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1097|回复: 15

经络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1 14:48: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经络是什么?


这要追溯到中国最古老的医学书《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成《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上部《素问》讲的是养生题目,大体就是要心态好,要按时起居,要顺应自然等等,只要做到这些,也就自然健康长寿了。下部《灵枢》讲的就是经络,大体就是讨论经络和气血循行。


那为何不直接叫经络,而称为灵枢呢?灵枢的灵,指的是啥?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幽灵”(spirit)?还是指人真正的生命“灵魂”(soul)本身? 猜测一下,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或许古人是为了表明:经络就是一个“幽灵”的交通枢纽(pivot),英文可译成“spirit pivot”。灵枢讲的就是“幽灵”的布局和运行规律。


另外,中文繁体字“药”(),本来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音乐的“”(樂)。换句话来说,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草药就是植物中的音乐,也就是天上来的音乐。再加上“幽灵”,真的很有魔幻色彩,想一想,就很有意思。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解释。假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应该怎么解释呢?


二、经络有啥作用?


还是先看黄帝内经中的说明。


《灵枢海论》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说明经络联结脏腑,沟通内外。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都是依赖经络系统的联结沟通而保持相对的平衡与同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看来,经络是各种器官构造的联结官,那么,是咋联结的呢?


《灵枢本脏》曰:“人之血气精力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中医以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底子是气与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系统将气血及营养物质输送到周身,濡润满身脏腑构造器官。那么,气血又是啥东西?只能通过经络来输送吗?


《灵枢经脉》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意思是,经络系统的通畅与否,关乎机体的疾病、生死。看来,经络是相当的紧张啊。


《灵枢经别》曰:“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中医的各种诊断治疗,包罗药物方剂的归经、针灸的临床诊治等,皆以经络理论为依据。所以明朝的中医师李梴在《医学入门》指出:“医而不知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 看来,经络是中医的根基啊。



三、人体的四大系统


经络联结各类器官构造,沟通内外,还关乎机体的疾病生死,如此紧张的系统,不可不器重。这让我们想起人的其他几大系统,比如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这里的大,指的是遍布满身,让我们逐个看看。


1、人体的血管系统Vascular system


这个是人最熟悉的系统了,从小到大,没几个不挨针的,输液抽血,走的就是人的血管。人的血管有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它们密密麻麻交织成网。一个成年人的血管,大巨细小有1000多亿条,要是把它们首尾毗连在一起有10万多公里长,可以绕地球2.5圈。



再看看真实人体的血管分布,你会不会惊叹现代剖解学的精细水平?


2、人体的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


什么是淋巴?当我们有感冒时,多数人都应该会有如许雷同的经历,轻触本身的下巴脖子附近,会显着感觉到,在皮下有雷同球形小凸起,轻轻拨动,还会出现小范围滑动。别慌张!这很可能是发炎肿大的淋巴结,随着炎症的消散,它也会逐步恢复正常。


淋巴有啥作用?我们知道,人体第一循环系统是血液循环,它靠心脏的紧缩动力,来推动血液。然而这股动力,会使得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高于血浆胶体渗透压,迫使血管中的水分和蛋白质分子从毛细血管中“挤出”,来到构造间隙中。跑出来的液体能供给营养给构造细胞,但也会使水分滞留构造间隙引起水肿。为了防止水肿发生,除了毛细血管静脉端会重新吸收大部分液体外,另有一小部分液体被淋巴管吸收,变成淋巴液,再经过淋巴结的过滤,挤出来液体重新归还血液,完成淋巴循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人体内的淋巴液的体积是他自身血液体积的3倍,除了软骨、指甲和头发外,人的整个身体都浸在淋巴液中。因此,淋巴系统像遍布满身的血液循环系同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


淋巴不仅是构造液的过滤系统,它更是身体防御机制的核心。液体、器官、结节和小结、管道和腺体组成淋巴网络,昼夜不绝地帮助人们清除体内的有毒物质,实际上就是体内的垃圾清洁工。淋巴系统从所有的细胞中网络废物,通不对综复杂的过程将它们分解并排挤体外。


3、人体的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神经不用多说了,神经衰弱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神经系统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功能调治系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经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治。正是由于这两种调治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同一的整体。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四周部分,组成四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让我们看一下剖解后的神经系统,长的是啥模样。



4、人体的经络系统Meridian system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比经脉细小。跟经纬度雷同,在地理上,经度是纵,纬度是横;在经络里,经脉是纵,络脉是横 (粗浅地这么明白)


经络相贯,遍布满身,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联结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交友会,组成了经络系统。经脉有正经(十二经脉)、奇经(奇经八脉)之分,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四、为何剖解上找不到经络?


