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69|回复: 11

小心“熬夜常态”演化出“熬夜生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5 12:12: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泉源:中安在线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观察中心通干涉卷网,对153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观察表现,61.3%的受访者通常一周熬夜3次以上(3-5次占41.3,20%险些每天熬夜)。之以是难以改变熬夜风俗,58.6%的受访者表示是工作生活压力大、事情多,58.5%的受访者认为是睡前风俗刷手机上网,不知不觉就晚了。
人人都知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古至今,中国人夸大健康养生,一向反对熬夜晚睡。明代谢肇淛所著《五杂俎》即提出:“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随着时代发展,现在我们的熬夜情况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怎么看都不像是“进步”。
在本次观察中,00后占14.9%,90后占40.9%,80后占36.2%,70后占6.8%,60后占1.2%,似乎各个年龄段都受到熬夜影响。其实,运用抽屉理论看,青年人熬夜最重。青年人偶然熬夜不可怕,可怕是“风俗性熬夜”“报复性熬夜”。回顾比年来广受热议的青年健康话题,“脱发”“猝死”“三高”等等都与“熬夜常态”干系。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成为青年人生活不可制止的抵牾。看书学习、工作忙碌、刷剧游戏等等带给人更刺激的享受。越来越多的人从“难以风俗”到“可以风俗”,甚至一天中晚睡的这几个小时最为宝贵。明知熬夜不可为,仍有人欣然为之,一方面源于健康生活观念不敷刚强,另一方面也源于熬夜征象逐渐演变成“生态征象”。
当个别现场成为普遍征象,人们对“熬夜”的接受程度就会增强,利用率就会增高。利用睡前的几个小时沟通工作、外交聊天、组队团战,熬夜行为构筑起奥妙的生活平衡,在人与人的作用间逐步固化。“不熬夜的少数”在“熬夜的多数”眼中成了异类,人类不能扬弃社会性促使人们不得不熬夜。
对待普遍性的“熬夜生态”,不能仅仅限于“局部提倡”,而要“全面打击”。为了社会发展,不能纵容熬夜成常态。必须用更细致严厉的法规,保障大众天生的“苏息权”。例如,扩大防沉迷模式,要求直播行业、网游行业、电商行业加大对零点时段的管理,压缩时间与人数,督促网民早睡;例如,强化苏息保障权益,提高企业单位熬夜补贴门槛,禁止企业要求员工带工作回家。
当青年人风俗熬夜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孩子也逐渐开始喜欢熬夜?“熬夜”是可以传播的负面风俗。只有尊重科学,摒弃不科学的生活风俗,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才能生活在健康有序的社会氛围当中。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9 07:06:4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熬夜等于慢性自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3 11:24:3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社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熬夜必备,就算不熬夜加班,生活中也是常常熬夜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27 19:01: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让年轻人熬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5 17:17:4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熬最晚的夜,拿最低的工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15 12:16:5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取消夜班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30 22:01:05|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写稿落下熬夜的毛病,一定要改正。[加油][加油][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24 20:13:2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远离熬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9-17 20:34:16|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要改正了。受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0 08:02: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