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1952年育儿宣传海报:对比之下才发现,当今的家庭教育有多失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1 18:28:24|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比如闻名的“孟母三迁”,说的就是孟子之母为了给孟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带着他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家是在墓地边,孟子常常和小伙伴学习大人跪拜哭嚎,结果孟母看到后立马带着孟子脱离了墓地边。

第二次搬家来到了市集旁,这一次孟子学习商人做买卖,和小伙伴一起模仿讨价还价。孟母看到后又皱着眉头搬离了市集。第三次搬家来到了学校附近,这一次孟子学习老师和学生,成为了一个懂礼貌,守秩序喜欢读书的好孩子。
因为这个典故,孟母和欧阳修之母、岳飞之母、陶侃之母一起别列为四大贤母,而且居四大贤母之首。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就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一个人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接受到的家庭教育痛痒相关。

而现在我国的家庭教育却令人堪忧,熊孩子数不胜数,在孩子犯错后,他们的父母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包庇自己的孩子。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将来势必难以成才,即使学习了知识,也是有才无德之人,对社会而言弊大于利。
反观1952年的育儿宣传报就会发现,当时的家庭教育和现在的家庭教育相差太大。也不难看出,现在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失败。
第一张宣传海报说的是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海报上小姑娘的腿受伤了,标语却告诉孩子从小要有勇气。对待孩子,不要让他们害怕走高,或者害怕走狭窄的地方,更不要让他们害怕黑暗。

如果放到现在,估计很多孩子手指破了出了一点血,家长就急着要送医院。对孩子百般爱护,别说单独走高处和狭窄的地方,就连平时走路都恨不得抱在怀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产生惰性和矫情心理,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父母想到放弃。
第二张宣传海报是关于生孩子的问题。海报鼓励父母在孩子们询问出生时,不要用捏造的故事搪塞, 而是正确的普及性教育。现现在很多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不应该谈及这方面的事,因此在孩子问到自己是怎么来的时候,他们总是说从垃圾桶里捡来的,或者捏造一些虚伪的故事。

其实完全可以用小猫小狗来做代替,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生育什么是生产。这样一来,既可以解决了孩子的疑问,也能够为孩子将来的生物知识奠定基础。要知道许多孩子因为性知识的稀缺,从而遭受到侵犯也不敢向家长诉说。
第三张海报则非常故意义,它告诫所有的父母,宠爱孩子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够对孩子过度的溺爱。对待孩子不能性情暴躁,动辄打骂,却也不能够过度宠溺。适度的爱护就像是阳光下给花朵浇水一样,能够让花朵欣欣向荣。而过度的溺爱就相当于给花朵浇水过度,末了势必会导致花朵从根部腐烂。

这一点对现代的家长非常具有鉴戒意义,现代的父母对孩子可谓太过溺爱,险些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生怕孩子受一点累和吃一点苦,结果就是把好好的孩子养成了一个废物。遇到困难只会想到父母和别人的帮助,而不想着如何自己去解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宣传海报,有的是让父母多造就孩子的好奇心,但是这份好奇心并不是破坏。现在熊孩子为什么这么遭人厌,一来是他们遇到什么风趣的东西都想把玩,可他们把玩的力度又掌握不好,因此常常会破坏东西。


而他们的父母又习惯性把一切堆到孩子的天性上,说他们照旧孩子不懂事,不要和孩子追究。孩子不懂事固然没错,可父母是懂事的,父母就应该教育好孩子不应该到处搞破坏。不得不说熊孩子的诞生,背后隐射的其实就是父母的失职。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很多年轻人还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准备,就生下了孩子。结果导致他们不懂得如何去造就孩子,末了不仅害了孩子还殃及到别人。因此家长在如何教育造就孩子方面,确实应该多加学习,无论是为了自家孩子照旧为了社会着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