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1|回复: 30

101所民办学校停招,是什么造成了今天国退民进的尴尬局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3 12:54: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视国情文化的区别,盲目借鉴甚至照搬西方理论体系下的教育理论与治理思想,是造成教育上国退民进的根本缘故原由,也是造成近年教育治理上不绝纠偏的根本缘故原由,须要系统反省。
据媒体报道,河南郸城,105所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中,101所将停招新生。这是继公民同招之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打出的又一重拳,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遏制“国退民进”,不能让钱成为上好学校的门槛
在河南郸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约占50%,而且最好的学校也是民办。郸城一高是当地最好的高中,每年都会有30人左右考入清华北大。2018年郸城一高录取中考生共1933人,其中竟有1018人都来自一所民办学校——光明学校。

作为一个近年才脱贫的贫困县,一些学校一学期学费超过7000多,一般人显然是承受不了的。假如上一个好学校,不但须要孩子学习好,还要有钱,是我们能担当的吗?
显然不能!义务教育阶段“国退民进”标题的严峻,是引发此次重拳治理的根本缘故原由。遗憾的是,这种现象不但仅出现在郸城,其他地方也普遍存在,尤其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前10名小学与初中,险些一边倒的都是民办学校。
以上海为例,一起来看一组网上的数据:

从表中不难看出,在上海中招成绩排名前7的初中,有6所是民办校,只有1所公办校,市北初级中学能“硕果仅存”,听说源于该校享受独特的理科实验班招生政策。
最好的小学与初中都成了民办学校,这就意味着金钱成为优质教育资源选择上的基本门槛。这显然是我们国家性质所不能容忍的,也是一系列政策出台的根本缘故原由。这就如同学区房政策的纠偏一样:不能让金钱成为择校的合法渠道,成为教育公平的门槛。
公民同招之后,直接关停部门私立学校,险些可以算是对民办教育政策的一次大回调:从没有太多禁忌限制,到与公办学校一样的管制,同时,甚至在总量上直接举行控制。有人品评说和现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存在一定抵触,我明白,国退民进的标题已经严峻到不得不采取直接关停的手段。
除了关停举行总量控制之外,我们有须要深刻检验义务教育阶段“国退民进”现象产生的缘故原由,才能找到根本的治理办法,至少将来不再重复这种错误。
民办学校的快速逆袭,很多人归结为民办学校有钱,投入建设了优质的硬件,引进了大量的优秀老师。
这个说法表面上有道理,但解释不了两个事情。第一,为什么偏偏发生在最近10余年?而不是以前。在上世纪80/90年代,包罗本世纪初前10年,民办学校就已经比较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民办学校仍然是薄弱校的代名词,很多所谓贵族学校,只是钱多的标题少年聚集地。第二,为什么目前主要局限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私立学校,为什么至今很多私立高中仍然难以逾越公立高中?
最近这1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全面出现?
