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665|回复: 0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诲孩子100招第三,第四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5 07:45: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333em]第3招 说话要算数
孩子向妈妈提了一个哀求:“我想去动物园玩。”
妈妈随口说:“好的,周六带你去。”
周六到了,孩子特殊兴奋,但是妈妈早就将答应过的事忘到了脑后。
孩子说:“我要去动物园,你答应的!”
妈妈看着凌乱的家和一大堆未洗的衣服,不想去。于是,她对孩子讲了很多不能去的理由,但是孩子不干,流着眼泪,非去不可。妈妈生气了,批评孩子“不讲道理”。孩子无奈,在得到妈妈下次带他去动物园的承诺后,只好嘟着小嘴,做出了让步。
孩子的力量有限,终究拗不外大人,以是让孩子做出让步总是轻易的。不外,当孩子被迫屈服时,他也在头脑中留下了一个印象:在一定环境下,说过的话可以不兑现。
虽然一次行为还不至于让孩子养成说话不算数的毛病,但是父母通常的习惯是:依形势办事,有时对孩子守信,有时借故不兑现本身的承诺。孩子耳濡目染,渐渐变得跟父母一样,有时说一句算一句,有时不外是随口敷衍,诚信指数不高。
两千多年前,孔子讲了一句箴言:“人无信不立。”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孔子观察万千现象得出的一个结论: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难以赢得他人的信赖,谁敢将告急的岗位和告急的事务交托给他呢?一个不被赋予重任的人,不外是可用可弃的工具型人才,怎么能够在奇迹上站住脚跟呢?怎么可能在人群中成为一个不倒的“招牌”呢?
智慧的父母深知诚信对孩子的代价,将诚信教诲贯穿于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有一位父亲,决定拆掉农场的一个旧亭子。儿子对这件事很感爱好,向父亲哀求:“爸爸,等我放假回来再拆亭子可以吗?我想看到拆亭子的全过程。”
父亲答应了。
不外,父亲有本身的工作筹划,他等不到儿子放假,就让工人将亭子拆了。
儿子回来后,发现旧亭子不见了,大为扫兴,他忽忽不乐地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
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兑现本身的信誉。”
于是,父亲召集工人,让他们在拆掉旧亭子的地方再造一座新亭子。他把儿子叫来,然后对工人们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这件事在儿子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憾,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将“绝对守信”作为信条。很多年后,他成为墨西哥总统,当他谈到这件事时,他说:“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愿意像我父亲对我一样对待这个国家,对待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
说话算数并不轻易,有时候必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这是人们在形势倒霉时选择自食其言的原因。培养孩子诚信的风致,意味着鼓励他勇于面对损失,以是,在教诲孩子说话算数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慎重对待别人的哀求,不要轻易答应。一般来说,父母们必要把握以下两个要点:
[size=1.111em]慎重对待孩子的哀求,不要轻易答应
妈妈晚上去探视一个病人,儿子吵着要去。妈妈以为医院不是适合孩子去的地方,就哄他说:“你乖乖在家里玩,妈妈回来买玩具汽车给你。”
妈妈一开始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且医院附近没有玩具店,以是她没买玩具汽车。回家后才发现,儿子正在等她答应的玩具汽车呢!儿子一看妈妈两手空空,马上就大哭起来。
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领会父母的艰难,经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甚至以哭闹、不吃饭等本领相要挟。父母为了哄孩子高兴,为了摆脱一时的贫困,往往随口敷衍孩子,转眼就忘了许下的信誉,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题目的做法。
父母并不必要答应孩子的每一个哀求,对孩子的哭闹也不必大惊小怪。对孩子的要求,必要冷静加以甄别,该答应时答应,不该答应时就果断拒绝,但要讲清楚道理,态度温和而果断。一旦答应了,岂论环境怎样倒霉,都要如实兑现。
[size=1.111em]不要让孩子承诺无力负担或不愿做的事
妈妈为了让三岁的孩子学会做本身的事,鼓励说:“宝宝本身穿衣服,好不好?”
孩子跃跃欲试:“好!”
