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1

[本地新闻] 面对“双减”,教师该怎么做?这10点做法供参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7 02:20:5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政策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学期开始了,老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近日,教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落实学校承担的“双减”工作任务,必须严格落实教诲教学工作纪律。


新学期开学后,义务教诲学校要:


① 严格实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


② 严格实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使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③ 严格实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部署或变相部署作业,不得要修业生自批自改作业。


④ 严格实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构造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
……




在新政策配景下,面对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诲焦虑”,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


研究学情与教材,进步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进步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环境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到场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定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紧张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接洽,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构造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到场,构造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经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自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愿到场”,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到场”,通过多种感官或活动“真到场”,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可以或许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


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结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充分使用课堂主阵地,进步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头脑、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


闻名教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符合的情境,师生共同到场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立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绪、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查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紧张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经心安排训练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淘汰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子,积极开发使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器重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部署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熟悉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部署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


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教学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鼓励表彰,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相识,为学生订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定差别范例学生的发展,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专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本领,才能实现学校教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诲方式(微课、STEM)进步授课质量和学习爱好;


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教学,还可以构造搭档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


课后作业除了双基训练,还要有机动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专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包管孩子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到场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办理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使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另有助于更好地满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教师最相识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诲更有针对性。


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相识,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假如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紧张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办理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办理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


要注意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诲思想,同一教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诲方法引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遂推进学校教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


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老师们既要包管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淘汰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泉源 | 综合自新华社、《顾晓梅:双减”之下教师的三个意识》、《朱向明:落实“双减”,教师何为》、“校长派”微信公众号,“101教诲PPT“微信公众号
转自 | 中国教诲报好老师




设计:韩雨欣(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有你熟悉的人吗?点“分享”,告诉T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7 15:45: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老师都是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孩子做完还要家长检查改错签名,孩子哪没学会只有家长知道,老师根本不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