显然,这和我们近年来对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区别化管理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一度对公办学校严管的同时,对民办学校的全面放任。
基于“公办保基本,民办满足个性需求”的定位,我们把重点全面放在了对公办学校的监管上,而对民办学校,则完全放开。
民办学校可以自由地挑学生,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放学时间、课后辅导等。但是公办学校却不一样,生源被严格卡住,一律就近入学,也禁止一切情势的生源挑选。在一样平常的教学管理上,也有很多的清规戒律,禁绝超纲学、超纲教、超纲考,更不允许课后与周末辅导,另有一系列的减负措施:三点半放学,低年级的取消考试,禁止布置作业等等。
但民办学校却完全是另外一番场景。什么时间招生,怎么招生,是没有人管的。平时的教学等,更是学校的自由。多数民办学校,也往往是寄宿学校,学校全方位安排了课后的辅导以及其他的课程与培训,也就不存在三点半放学的说法了。在这类学校周边,辅导班也是寸草不生的,因为根本就没有需求。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为什么会这么管?很多人会立刻说,因为是私立。
因为我们流行的教育理论就是这样,通行世界的教育治理思想也是这样,是世界的“惯例”:只要不违法,私立学校无禁忌。其实从这种治理逻辑中,我们可以深刻地看到美国、英国的影子。
在美国,对于公办学校,完全禁止择校,只能就近入学,无论是买的房子,还是租的房子。但对于私立学校,在招生上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不违法,都是学校说了算。
此外,还涉及到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截然不同的治理逻辑:只要不违法,私立学校是完全自由的,但公办学校却有很多清规戒律。好比,公办学校禁止体罚,但私立学校是除外的,美国至今有19个州在法律层面是允许学校体罚的。
很多私立学校的管理之严苛,是我们不可思议的,这些学校的严苛校规,放在中国都足以被列为极端反面典范,也是违法的:好比顶撞老师是要被开除的,违反一些校规是须要被打板子的。有一个私立学校规定晚上十点后禁止在学校河滨散步,我不停搞不明白这条规定的缘故原由与依据。至于学习与教授的内容,只要不违法,是谁都不能过问的,一些优秀学校,学习上的要求当然也是很高的。
至于挑生源,也是必然的。虽然也是申请制下的综合评价,但一定要看你爸妈是谁,也必然面临测试,申请录取比一点不比著名大学高。而学生来源,更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全世界都可以,只要你优秀并交得起钱。
不外家长与学生在上这类学校时,往往要签署一个声明:让渡自己的权利,认可学校的一切规定与决定,包罗体罚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严苛校规。
一句话,严格筛选的生源,严格的一样平常管理,丰富而没有封顶的学习。于是,在这种治理逻辑下,最好的中小学多数都是私立的。但另一方面,在各种“不允许”的严格管控下,公立学校全面滑落。
北大学者王蓉就曾发文表示对这一教育治理思想下的担忧:公办教育的拉美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套表面上强化公平的择校治理政策与公、私立学校的区别化治理,最后必然导致一个结果:私立崛起,钱是包罗择校在内最大的教育自由。
好比一律就近入学,这种公平背后,更夸大的是钱的公平,钱在择校中的权利。对于公办学校,禁绝择校,但却可以通过租、买房子实现择校(学区房),对于私立学校,则直接就是钱。因为最好的中小学绝大多数都是私立学校,没有钱上不了(个案除外,不必讲这些学校每年都招个别穷且益坚的孩子)。
换句话说,有钱,在择校上就是自由的,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这实际是隐藏在美国的择校治理政策,以及公立、私立学校不同治理政策后的一个潜在逻辑。当然,这也是其国家性质决定的。
不幸的是,我们作为教育的普世理论借鉴学习了。虽然说这套治理思想已经推行了许久,但真正举行全面落实、越来越严格,也就是最近10年的事情。就近入学的口号喊了多久,各人可以追念一下,但真正的严格全面执行,是什么时间?也主要是最近10年。而长三角与珠三角之所以率先沦陷,与这些地区率先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这些治理政策是直接相关的。反观一些就近入学落实的并不好,或者说不严格的地方,这种现象发生的就比较晚。尤其是高校附中附小林立的地方,因为不完全受这种政策限制,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公立主导地位。
这种治理政策我们是否应该学?坦率地讲,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显然不得当学习借鉴这种教育治理逻辑。但遗憾的是,我们学了,也才埋下了今天国退民进的“祸端”。
把公办捆死、把民办放开,不同的治理逻辑,为民办学校的快速逆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为了遏制这一现象,两年前政府力推“公民同招”,即民办学校也必须参加摇号。

显然,民办逾越公办,首先就是在生源上。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优秀师资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但显然决定性的还是生源,是优秀的学天生就了优秀的老师与学校。打蛇打七寸,为此,相关部门不得不率先在招生上“痛下杀手”,私立学校也须要和公立学校一样,不得提前招,也不得通过考试筛选等等,最后,还须要参加摇号。这就是所谓的公民同招。
同时,绝对化的就近入学,也导致学区房飞涨,成了事实上的拿钱择校。于是,在遏制学区房房价的同时,相关部门大幅纠偏:改“一房一校”为“多校划片”,即把一个房子对应三类学校,最后随机抽取。
国退民进,民办私立学校全面胜出,不但源于生源上的优势,如前文所述,还与学校一样平常的严苛管理和学习不封顶等密切相关。更主要的是,在短期内,这种不公平是难以快速解决的。于是,相关部门在先后调整择校政策与公民同招后,不得不直接限制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比例与数量,这才有了此次郸城101所民办学校停招的措施。
这项措施颁布后,一位曾经就读于光明学校的读者给我留言说:打击私立学校的同时,为什么不把公立学校的质量提高?
