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摧毁孩子对你的信任,只需要重复这三种举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6:44:1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作家王丽芳曾经在她的文章中讲过这么一件事:


作为一个畅销育儿书的作家,她很希望能用本身的知识去帮助那些碰到困难的孩子:比如说在学校受到欺负的孩子。


但她又发现尽管本身很耐烦,但这些孩子并不愿意和她讲出心里话。


带着这个困惑,她请教了本身的老师,老师告诉她:


“你看那个孩子不敢面临大人的眼神,实在是父母对待他的方式,已经让这个孩子对大人失去了信托,当一个孩子无法相信大人的时候,是谁都很难帮到他的。”


亲子之间的信托危机,让孩子在家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到了社会上,也本能地不信托那些伸出援手的大人。


虽然大多数紧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成年后,会得到和缓。但丢失的信托,却很难再找返来。


这三种行为,最容易导致信托危机的发生。


01

言而无信,刷爆了孩子的“信用卡”



前不久,看到如许一则新闻。


在浙江温州, 两个五年级的小女孩拉着手坐在四楼的雨棚边缘闹着要跳楼自杀。单薄的雨棚承载着两个人的重量,看得民气惊胆战,一个万一结果不堪设想。



幸好最后在老师、父母和救援人员的劝阻下,两个孩子才慢慢地坐回去被救下来,避免了一场惨剧的发生。


而让孩子执意去自杀的原因,实在是因为父母爽约,没有陪她们到互相家里玩。成年人听到如许的自杀原因,都会感到匪夷所思:这点事,值得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但小孩的世界与大人的比例是不同的,我们随口一句的答应,在孩子那里是有着很重的分量。正如一位网友说的:


“家长答应孩子认定的事就要做到,因为他们是认真的,不像有些大人只是说说而已。”


的确,一个冰淇淋,一次游乐园之行,一个盼望好久的玩具,在大人这里不算什么。但在孩子心中,那些全都是真的,他们日日念着这些答应,高兴地盼着兑现的那一天。


但大人忽然说“我忘了”甚至在孩子闹性情时一句“这算什么大事”的呵斥,就成了多少孩子解不开的心结。


正如社会学家林·扎克曾说: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托的人,来自父母的每一次欺骗,都足以压垮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的失信,会让孩子耿耿于怀,不停累积的失望与愤怒,甚至成为了一种伤害本身的执念。


而更令人感到难过的是, 当父母习惯了去开“空头支票”,也是在无形中消耗本身在孩子心中的信用值。


知乎网友@香蕉说本身的爸爸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一开始本身也会气愤,闹别扭,但时间长了也就麻痹了,甚至觉得爸爸那种答应的样子很可笑,“答应时各种爽快,履行时各种推诿”。


当她徐徐长大,爸爸诉苦她不爱和本身沟通时,她在心中冷笑:
“我放弃了沟通,并且在他做出答应时不往心里去,因为我根本就不相信他。心里话秘密这些东西,为什么要讲给一个我不信托的人?”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走到这步,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成人之间的信托感是从信守答应开始,而孩子对父母的信托同样如此。


为人父母,如果答应就要兑现,如果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满足孩子,请真诚地告诉他们原因,说一声对不起。


不要让亲子之间的信托毁于一句冷冰冰的“下次再说”。


02

侵犯隐私, 以“爱的名义” 丢失孩子的信托



记得看过如许一则有点荒诞的短视频。


故事开头,是身着婚纱的女儿领着一个托钵人回家,通知妈妈本身和这个男人领证了。大惊失措的妈妈气得把男人赶出门,立刻把女儿锁在屋子里。





她弄不明白,本身乖巧的女儿为什么会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连结婚这种事都不告诉本身。在失魂坎坷潦倒中,她碰到了一台“人生回答机”。


机器没有回答她的题目,而是把母女过去的相处细节一点点重放在她眼前:


小时候,她翻看女儿的东西,在女儿猛烈反抗时说“妈妈都是你为了你好啊”;





长大了,她在女儿的房间装上摄像头,当女儿反抗说“你装上这个,我还能有本身的生存吗?”时,她理所当然地回答“什么本身的生存,你是我一把拉扯大的,另有什么事是我不能知道的。”





工作谈恋爱了,她翻看女儿的手机,检察她与男友之间的聊天记录,母女大吵过后,她看着低头不语的女儿说:“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显现,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她着急赶回家,想为过去的种种致歉时,女儿早已脱离,空荡荡的房间里只剩下后悔不已的妈妈。


