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下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七十九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通报了最新疫情情况:11月7日,浙江新增确诊病例1例(喀麦隆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俄罗斯输入),已排查出的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截至7日24时,浙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9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77例),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31例(其中境外输入30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76例(其中境外输入75例)。
境外疫情情况
进入10月中旬以来,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连续4周反弹,形势复杂严峻。截至北京时间11月7日6时30分,全球累计已感染超过2.5亿人,死亡病例超过500万例,近期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40万例以上,美国日增确诊和死亡病例数仍居全球首位,欧洲新冠确诊病例正在激增,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多国疫情关键数据反弹至历史最高值。全球范围看,Delta毒株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目前已波及全球190多个国家及地区。
全国疫情情况
自10月17日西北疫情本土疫情报告发生以来,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1067例,波及20省44市,疫情由多个境外输入源头引起,呈现传播链条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黑龙江、河北、河南、江西、四川、重庆、辽宁大连等地疫情仍在发展中,需要密切关注疫情的走向。大连本轮首例确诊者为冷库员工,且目前已有14名冷库员工确诊,进一步警示我们,受冬春季因素叠加影响,疫情通过冷链物品等输入的风险在加大。
近期,浙江快速果断处置了两起输入性疫情。
基本情况
近一周,浙江接连遭遇输入疫情影响,应急处置工作经受了考验。
一是杭州市1例邻省过境浙江的列车截下人员核酸检测阳性情况。确诊病例占某某,女,25岁,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葛仙村度假区工作人员,为该村度假区确诊病例王某某的密切接触者。10月29日,占某某与同事杨某某(女)一同乘坐G1382列车从上饶到上海游玩;10月30日,2人乘坐K287列车从上海返回上饶。返回上饶途中,接上饶市疫情防控部门电话,被告知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联系沟通,浙江果断要求两人就近在杭州南站下车,由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至杭州市定点医院,经核酸检测、结合临床表现,占某某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轻型),目前病情稳定。
二是桐乡市乌镇1例外省来浙次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阳性情况。无症状感染者李某某,男,30岁,石家庄人,在桐乡市乌镇镇区暂住。10月31日凌晨1点30分左右从石家庄乘飞机至上海虹桥机场,由其朋友从虹桥机场自驾车接至桐乡乌镇镇区暂住地。根据河北省协查通知,李某某为密接曹某某(在河北隔离)的次密接,乌镇于11月2日将其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经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及复核,结果为阳性,于11月3日闭环转送至嘉兴市定点医院,经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情况稳定。
杭州邻省过境列车截下病例虽闭环转运,未在浙江落地活动,但其在上海迪士尼乐园活动轨迹涉及大量浙江游客,且同列车有不少在浙江下车的同车乘客;桐乡乌镇的无症状感染者,在浙江收到协查通告隔离管控之前,其在桐乡乌镇镇区活动2天多时间,时值全国多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来浙返浙人数量大增,两起输入性疫情,对浙江防省外输入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由于我们发现及时、响应迅速、处置果断、管控严密,截至目前,经过多次排查和核酸检测未发现本地感染者,上述两名感染者在浙江均未造成本地传播。
应急处置情况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浙江迅速激活应急响应机制,从严从紧从实抓好各项防控工作。省委袁家军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批示,要求省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各地要紧急行动起来,严格排查、处置重点人员,精密做实做细各个环节,坚决杜绝死角盲区,坚决杜绝漏管、失管、脱管。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浩要求做好流调、排查、管控等工作。省防控办、省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紧急部署行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平战迅速转换,迅速激活应急指挥体系。按照平急一体化机制建设要求,在疫情报告发生后,省市县三级联动,指挥体系第一时间转入应急响应状态,各专班及时进驻疫情发生地进行合署办公,按扁平化运行模式,省级决策,杭州市和萧山区、嘉兴市和桐乡市迅速做好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的管控,落实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
二是快速流调溯源,严密排查密接、次密接。流调队伍迅速赶到现场,在短时间内完成流行病学核心信息调查,精准判定阳性病例活动轨迹,各地迅速开展重点风险人员排查管控,截至11月7日,全省排查管控杭州报告病例占某的密接186人、次密接1989人;排查管控嘉兴报告病例李某的密接31人、次密接445人,两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三是部门协同,严格落实区域协查管控。由省公安厅牵头的公安、工信、公卫等组成的区域协查管控专班,第一时间对占某同车乘客、浙江赴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和赴铅山县旅行团等全面进行排查,累计追踪并落实管控1.47万人;针对李某在乌镇活动情况,紧急研判处理推送乌镇漫出人员数据18.2万条,截至11月8日12时,已管控3.99万人,发往省外或无需管控14.16万人。
四是实行精准防控,动态调整健康管理措施。针对杭州邻省过境浙江列车截下阳性病例疫情,浙江第一时间对占某乘坐的10月29日G1382、10月30日K287列车在浙江下车乘客暂按“14+7”进行健康管理;随后根据占某某同行同事等下车乘客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结果情况,经综合研判,及时调整健康管理措施,仅将10月29日G1382列车上的4、5、6号车厢乘客、10月30日K287列车上的7、8、9号车厢乘客、以及去过上述车厢的其他乘客,作为占某的密切接触者继续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对于其他车厢的乘客,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无异常的,经1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转为7天日常健康监测管理。针对桐乡乌镇无症状感染者疫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第一时间科学精准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严格落实分类分区分级管控措施。经过乌镇镇区的景区游客凭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离开;经两轮核酸检测阴性,景区进行全面消杀后,2021年11月6日零时(周六)起乌镇景区恢复正常运营。
