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都灵裹尸布上发现“圣血”,排除伪造大概,或“证明”其确为耶稣受难后的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英媒8月13日报道,都灵裹尸布是历史上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件文物。人们认为它是耶稣受难后的裹尸布,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不绝对其真实性争论不休。
20世纪80年代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表明其起源于中世纪,但一些学者认为,亚麻布上的血迹讲述的却是另一个故事。圣经学者杰里迈亚·约翰斯顿博士在塔克·卡尔森网络频道上表示,20世纪90年代的检测结果表现,裹尸布上的血型为AB型。


“裹尸布上是AB型血,经鉴定为闪米特人血型,在人群中仅占6%,且确认是男性人类血液,排除了动物血或伪造的大概性,”约翰斯顿博士说道。他还指出,检测表明这是人类男性血液,且同时包含生前和死后的血迹
“如果要伪造裹尸布,那就得真的杀一个人,因为裹尸布上既有生前血也有死后血,”约翰斯顿博士说。
裹尸布上同时存在生前和死后的血迹,这一现象不同寻常,暗示其形成过程与自然分解不符,一些人将其解读为与复活的纪录相吻合。
AB血型最早由意大利传记作家皮耶路易吉·拜马·博洛内博士及其同事于1982年记录在案,他们从裹尸布被刺穿的部位提取了样本进行分析。
随后的检测还在足部血迹中发现了M、N和S抗原,进一步证实了这是人类血液。研究人员通过两种方法确定了血型。起首,他们将纤维置于载玻片上,在约39°F的低温下长时间保存,然后加入A1型或B型红细胞,静置30分钟。
他们先用普通显微镜观察载玻片,随后将纤维保存在酒精中并镀上金层后,再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着,团队采用混合凝集法检测抗原。


他们将载玻片在抗A和抗B血清中冷藏24小时,然后用盐水和牛蛋白溶液多次洗涤,加入A1型或B型红细胞,先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再用电子显微镜查抄。结果表现,裹尸布带血纤维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但无抗体,表明血型为AB型。而干净的裹尸布纤维上无抗原,证明其无血迹。
约翰斯顿博士还告诉卡尔森,西班牙奥维耶多的圣面巾(即《约翰福音》中提到的覆盖耶稣面部的面巾)也被发现带有AB型血。这块面巾上没有图像,肉眼仅可见污渍,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更多细节。
然而,曾深入研究都灵裹尸布的免疫学家凯利·凯尔斯博士对裹尸布上的血型为AB型的说法表示怀疑。凯尔斯博士认为,检测方法缺乏得当的对照,大概因细菌污染或血液历经数百年降解而产生假阳性结果。


“关于测定血型的检测,结果大概是AB型,但我真的认为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他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写道。
约翰斯顿博士估计,裹尸布上可见的伤口约有700处。
“这是一个受伤极为严重的人,裹尸布上到处都是AB型血,”他说道,并指出这些伤势与已知的罗马式钉十字架酷刑相符。约翰斯顿博士还提到了裹尸布上的图像,那是一个留有胡须的夫君的浑身淡影。
“裹尸布上的图像只有两微米厚,且未穿透布料,”他表明道。
“如果是伪造的,是画上去或染上去的,那么颜料会完全渗透布料。
“相反,图像非常薄,我们甚至可以用剃须刀片将其刮掉。就连天下上最优秀的科学家也对此感到狐疑。”
他提出,这一印记大概是由巨大的能量爆发引发的突然化学反应形成的,大概与复活的瞬间相对应。罗马附近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局(ENEA)实行室的物理学家兼激光专家保罗·迪·拉扎罗花了五年时间研究裹尸布。
他的团队通过一次34万亿瓦的巨大能量爆发,成功再现了亚麻布纤维的化学变化。约翰斯顿博士表明说,这种持续仅二十五亿分之一秒的“冷”能量改变了亚麻布的结构,从而形成了裹尸布上的图像。
这块长4.2米的亚麻布于14世纪50年代首次公开展出,并被宣称是基督的现实裹尸布。尽管1988年的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其年代在公元1260年至1390年之间,但约翰斯顿博士认为,当时测试的只是受污染的边角补丁,而非原始亚麻布。
“现实亚麻布从未接受过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只有左上角的补丁被测过,且那块补丁受到了污染,”他说道。
约翰斯顿博士称裹尸布是“天下上被造谣最多、误解最深的文物”,并感谢卡尔森给予他分享研究成果的机会。
(原文标题:'Divine blood' found on Jesus' burial cloth 'proves' Shroud of Turin is authentic)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814A01J5T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