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你是及格的父母吗?8种行为要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1:29|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央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本报记者 石筱璇
“就像考试一样,合格的父母也有一定标准可言”,谈及家庭教育问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央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非常关键,但有些家长并未达到合格标准,尤其有以下几种行为,更应该留意。
过度关注。过于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比如,因孩子考试结果偶尔降落、家长群点名而焦急。着实,孩子成长阶段需要自己的生存和心理空间,过度关注是家长焦急的一种表现,不要将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特殊照顾。很多家庭,对孩子可谓各种“特殊照顾”,吃饭吃“独食”,好吃的全留给孩子;大人的生日可以不过,孩子的生日大操大办;三四岁还喂饭,五六岁不要求做家务……这样长时间“偏袒”、大包大揽,孩子会徐徐养成自私、没有怜悯心的性格。
袒护错误。有些父母过于崇尚“表扬教育法”,对孩子的培养是万事皆表扬。虽说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大心和上进心,但孩子犯错时,总以年龄小、不懂事等为由轻易原谅孩子,乃至袒护,这会使孩子变得没有黑白观念、性格扭曲和不愿听取他人的建议批评。
轻易满足无理要求。很多家庭尽全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尽大概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把孩子伺候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这种无控制的爱,会对孩子成长造成危害。比如,不合理的需求越来越多;得到的太容易,不懂得珍惜;愿望实现成本太低,不懂得感恩;变得自私、骄纵;只懂索取,不懂付出等。面对孩子总提无理要求,父母应根据实际情况有条件拒绝。
以自己的标准给孩子定目标。大部分父母习惯为孩子的生存做规划,从胎教到上学,直至工作结婚,每个关键时点都在“出筹谋策”。为让孩子少走弯路,以自己的经验和标准设定了很多目标。但实际上,孩子不会按大人设计的从目标中获得举措力,反而会产生畏难乃至抵触心理。过高目标下,孩子很难正确看待每次挑战,徐徐丧失掉自大心。
把物质刺激当嘉奖。不少家长喜欢通过物质嘉奖让孩子喜欢学习,然而这种方式要“有度”。过于夸大物质刺激,会让孩子对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旦停止,就会感到不满,大吵大闹,同时失去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过度的物质嘉奖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非常倒霉,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相较物质嘉奖,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
对孩子的困惑较少问津。孩子遇到困扰,表露出“想要寻求帮助”的意愿时,不少父母会觉得矫情,批评孩子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选择视而不见。这样做的潜在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不值得信任,徐徐封闭内心。父母要珍视孩子传递“求救”信号的机会,积极应对。多了解一些心理康健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同时,用心陪伴、接纳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最有力武器就是父母的支持与理解。
常在孩子眼前吵架。有些脾气不好的父母,遇到小事就会大吵大闹,乃至大打出手,完全不避讳孩子。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会变得胆小、自卑、没有安全感。脾气也会变得暴躁,遇事采用暴力解决问题。另外,还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婚恋观。所以,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便必不得已,也要实时补救,多安慰孩子。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