五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工作。发现初筛阳性后,一方面要求定点救治医院按照“一人一策”原则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加强病例救治。另一方面迅速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药店等哨点监测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强化,围绕“十大症状”主动发现有风险人员,确保有相关症状人员一旦就诊,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隔离管控。
六是及时发布信息,从严做好社会面管控。杭州、嘉兴两地及时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开、透明地向公众进行了情况通报。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疫情防控提醒,要求有疫情地区流行病学史、旅居史的人员主动申报,倡导公众非必要不前往疫情发生省份,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一米线”,配合做好健康码、行程卡查验和体温监测,不邀请涉疫省份人员来浙参加会议活动。组织动员行业、单位、社区排查近期人员出行情况,加强重点公共场所戴口罩、体温监测和健康码、行程卡查验等措施。
七是加强能力储备,全面推动防控能力建设。按照“平急一体”、随时拉得出、打得赢的工作要求,完善应急防控预案和省级指挥长制度,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重点提升防控指挥体系响应和溯源、检测、隔离、管控、救治等能力。全省梯度组建三级流调队伍547支,专业流调人员8355名;日核酸检测能力达200余万份,各地均具备24小时内完成辖区全员核酸筛查能力;设置储备集中隔离点2423个,最大可容纳22.84万人。
八是落实四方责任,加快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在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浙江重点推进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接种和60岁以上人员查漏补种工作。截至11月7日24时,全省3岁以上人群共接种1.22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5743.2万人,其中,18岁以上人群加强针累计接种160.3万剂次,3-11岁人群第一剂次累计接种292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浙江近期疫情处置工作表示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浙江接到外省协查通报后立即在杭州南站截下密切接触者,由负压救护车闭环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诊查、追踪和管控工作,截至目前未引发新的感染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浙江在处置疫情过程中快速反应、协同高效,第一时间阻断疫情传播链,有力支持了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该病例由发现和确诊所在地进行管理,要求浙江继续做好确诊病例占某某的后续治疗和管理工作,鉴于该病例在杭州期间,实行了严格的闭环管理,各地不应据此对杭州市外出人员采取限制性措施。
浙江将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全力做好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遏制局部地区疫情扩散蔓延。
下一步浙江要严格按照会议部署,做到思想认识再统一,防控目标再明确,工作作风再转变,做到指挥系统平急结合,行政和业务相结合,专兼结合,群众运动和卫生工作相结合,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确保各项防控举措落地落实。对疫情防控工作要做到抓早、抓小、抓严、抓实、抓准,尽可能把疫情发现在早期,控制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绝不允许打折扣,搞变通,不放过任何风险环节,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疑点,在病毒面前绝不能搞丝毫的形式主义和半点的花架子,更加突出精准科学,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防控成效。
答记者问
在浙江省第七十九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夏时畅,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朱海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能详细介绍一下浙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吗?
夏时畅:
目前浙江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工作有三项:
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所有人对新冠病毒均易感,儿童是建立人群免疫屏障的重要人群之一。临床试验和大规模人群接种表明我国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疫情在全球持续流行,境外儿童感染率在不断上升,儿童中的重症或者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同时,儿童感染后作为传染源单独管理的难度大、又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集聚场所造成聚集性疫情。根据国家总体部署,浙江第一时间启动了3-11岁人群接种工作。各地要按照属地防控办统筹部署和“条抓块统”工作原则,结合人群年龄特点和工作实际,安全有序推进接种工作。教育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指导学校做好组织动员工作,提高接种覆盖率;卫生健康部门指导接种单位和医疗机构做好接种服务和医疗救治保障工作。无接种禁忌症的儿童家长或法定监护人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配合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做好工作,早日完成全程接种工作。若有疑问可随时咨询当地疾控中心和接种点医护人员。
18岁以上人群加强免疫工作。加强免疫可以数倍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免疫水平。在今年年底前,重点围绕5月31日前已完成全程接种的18岁以上人群(完成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或一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群),开展加强免疫。为指导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重点人群的加强免疫,前期省防控办已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求各地落实属地责任,并指导相关部门加强工作对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落实行业重点人群监管责任,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和动态管理,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社区也要加強老年人和慢性病人的宣传发动,做到“应接尽接”,降低感染和发病风险。在此,也建议符合接种条件的其他人群,按照接种间隔时间要求尽快地接受加强免疫接种的免费服务。
60岁以上人员查漏补种工作。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成年人和儿童,今年以来,对国内多地散发聚集性疫情初步分析表明,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出现感染、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明显低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社区要加强排查,加快做好60岁以上无禁忌症人员查漏补种工作,进一步提高人群全程免疫覆盖率,巩固免疫屏障。
近期甘肃、宁夏、四川、云南等多个省份暂停跨省游,浙江旅游社组团出游政策有无变化?