你看,人体的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都已经剖解得那么详尽,而且现代生物学已经进展到细胞、分子,以致及原子的渺小水平了,为何仍然没有找出经络在哪里?也没有一个人体剖解模型能向我们展示经络的布局,是不是很奇怪? 这就衍生出两个题目: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剖解上找不到?


张长琳教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经络并不是像人们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是一种雷同于血管、淋巴管、神经纤维的静态布局(static structure),而是一种动态的驻波布局,也就是耗散布局(dissipative structure),或一种能量的场强分布。经络就像体内主要的无线通信网络运作,不仅维系着五脏六腑本身的机能,同时也把它们整合成调和的有机体。生命体的经络系统宛如乐曲动人的旋律,既能将很多音符整合起来,也能感应环境的变动。


经络(灵枢)或许是指“幽灵(spirit)”的交通枢纽(pivot)。实在,学者们曾经一度把“经络”翻译成channel。在英文中,channel的意思是“通道”,以致是“管道”,毕竟有所谓的“气血”在里面活动嘛。后来把“经络”译成meridian。在英文中,meridian的原意是地球上的“经纬线”。


这说明,人们对于“经络”一词有了深一层的明白。认识到“经络”不是什么实体的管道,而是像经纬线那样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况且,在剖解学上,根本找不到经络的物质布局。


一、从布局剖解到经络征象研究


经络概念的厘革,实在反映出东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别:东方人看重“功能”(function),而西方人更看重“布局”(structure)。


你看,整个中医的诊断都是基于“症”,并且对症调治,并不夸大是哪一个身体部件出了题目。所以在中医里,剖解学并不占主要地位。


反之,西方人却特殊器重“布局”。西医和生物学家以为,只要我们把所有小部件 (即每一个分子)的布局都搞得清清楚楚了,我们就会对人体无所不知,也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了。人就像部机器,哪个部件出了弊端,换一个就是了,西医就是个机械师的角色嘛。


正是基于这种猛烈的信念,生物学家把人体分解成差别的器官,再把器官分解成构造,把构造分解成细胞,把细胞分解成细胞器,把细胞器分解成分子,最后再搞清分子的布局。如许精细的工作,为现代西医奠基了极为坚实的底子。


所以,当现代科学开始研究经络时,就是从这种布局拆分 (化约论) 的角度开展的,试图用剖解刀找出对应于经络的管道布局。


你看,在古人留下的经络图上,经络的路线穴位 (学名叫腧穴) 的位置都画得一清二楚,所以,只要拿把剖解刀,按着这张图,不就可以在身体中找出相应的管道之类的东西了嘛。


然而很不幸,就是偏偏找不到如许的东西。针灸书上写得明明白白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管道。那么这种管道可能是与血管、淋巴管或神经纤维差不多的东西。咋就剖解不出来呢?


试过了,才知道,想用传统的剖解学研究针灸和经络是行不通的。


既然布局这条路走不通,那还可以研究经络的特性啊。也就是,暂时回避对经络布局的讨论,只是集中观察经络征象


其中,有个特殊奇特的征象,就是“循经感传”征象。


二、什么是循经感传征象


循经感传,在很多多少论文里用的还是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channel (PSC),从前面关于经络翻译的厘革来看,用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meridians (PSM)更合适。


什么是循经感传征象?从字面明白:沿着经络感觉通报。教科书上的界说是:针刺、电脉冲及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胀、麻等特殊感觉,从受刺激的穴位开始,沿古典医籍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征象。


也就是说,当针刺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起了作用时,病人会感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沿着对应经络路线在走动。这种感觉经常是酸、胀、麻、热、冷、痛或电击感。偶尔这些感觉中的某一种会单独出现,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是酸、胀、麻的混合感觉。


我没试过针灸,不过体验过几次热流通报,那种感觉太猛烈了,哪曾想到能有那么大的能量!