原本相依为命,亲密无间的母女,就在妈妈一次次去侵犯孩子的隐私后,让女儿彻底失望,拒绝沟通,母女关系越来越疏远。


一边是喊着“我为了你好,为什么你什么都不告诉我”的妈妈,一边是被强迫暴露本身隐私的女儿哭着回答“我无法信托你”。


母女之间的天平彻底失衡,终极走向另一个极端。


生存中,不难见到如许的父母。他们担心孩子成长中会走了弯路, 于是以爱之名侵犯孩子的隐私。说到底,不外是把孩子当成了私有财产和附属品来看,认为本身对孩子的一切拥有知情权。


然而越是想掌控,越是想了解,却反而无法走入孩子的内心,获得他们真正的信托。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认为: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对隐私权的重视,超过他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包括成年期,如果你觉得隐私对本身很重要,那么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父母。


感受不到被信托和尊重,孩子会无法心甘甘心地分享本身的隐私。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如许一个情节,猪妈妈送给佩奇一个盒子,佩奇好奇地问妈妈我应该放什么进去呢?


猪妈妈告诉她:“你来决定放什么,这是你的秘密盒子,不要告诉我。”





开心的佩奇接过盒子,把本身所有想藏起来的秘密都放了进去。


从不私自打开盒子窥探女儿秘密的猪妈妈,赢得了佩奇的信托,因此佩奇才会无所顾忌地与家人分享秘密。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本身的隐私,只有在有富足安全感的环境下,才会愿意主动与人分享。


父母担心孩子年龄小,犯错误的心情可以明白,但这种关心不是要监视孩子,不允许他们有私家空间,而是在双方都同意的环境下,去找出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去做孩子成长中的掌舵者。


03

强迫分享, 耗光了孩子的信托



在综艺节目《放学后》中,高子皓的表妹来到家里玩时,看上了他手里的抱抱毯,但子皓却不想给表妹。


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开始用“妹妹是客人,应该让着妹妹”的来由奉劝他把抱抱毯给妹妹。但子皓依然牢牢抱着毯子不愿意:


“不,这是我的。”


此时妈妈火了,开始高声呵斥“给她!”


被迫“分享”了本身心爱的抱抱毯,子皓满脸都是委屈,他失落地跑回房间默默哭了起来。





在妈妈看来,不愿分享与自私划上了等号,但观察室的高朋包文婧却认为孩子不愿意分享, 起首要好好沟通,如果孩子真的不愿意,不要去强迫孩子分享,否则这实在是一种伤害。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本身的孩子学会分享,乐于分享,一看到孩子别别扭扭拒绝的模样,就很容易着急上火。这是因为在我们心里,把不喜欢分享贴上了“自私”“吝啬”“没教养”“不懂事”的标签。


但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的“糖果实行”却告诉我们,自私是孩子的一种本性,不喜欢分享很正常。这只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


大人为什么乐于分享?那是因为在成人的世界里, 分享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事情。


我们十分清楚,分享是可以得到回馈的。但在孩子看来, 分享意味着失去。


强迫孩子分享,有的甚至如子皓妈妈如许直接上手抢过来给别的孩子。这些行为一方面令孩子觉得本身说不的权利被父母否定了,拒绝别人是非常欠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懦弱的性格。


另一方面, 他们会觉得父母连本身喜欢的东西都不能保护,产生对父母的不信托感。


分享是一件美德,一定要在孩子同意和快乐基础上。想他们学会分享,比如我们可以用引导的方式,让他们领会到分享的快乐。


之前谢楠在面临儿子吴所谓不肯分享玩具时,告诉他:“你可以说不,但是你要想一想,如果大家一起分享,大家可以研究出新的玩法,我们要不要试一试?”


/p>


听了这话的吴所谓想了想,就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了,甚至是带着一点期待的心情。


谢楠的做法就非常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和他们讲分享是美德这种大道理是没有用的,她用了引导的方法,把分享的快乐明确在孩子可以明白的基础,并且传达出不管怎样,玩具分享不分享的决定权都在你手上。


实在,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大方很多。粗暴地强迫孩子分享只能在伤害孩子的同时,也耗光了孩子对父母的信托。


04



《成为母亲之后》这本书中有如许一句话:
“父母实在是孩子的一座桥,孩子通过这座桥来到世界,又通过这座桥走得很远。”


孩子颠末父母而来,也在父母的守护与教育中迈入成人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 亲子之间的关系怎样,很大水平取决于孩子对我们的信托有多少:


当他们信托父母时,会愿意沟通交换本身的想法,而不是紧闭本身的心门;
当他们信托父母时, 会在碰到困难与挫折时主动向父母求助,而不是默默舔舐伤口;
当他们信托父母时, 会布满安全感与勇气,与这个未知的世界进行对抗……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我们要教会孩子什么,而是在这场成长的牵绊中,牢牢拉住我们与孩子之间名为“信托”的红线。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