朱海闵: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抓好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从紧从严20条举措”的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目前公布暂停跨省游的省份,都是已经出现中高风险地区,执行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的结果。浙江目前并无中高风险地区,所以并没有暂停跨省游业务。但全省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仍必须继续从严从紧、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加强旅游出行管理,包括暂停经营旅游专列业务,暂缓组织赴有本土感染者的设区市旅游,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采取旅游“熔断”措施。严格控制旅游团队规模,精准精细做好游客招徕、组织、接待等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根据省里部署要求,文化和旅游部门还要按照区域协查要求,立即响应,积极配合,规范、及时地提供涉疫旅行团数据,确保能够既快又准地实施风险人群管控,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当前浙江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防控举措有哪些?
夏时畅:
加强入境人员和货物的隔离管控力度
严格防范口岸疫情输入。坚持“物理隔离+闭环管理+人物同防”要求,加密货物和环境等核酸检测频次,强化各环节风险排查工作,严格落实航空、海港口岸疫情防控措施,强化人员和货物闭环管理。航空口岸严格落实“两集中”“四指定” “四固定”要求,海港口岸规范做好国际航行船舶的船员换班和船舶维修工作。市场监管、商务、交通运输等部门落实行业管理责任,加强货物流通监管,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口岸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到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可追溯,最大限度阻断疫情通过冷链食品传播。
严格做好集中隔离和闭环管理。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的规范管理,加強人员培训,落实各项制度,提前储备隔离能力、严格做好硬件改造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严防交叉感染,严禁风险外溢。强化隔离对象分类管理,原则上将境外和境内人员安排在不同隔离场所进行集中隔离,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在不同楼幢、楼层或区域实施隔离,同时关闭公用通道。加强对隔离场所保洁、安保等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和监督管理。加強个人防护、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解除隔离后“点对点”转运、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等管理措施。
加强国内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排查管理
闭环做好重点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区域信息协查和相关人员管控工作。充分发挥大数据排查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作用,第一时间做好涉疫风险人员的信息排查、流调追踪、人员管控、核酸检测、医学观察和信息反馈等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单位和公民个人主体责任的落实,提醒近期有涉疫地区旅居史的来浙返浙人员第一时间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村)、酒店、所在单位报告,倡导疫情发生省份来浙返浙人员主动做一次核酸检测。
严格落实健康管理措施。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应暂缓来浙返浙,待所在地区风险等级降至低风险后再合理安排出行。如已来浙返浙的,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即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另外对全域封闭管理地区等人员,参照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的其他人员,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14天日常健康监测)。对需持核酸检测报告离开地区、全域核酸检测地区、有涉疫风险的交通枢纽来浙返浙人员,参照实施“2+14”健康管理措施。
持续强化社会面防控措施
加强防控政策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放松,筑牢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疫情防控网。景区、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影剧院、交通场站、公共交通工具、医院等重点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测温、亮码、戴口罩、“一米线”、通风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省内旅游景区坚持限流、预约、错峰等措施,景区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的原则控制会议、论坛、会展、培训活动,按照“谁举办、谁负责”“哪里举办、哪里负责”的要求,会前认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严格控制人数,落实会前准备、途中和会中各项防控措施;我们一定要吸取省外口岸、旅游景点、公共交通工具、娱乐场所疫情传播的深刻教训,那就是工作责任不到位、防控措施不落实、疫情风险未管控、信息报告不及时、应急响应反应速度慢,防控能力储备不足,措施不严不细不实导致疫情传播扩散,对人民群众健康带来威胁、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我们要把教训变成教材,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本轮疫情涉及江西葛仙村、上海迪斯尼乐园等多个知名景区,当前浙江对旅游景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疫情防控,保障游客安全?
朱海闵:
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2021年10月修订版)》,浙江结合实际,多措并举,督促旅游景区针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好五方面要求:
坚持常态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督促旅游景区主要负责人履行好景区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责任,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科学动态调整防控策略和措施,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防控,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无疏漏、全覆盖。
强化景区“限量、预约、错峰”游览管理。对进入景区的所有人员严格执行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求。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引导游客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和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加强景区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做好员工疫苗接种、健康监测和报告,强化疫情防控培训,严格上岗工作规范,提高员工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敏感度和处置能力。
做好景区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加强清洁消毒,强化重点环节安全保障。特别要加强对游客中心、演艺场馆等重点场所和游船、交通车辆、索道、游乐设施等重点精准防控。重要节假日、大型活动前,要组织开展巡查,及时发现防控漏洞和风险点并督促整改到位。
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各地旅游景区在加固常态化防控同时,应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控应急演练。加强与当地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及时做好突发和异常情况现场管理与应对处置。同时,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大监控检查力度,深入基层到一线开展检查和督导,严格执行文化和旅游部、省防控办和属地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旅游景区疫情防控责任履行到位、各项防控措施执行到位。
来源:浙江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