在针灸古书中,这种感觉称为“气感”大概是“得气”。得气一词首见于《素问离合真邪论》:“ 吸则内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无令邪布,吸则转针,以得气为故”。意思就是,医者将毫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行针伎俩,使针刺部位产生经气感应。这种针下的经气感应又称“气至”或“针感”。


假如针刺“得气”,就说明乐成,“得气”时,不光病人有酸、胀、麻等感觉沿着经络路线爬行,大夫也会感到针被“吸住”了,很“涩”,不易转动,也不易拔出。


古代医书中不乏对循经感传征象的记载和形貌。古人多将循经感传征象的“感”和“传”分开表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若行若止,如蚊虻止”来形容针感似蚊虻爬行的循经感传征象。


《灵枢五十营》有“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形貌了循经感传的速度。


《灵枢刺节真邪》记载“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形貌了针刺时促使热感产生并传导的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的“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夸大了气至病所的循经感传征象。


《针灸甲乙经》有“热病刺陷谷,足先寒,寒上至膝乃出针”,非常形象地形貌了寒感循经从足传至膝部的征象。



不过,古代文献中并没有循经感传的专闻名词。 1978年天下经络研究协作组发起同一定名为“循经感传征象”或“循经感传”,简称为“感传”,循经感传作为该征象的专闻名词才被确定下来。


三、大规模循经传感研究


对于循经感传这么紧张的经络征象,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构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研究大项目,称为“循经感传的研究”。由福建中医研究所胡翔龙大夫主持,共有28个单位参加,共调查研究了63,228人,包罗差别的民族和人种 (除了国人,另有588名非洲黑人、110名英美德法等白人)


查结果表明,在这63,228人中,78%的人受试者出现了“循经感传征象”。也就是说,有40,000多位受试者有了这种感觉。显然,要说40,000多人都是骗子或傻子,实在有点困难了。同时,根据医学和药物学的履历,“安慰剂效应”的有服从最多只有25%,而78%是远远高于“安慰剂效应”所能达到的结果的。


这项研究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仪器测量表明,针灸并不是古人面壁假造出来的童话故事,而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尽管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且证明循经感传在黑人、白人中同样存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征象,并无人种和地域的差别。


所以,虽然找不到对应于经络的剖解“布局”;但另一方面,经络的“功能”不光被上千年临床的乐成履历所证明,也被“循经感传征象”研究的大量结果所证明。


四、循经传感的几个风趣题目


这个“循经感传征象”项目的结果远远超过了预期的目的。很多参加这一项目的大夫和研究人员,都趁此时机问了很多古人没有问过的题目,并且本身在实行中进行考查,得出了很多非常紧张的结果,澄清了经络理论中很多不够清晰的概念。让我们来看一下。


1、古书所记载的经络位置是否完全正确?(经络的漂移)


从很多“循经感传征象”的观察结果来看:在人体的四肢,感传线基本上与经络线一致;但是在躯干部,就可以观察到感传线与经络线之间的不一致;而在头部,两者之间的差别就相当大了。


“循经感传征象”这一研究项目对这个题目还作出了定量的形貌:只有86.7%的感传线路是与教科书上的经络图一致的,而其他人或其他情况下,纵然在同一人身上,重复刺激同一穴位,一般都有1~2厘米的漂移。

感传线路的大幅度厘革(李定忠,1994)



2、经络线是否是像血管和神经一样有固定不变的位置?(穴位的移动)


观察表明,当有些人生病时,“循经感传”的线路会出现大幅度的厘革。有时感传会完全脱离平时的线路,直奔病灶所在的地方。这种征象早就被记载在古书上了,并称为“气至病所”,而且很容易在临床上观察到。


“气至病所”征象也表明,要想通过剖解学的方法,找到像血管或神经纤维那样固定的管道系统,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然而,很多经络研究人员却偏偏忘记了这一点。


