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老外吐逆不止,西医束手无策,服几副中药后规复如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6:45:0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 夏



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常伍陈皮,消痞散结,健脾胃,降逆止呕(小半夏汤),为治湿痰要药。


注意事项:肺痨吐痰、阴虚血少、痰因火动、汗家、渴家、血家皆禁用。


配伍:半夏配粳米,治胃有痰浊,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证;配麻黄,名半夏麻黄丸,治饮在心下,悸动不安;配沉香,能和胃消胀,治脾胃不健之脘腹胀痛、呕吐气逆等;配川贝,名半贝丸,功专化痰止咳,且燥不伤阴,清不伤阳;配干姜,名半夏干姜散,能温胃止呕,治胃寒干呕、吐涎沫;配干姜、人参,名干姜人参半夏汤,治妊娠呕吐不止;配干姜、白蜜,名大半夏汤,治反胃呕吐;配麦冬,治肺胃阴虚,咳吐涎沫;配厚朴,理气化痰。


《本经逢原》:半夏同苍术、茯苓治湿痰;同瓜蒌、黄芩治热痰;同南星、前胡治风痰;同芥子、姜汁治寒痰;惟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鉴别用药:姜半夏偏用于治呕吐;清半夏、法半夏偏用于化痰燥湿、健脾胃;半夏曲化痰兼能助消化。



张锡纯言: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阳明厥逆,即胃气厥逆也)。惟药房因其有毒,皆用白矾水煮之,相制太过,毫无辛味,转多矾味,令人呕吐,即药房所鬻之清半夏中亦有矾,以之利湿痰犹可,若以止呕吐及吐血、衄血,殊为非宜。愚治此等证,必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然后用之。然屡次淘之则力减,故须将分量加重也。


愚因药房半夏制皆失宜,每于仲春、季秋之时,用生半夏数斤,浸以热汤,日换一次,至旬日,将半夏剖为两瓣,再入锅中,多添凉水煮一沸,速连汤取出,盛盆中,候水凉,净晒干备用。


【附案】偶有邻村王姓童子,年十二三岁,忽晨起半身不能动转,其家贫无钱购药。赠以自制半夏,俾为末每服钱半,用生姜煎汤送下,日两次,约服二十余日,其病竟愈。


盖以自制半夏辛味犹存,不但能利痰,实有开风寒湿痹之力也。


东洋野津猛男曰:英国军医官阿来甫屡屡吐,绝食者久矣。其弟与美医宁马氏协力治疗之,呕吐卒不止,乞诊于余,当时已认患者为不起之人,但求余一决其死生而已。宁马氏等遂将患者之证状及治疗之经过,逐一告余。余遂向两氏曰:余有一策,试姑行之。遂辞归,检查汉法医书,制小半夏加茯苓汤,贮瓶令其服用,一二服后奇效忽显,数日竟复兴原有之康健。


至今半夏浸剂,遂为一种之镇呕剂,先行于医科大学,次及于各病院与医家。


按:此证若用大半夏汤加赭石尤效,因吐久则伤津、伤气,方中人参能生津补气,加赭石以助之,力又专于下行也。若有热者,可再加天冬佐之。若无自制半夏,可用药房清半夏两许,淘净矾味入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