换句话说,绝不是公民同招,甚至限制比例,我们就能全面改变国退民进的,让公办学校质量全面提拔,得到家长追捧才是根本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多次提到,我们的教育须要的是“有质量的公平”,我们公办学校须要积极赶上去,而不是把私立民办学校拉下来,禁止或不让私立民办学校怎么做。甚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一个治理思路,私立学校可以做的,在公道范围内,也允许公立学校这么做,而不是简单禁止,这也是一种公平竞争。
是时间重新检验我们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理论与定位、以及整个教育治理指导思想了。
改革开放40余年,实际上也是我们的教育学习西方的40年,我们从中受益良多,但也照搬了一些不符合国情文化的东西,导致水土不服,好比对公办与私立学校的界说与定位,好比择校的治理政策等。
其中一个根本,是我们没有把西方某个具体的教育政策放在整个社会制度、社会治理以及文化等大背景去明白,没有放在特定历史发展阶段下明白,甚至简单照搬,导致出现一系列错误的结果,如国退民进,如事实上的“以钱择校”,这些都违背了我们的国家性质、价值理念与文化传统等,于是不得不采取强力措施调整和扭转。
坦率地讲,以英美等发达国家为主形成的当代主流教育理论与教育治理逻辑,是与其意识形态和国家性质直接关联的,是我们无法全盘担当的。好比国退民进对于他们来说是必然,应该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担当的。
这点在经济范畴已经取得了部门共识,即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以及治理思想并不得当中国国情,假如按他们的理论、模型,中国经济早已崩溃了,但事实恰恰相反。但在教育上,我们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认真地呼吁推动一些“普世”的教育理论与治理思想。
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当代化治理体系,我们须要认真思考这一重大议题。这其中,理论研究者首先要行动起来,把我们的定位需求与标题搞明白,把我们的发展阶段搞清楚,学习借鉴别人时更要全面吃透,学习其精髓,最后结合我们的国情文化,立足中国大地,找出中国办法与思路,才不至于不绝纠偏。
最后,我前面提出的第二个标题,留给各人再想想,为什么对民办教育限制多的义务教育大规模出现了国退民进,但对民办教育基本放开的高中阶段却没有结果,或者没有明显地出现国退民进?
其实答案一样,各人可以仔细想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02: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主要还是要把公办的教学质量提上来,这才是最关键的!让孩子们努力一点有什么不好吗!该努力的年龄!该努力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07:1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宝宝出来解释一下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07:5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就数学一科来说,在公校读到初中毕业不会通分约分的学生太多太多,更别说理化等了。只要还有点责任的家长,你说会怎样选择,这就是小编所要找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11:0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重点高中想去上学凭实力考上才能上还不用交钱。现在掐尖还得用高额学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14:4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和私立实行分道走。公立初中、公立高中、公立大学一路走,私立初中、私立高中、私立大学一路走。各走各的路,不得交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18:2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应该思考为什么私立学校教学质量比公办学校高,这才是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19:3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办学校都是些什么人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21:0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奇葩,难以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3 15:22:5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学校不一定老师质量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