所以,经络完全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固定的管道。至于针灸教科书中所画的经络图,所描写的明确位置,只是给初学者用的,是一种大大简化了的说明图。实在,有履历的针灸师都知道,实际情况并不是如许简朴,至于“气至病所”和“阿是穴”等经穴位置的移动,更是每一个针灸师都知道的。



“循经感传线路”直奔病灶所在地(李定忠,1994)

a. 脾脏疾病患者 b. 肝脏疾病患者



3、“循经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是怎样的?(三维视角看经络)


在古书中,并没有记载经络线的宽度和深度,只是画了一条细细的线 (平面视角)。所以,很多科研人员和大夫就借“循经感传征象”这一研究项目,对感传线路的宽度和深度 (三维视角) 进行了观察。


对大多数人来说,感传线路并不像古书经络图上画的那样,是一条细细的线,而是一条有中间部和边缘部的宽带。中间部是比较窄的,为1~2毫米;而边缘部则比较宽,为2~5毫米。


感传路线所处的深度则随部位而有所差别。在肌肉丰厚的地方位置较深,在肌肉浅的地方好像就在皮下。


另一个可观察到的风趣征象是:当把毫针脱离穴位中央点刺激时,感传线路也会作相应的平行漂移。

沿着肺经的实际感传线路(刘澄中,1985)



4、“循经感传”的方向和速度是怎样的?(气感双向运行)


与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单向) 不一样,“循经感传”是双向的。就是说,针刺激之后,“气感”同时往向心和离心两个方向爬行。


“循经感传”的爬行速度也相当慢,只有每秒1~20厘米。比每秒2~120米的神经传导要慢得多了。所以,“循经感传”也并不是一种简朴的神经传导,更不是体内的扩散传导,参见人体的四种平衡系统的速度。
1983年,中国生理学家孟昭威指出,“循经感传征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感传的速度。这个速度在每秒 2.7厘米到每秒8厘米之间。


《灵枢:五十营》记载有“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及“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其速度相当于每秒2.8厘米到每秒3.6厘米之间。较已知的植物神经的传导速度至少要慢十余倍,而且也不是血液的速度。


因此,不得不承认,经络是差别于现在任何已知调治系统的,是一个未知的人体内调治系统。


小结一下


1.经络不是古人面壁假造出来的神话,它是真实的存在,因为它有“功能”,纵然当时人们还不知道它的“布局”底子是什么。


2.通过这一项目,我们知道了,古书上所记载的经络图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不是绝对没有错误。


3.经络的线路有可变性,并且在一些特殊的病理条件下,会出现大幅度的厘革。所以,经络就不可能像血管或神经那样,具有固定的剖解布局。


再看一种奇特征象: 经穴的全息特性


一、什么是全息?


从字面明白,就是全部信息。再延伸一点,就是局部包罗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全息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全息摄影,就拿这个举例说明。


比如两个人的合影照片,假如是普通摄影,那么把拍摄出来的普通照片(photograph) 从当中撕开,其中的一半只有一个人,而不是两个人。假如撕碎了,就啥也看不到了。


假如是全息摄影就差别了,一张全息照片( hologram),不论你将照片碎成几块,其中的任何一块还是两个人完整的影像。这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区域,都包罗着整体的全部信息,这就是全息概念的由来。


普通照相,是根据透镜成像原理,将立体景物“投影”到感光底片上,形成光强 (即明暗) 和光波长(即颜色)的平面分布,因此没有立体感。


全息照相则差别,要利用光的相互干涉来记录物体信息。全息照相的原理可以用八个字来形貌:干涉记录(编码),衍射再现(解码)。物体所发射光波的全部信息,既包罗光强和光波长,也包罗位相 (物点的位置) ,都被记录下来,就仿佛是用编码方法把物体的光波“冻结”起来,变成一张全息照片。它再现的是一个准确复制的物体光波,由于真实地保存了原来物体的视差和景深,如许就具有了三维立体感。


当我们“看”这个物光波时,可以从各个视角观察到并再现立体像的差别侧面,犹如看到真实物体一样,具有景深和视差。全息影像(holographic display)已成为科幻电影的常见元素,而且现在各种类型的全息投影 (hologram projection)也层出不穷。


