公费班,三分钟就被家长抢光,有的分数高达737分叫板老牌名校。
到底是家长变了,还是民办学校已经失去市场?
[color=rgba(0, 0, 0, 0.9)]01.
[color=rgba(0, 0, 0, 0.9)]民办高中遇冷
[color=rgba(0, 0, 0, 0.9)]公费班3分钟抢空
最近,广州中考补录正式结束。今年的补录数据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学校招生环境冷清昏暗。
先来看整体数据,今年广州一共提供了10,651个补录名额,比客岁多了2,800多个,表面上看机会增多了。
但实际上这些新增的计划几乎全部都会合在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项目里,而大家最关注、最想要的公办资源根本没有增加。

图源:网络
更令人震惊的是,今年竟然有36所学校或项目在补录中一个学生都没录上。
这当中不仅包括一些刚成立不久的民办学校,还有原本很闻名气、曾被家长看好的中外合作项目。
今年普高线滑档考生有10,218人,同比镌汰512人,但补录计划完成率只有34%,比客岁的44.9%要低,其中民办学位的空置是主要原因。
今年民办高中补录提供了8,478个名额,但实际录取人数不到三分之一,有6所学校的录取率还不到10%。
比如广州市博萃德学校统一批+补录0人录取,48个计划全落空;广州市耀华学校350个计划仅录取1人,完成率0.29%;新亚高中、斐特思等也只录得个位数学生。

图源:网络
中外合作项目标招生更加昏暗,今年这类项目共有22个,原计划招生1980人,最后只录取了507人,整体完成率只有25.6%,远低于客岁的49.7%。
除了4个项目勉强招满一半以上,其他绝大多数都只有二三成,有的乃至一个都招不上。为了招到学生,这些项目只能不断下调录取分数线,大多降到487分这个最低线。
比如广外IB项目,就比原天职数线下降了整整73分,可见招生有多难。
反过来看,民办学校里的公费班又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广州有29所民校开设了公费班,共提供了1314个名额,其中18所学校在第三批录取时就已经满员,到补录阶段只剩下12个名额。
这12个名额,在补录开放后的3分钟内就被全部抢光。
虽然都是民办学校,却明显呈现了一种“冰火两重天”景象。一边是民办高中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标昏暗招生,另一边则是公费班火热抢位、几分钟内报满。
在同一个校园里,同样的教学设施、师资条件下,为什么自费班冷清,公费班爆火?答案显而易见。
[color=rgba(0, 0, 0, 0.9)]02.
[color=rgba(0, 0, 0, 0.9)]动辄百万学费
[color=rgba(0, 0, 0, 0.9)]民办校被广州家长扬弃
广州民办寒冬的背后,高昂学费成为横亘在家长面前的第一道门槛。
虽然广州高净值家庭数目位居天下前列,但低于北京、上海,本地家长一直以精打细算著称,对教育投入的回报有很强的成本意识。

图源:小红书
一些学校的收费,足以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比如博萃德学校一年要32.8万元,住宿费4.5万元;耀华学校一学期就要13.4万元,三年高中下来接近30万元。
斐特思学校今年学费又涨了,增加了3.5万元,不过今年已经有不少民办学校主动下调学费。
广州爱莎文华降了6,667元,为明学校降了2,600元,华万高中和黄广牛剑高级中学则各自下调了1万元。
但即便云云,民办高中每学期学费广泛在2万元以上,大部分超过3万元乃至更多,三年学费最低也要12万元起步。
另外今年补录的2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费在20万以上的有5个项目,分别是新侨IB、新侨A-Level、广外IB、省实A-Level以及省实IFPAD。
大部分项目标学费会合在10-20万之间,比如广外AP、广外A-Level、天省国际部、省实越秀国际部等。
10万以下的只有2个项目,分别是9.76万/学年的为明国际部和8.8万/学年的培英国际部。
算下来学费最便宜的学校,高中三年的学费就高达20-30万,这还不包括住宿费、杂费、资料费等。
公办普通高中每学期学费约1000元,民办普高公费班也执行公办标准,是以公办代价获得民校资源,这一组合在性价比上轻松碾压了民办学校和中外合办项目。

图源:广州教育
黄广附属学校的公费班录取分数线高达737分,乃至超过大多数公办重点高中,仅次于华附石牌校区的740分。
而在有公费班的16所学校中,今年有12所学校的分数线上涨,其中4所上涨超40分,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反映出家长对高性价比优质教育的高度承认,学费大于20万且没有硬核成绩的学校,家长真的不买单了。
[color=rgba(0, 0, 0, 0.9)]03.
[color=rgba(0, 0, 0, 0.9)]生源不足、扩招加剧
[color=rgba(0, 0, 0, 0.9)]民办高中面临寒冬
广州民办高中的寒冬,不仅源于高昂学费,更与激烈的竞争和生源分流有相关。尤其是近年来公费班扩招步调加快,直接改变了高中阶段的招生格局。
今年,广州新增了多所民办高中,包括明贤实验高级中学、新亚高级中学、明珠高级中学、华德高级中学等,这些学校将在9月迎来首届高一新生。
公办普高持续扩招,录取率已提升至60%以上,广州家长对公办的信托度较高,更倾向让孩子冲击免费的优质公办学位,这直接压缩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潜在生源。
而民办公助班规模也不断扩大,凭借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公办标准的低学费,迅速吸引了中上层次的学生。

2021-2025广州民办公费班招生人数变化
2025年,广州共有29所学校开设公费班,比客岁多出13所,总招生计划到达1,314个,比客岁增加498个,增幅超过60%。
与2021年相比,公费班招生人数更是翻了29倍。在生源总数不变的环境下,这样的扩招一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也让部分民办高中出现招生困难乃至招不满的环境。
广州招考数据显示,今年587分及以上的可补录考生有1,650人,487分及以上的可补录考生高达8,526人,总人数为10,176人。
理论上,这一数目足以填满1,473个中外合作办学的补录计划。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到达普高线宁可选择职高,也不愿进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图源:广州招考
港澳籍学生群体的分流也十分明显,广州的香港籍学生比例较高,这部分学生正被港澳子弟学校收入囊中。
例如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学校,2025年仅计划招生200人,却吸引了超过5000人报考。
当市场整体需求不足,优质生源被多方分流,民办高中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标招生遇冷就成了最后的了局。
归根到底,这是因为家长的选择更加理性,在教育投入上更看重可量化、可预期的回报。
公费班的爆火、民办贬价依然招不满、部分学生宁可去职高,也不愿进入中外合作项目,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是家长在用脚投票。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2A04B0V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