但孩子还没有学会穿衣服的技巧,力量也不够,妈妈想去帮他,他却推开妈妈的手说“不要”。最后弄了半天,眼看孩子冻得打喷嚏了,妈妈无奈,不管孩子乐不乐意,赶紧替他将衣服穿好了。
让孩子作出难以兑现的承诺,等于让孩子平白无故地担当了一次挫折。类似的挫折多了,不但侵害孩子说话守信的积极性,还会挫伤其自大心,以为本身“什么事都做不好”。不能确定孩子能否办到时,可以换一种语气,例如:“你试试看,本身穿衣服,很好玩哦!”当孩子做不了时,再脱手帮忙,孩子就不会有挫败感。
对孩子能做好的事,鼓励他作出承诺,并监督执行,有利于培养孩子说话算数的习惯。
[size=1.333em]第4招 不是本身的东西不要拿 
婴儿时期的孩子,没有明晰的“你”、“我”界限,对本身感爱好的东西,想拿就拿,想碰就碰,玩腻了就毫不留恋地抛弃。三岁左右时,孩子开始分得清“你”、“我”了,知道“这是我的小皮球”,这是“你的布娃娃”。这时候,父母有必要严格约束孩子:不是本身的东西不要拿。
“贪小便宜”是人的天性之一,大人有时也难以克制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欲望,何况孩子呢!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该怎么办?作为爱孩子的父母,唯一精确的选择是:果断改正孩子的行为。
有一个孩子,在参加本城的狂欢节集会时,偷了一个玩具球并拿回了家。这只是一个很便宜的小玩意儿,妈妈看见后却大惊失色,连忙追问球的来源。
孩子照实说了。
妈妈要求:“你应该将球送到神甫那儿去,并后悔本身的过错。”
孩子很害怕,他担心本身一张嘴,大家都知道他是“小偷”。他哀求说:“我宁愿多走一些路,将球扔到河里去。”
经过一番会商,妈妈担当了孩子的哀求,亲自驾车,将他送到城里的河边,看着他将球扔进水里。
从此,这个孩子再也没有动过拿别人的东西的动机。他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管理者、被誉为“全球第一CEO”的杰克·韦尔奇。
拿和不拿别人的东西,是两种对人生影响深远的观念。如果一个人以为可以拿别人的东西,他就会萌生一些谋利取巧的动机,自然会花心思筹划怎样占据本不属于本身的东西而又可以躲避惩罚;遭遇倒霉时还会心生怨尤,以为本身之以是心想而事不成,只因坏得不够,不像别人那么无耻贪婪。很显然,这会导致奇迹和品行两方面的损失,更有甚者,还可能引发犯罪的行为。如果一个人以为别人的东西绝对不可以拿,他就轻易打消杂念,将心思专注于本身的奇迹,凭努力去获取本身想要的东西。
怎样资助孩子降服“贪小便宜”的激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size=1.333em]以身树模
一位妈妈带孩子去市场买菜,摊主不警惕多找了五元钱。妈妈对孩子说:“瞧!那个伯伯多找了我五元钱,别人的钱咱们可不能要。走,我们将钱送归去。”
孩子在幼儿园学唱过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高兴地问:“我们是不是在学雷锋做好事?”
妈妈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别人的钱,我们不能要。”
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智慧得多,能由此到彼,将一些观念融入到日常行为中。幼年时的孩子,在心理上对父母持肯定态度,缺乏批评本领,对父母行为中的观念往往是照单全收。以是,你想教孩子不拿别人的东西,本身首先就要做到,否则非但不能传输精确的观念,反倒教会了孩子怎样做到言行不一。
[size=1.111em]教诲孩子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华华看见芳芳在玩皮球,就跑过去,捡过皮球玩起来。芳芳想将球夺过去,说:“这是我的球,你走开!”
华华不让,两个孩子相互争夺起来。
华华爸看见了,赶紧走过去,将球拿过来,递到芳芳的手中,对华华说:“这是芳芳的球,她不让你玩,你就不能玩,知道不?”
华华不争了,羡慕地看着芳芳一个人玩球。芳芳妈对芳芳说:“宝物!两个人玩更好玩,你跟华华一起玩吧!”
芳芳懂事地将球递到华华的手中,两个小朋侪一起玩得很开心。
孩子初知人事,对所有权的认识不太清晰,只能靠父母教诲。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别人有支配权,不能想要就拿,更不能劫掠和破坏;可以借用但一定要得到允许,用后一定要归还。
与此同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不要太小气,本身的东西,应该慷慨地跟小朋侪分享。
[size=1.111em]对孩子失当的行为实时处置惩罚
孩子的事,看上去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是很多父母掉以轻心的原因。对孩子的行为,应该放大一百倍、一千倍去看,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本领必然一百倍、一千倍地增长。相同的观念必然带来类似的行为。“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助人为乐,大时是个活雷锋。父母应该透过孩子的行为去看其中隐含的观念,对伤害的观念,应该实时改正,堵截其源头。杰克·韦尔奇的妈妈为了一个几角钱的玩具球,可以费半天工夫和几元钱的汽油,是因为她知道,这不是时间和钱的题目,而是改正孩子的观念的题目,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但是,父母对孩子不要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别指望一次就彻底改变孩子的某种不当行为。对“屡教不改”的孩子,不要悲观丧气,应该有耐烦和信心,父母看见一次就要改正一次,慢慢地,孩子也就走上“正道”了!
第三,第四招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