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那个常年“清淡饮食”的人生病了,营养专家:清淡有3个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7:49:53|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身边的谁人吃货突然荤腥不沾、油盐不进,TA可能正在「清淡饮食」。


很多人坚信用饭清淡的好处,但也有人极端地认为,所谓“清淡”就是不吃肉不吃油,只吃素食,坚持数年之后,不光健康状况没有改善,反而落了一身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清淡饮食的精髓到底在哪里。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邵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营养科营养师 宋新


“清淡”到底是什么
一提到健康饮食,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少吃肉”或者“不吃肉”。


尤其是平时风俗了饮食油腻的人,在为了健康开始吃得清淡时,可能还会走极端:常是一碗粥加上小菜,白米饭配炒青菜,又或是白面条煮青菜……


实在,在医生和营养专家眼里,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非但不利于营养均衡,还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清淡不便是无味、无油、单一,它是相对于“肥甘厚味”而言,清指少油,淡指少盐,应该是食材全面、营养均衡的,将动物性食物、食用油和盐限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多地使用辛辣调味品。同时,健康的烹饪方法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因素。


科学的清淡饮食方式有助于保持健康,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患有高血脂、肥胖、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手术后的病人更应清淡饮食。


用饭过于清淡易生病
把少吃肉或不吃肉当做是清淡的人,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更易生病。


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卵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卵白质含量很少。鸡、鸭、猪、牛、羊、鱼虾肉等,含丰富的优质卵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等,人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离不开这些营养素。



  • 不吃肉,鸡蛋和豆制品摄入不敷,会造成卵白质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皮肤弹性变差;


  • 油脂摄入不敷,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缺乏,出现干眼病、骨质疏松等。



不吃肉的人最容易缺的营养素是卵白质、维生素B12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


1卵白质缺乏
不合理的吃素,会导致卵白质缺乏,会引起免疫力下降,出现营养不良,反而不利于慢性疾病的控制。此外,还会导致皮肤弹性变差,让人看起来憔悴。


2维生素B12缺乏
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出现疲劳、肌肉功能差等症状,导致舌炎、红细胞减少、心功能降低和生养力下降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会造成不可逆损伤,特别对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伤害最大。


3n-3多不饱和脂肪酸缺乏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与大脑发育、心血管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抑郁症等多种非传染性流行病密切相关。


如果你已经长期饮食过于清淡,除了以上三种营养素外,维生素D、钙、铁、锌等营养素也容易缺乏,需要留意增补。


清淡饮食,一多三少一忌
实际上,“一多三少一忌”才是清淡饮食的精髓,既能出现出食物的原汁原味,又能减少食物营养因素的丢失。


一多: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食物多样化,指的是食材的多样化,特别是天然食材的多样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每人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薯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禽肉蛋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奶、大豆、坚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2种,每周5种以上。平均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动物性食物120~200克(其中畜禽肉类40~75克、鱼虾类40~75克、蛋类40~50克)及300~500克蔬菜。





想要做到食物多样化,总体上应留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色彩搭配。可从三点做起:


1. 小份量选择
同样的食物,小份有利于丰富菜肴种类,从而丰富营养素泉源。


2. 同类食物互换
比如同样是主食,今天米饭、明天杂粮饭、后天全麦面包等,有利于丰富一段时间内的食物品种。


3. 学会食材搭配
主食粗细搭配,其中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每周吃两次粗粮,用土豆、红薯等代替部分主食。菜品荤素搭配,大致为3~4两蔬菜对应1两肉。


食物色彩搭配,比如腊八粥,可放多种粮食;什锦蔬菜可放多种蔬菜“乱炖”。


肉类最好和低脂、高纤维的根茎及菌藻类食材共同烹调,如莲藕排骨汤,既解油腻,还能增加鲜味。


三少:少油、少盐、少糖


少油:混合、少量使用
根据膳食指南,烹调用油每日推荐摄入量为人均25~30克。控制用油,自行烹调时要从调整量和种类做起:



  • 减少过油操作,比如炖排骨汤,焯完水便可直接清炖,无需再用油煸炒。


  • 油的种类多样,茶籽油、橄榄油、大豆油最好经常换着吃。


  • 减少高油菜肴和油炸食品的摄入。
需要提醒的是,肥肉脂肪含量较高,应以瘦肉为主,少选五花肉。与畜肉相比,鱼、禽类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吃鸡、鸭肉时最好去皮,否则会增加脂肪摄入。





少盐:一天不超一瓶盖
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6克,约一瓶盖的量。烹调时不妨实验以下方法:



  • 用限量勺;


  • 用醋、柠檬汁、香料等提升菜品风味;


  • 在菜品或汤快出锅时再加盐,既保证味道又减少食盐用量;


  • 若用鸡精、酱油等调味品,尽量不要再放盐,以免盐分超量。留意减少高盐食品,如饼干、方便面等的摄入量。

少糖:阔别甜食
添加糖的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过25克。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具有甜味特征,常见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除减少日常炒菜炖菜用的白砂糖食用量,还应减少摄入或不摄入富含果糖、葡萄糖及果葡糖浆的甜点、饮品。


一忌:少吃辛辣,蒸煮炖为主


适当吃辣可以促进食欲,但过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统,引起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因此应尽量避免。


清淡饮食离不开合理的烹饪方式,建议优先采用快炒、清蒸、炖煮、白灼等方式,能最大限度锁住食物的本味和营养。


人的味觉是逐渐养成的,可以先设立少盐少油少糖的近期目标,在日常的饮食中循规蹈矩,最终改变烹饪和饮食风俗,形成清淡的口胃。▲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