二、经穴的全息征象


与全息照片的概念雷同,局部包罗着整体的全部信息的征象,在经络中也存在,只不过现在还不清楚其原理。


从《黄帝内经》以来,就有着两个相互依存的基本头脑,一个是经络学说,另一个则是全息头脑。中医学的全息头脑以为:部分可以反映整体各部位的信息,通过部分又可以治疗整体各部位的疾病。例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黄帝内经》的面部色诊和其他关于体表内脏相关的大量论述,以及扁鹊《难经》中所称的“决五脏六腑生死休咎之法”的脉诊,都体现了全息头脑,这是一种朴素的人体全息整体观。


在经络现代科学研究中,对现代科学,尤其是对现代医学和现代生物学的最大的挑战,还是经穴的全息征象 (holographic phenomena)。所谓的经穴全息征象,包罗针灸大夫所熟悉的耳针、鼻针等等。因为在一个小小的耳朵区域内,就有反映满身所有脏器的穴位。在鼻子也是如许,在脚掌上也是如许,在手掌也是如许,以致在每一个小小手指节的区域内,也可以找到反映满身所有脏器的穴位。


1、耳部全息穴位群


让我们先看一下耳穴。法国大夫(P.Nogier)于1956年提出了42个耳穴点,以及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而后多次进行增补和修改而形成,于1993年订定了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对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记载,从生理和病理两个方面论述颇详。归结为耳与肾、心、肝、胆、脾、肺、小肠、膀胱、三焦等脏腑的关系,其中与肾、心、肝、胆、脾、肺的关系涉及最多。耳高居于头部,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构成同一有机整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耳,……在窍为耳”。
《灵枢﹒脉度篇》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灵枢口问篇》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针灸学家杨继洲于1601年在其所著的《针灸大成》一书中,就对耳部穴位做过形貌。例如:他谈到过,用艾灸法于耳的顶部可治白内障。《针灸大成》还对各脏腑的巨细、重量、形态、位置坐了基本合乎现代剖解学的记载,而且还画了各脏腑在人体内部的位置图以及各赴藏形态的分图。


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胆、三焦、小肠、膀胱、胃经脉。循行于耳部的络脉:手阳明络脉。循行于耳部的经筋:足太阳、少阳、阳明经筋,手太阳、少阳经筋。耳朵,作为身体的局部部位,貌似包罗着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称之为耳部全息经穴系统


耳针是用针刺入耳廓上特定穴位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耳部全息微针系统,不论是作为诊断系统还是作为治疗系统,都显示了其有效性。





2、其他全穴位群


不止耳部,脚部、手部、舌部、口部、也有雷同的全息征象。比如耳针穴位系统、面部色诊系统、虹膜诊断系统、脉诊舌诊系统、鼻针系统、面针系统、足针系统等。


这个价值太大了!原来还真的可以有头痛医脚、眼病治耳这回事


比如头痛,去西医院挂个号,不知该挂哪科,部位是头,要挂脑科? 症状是疼,疼是神经,要挂神经科? 去了神经科,还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病人谁分得清啊。有了这个全息诊断系统,就省事了。头痛,大概根本不必要看头,也不必要看神经,看脚就行了。这又是中医西医思维的巨大差别。


足针系统

手针系统



面针系统



3、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上面提及的全息穴位群都是在人体的一些特殊部位,比如耳、手、足等器官。其他部位有没有雷同如许的全息穴位群呢?


1973年,张颖清教授在第二掌骨 (The Second Metacarpal Bone) 侧发现一个排列有序的穴位群。掌骨,就是手掌的骨头,手掌共有五块掌骨,看起来并没啥区别。但就在掌骨的侧面,却蕴含着“天机”。


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假如整体上的一个部位或器官有病,在某一穴位对应地就有显着的压痛反应或其他非常生理病理反应;在有压痛反应或其非常病理生理反应的该穴针刺或按摩可以对应地治疗这一部位或器官的疾病……


张颖清教授假定,人体的内部器官可以在第二掌骨节肢系统上标出,因为该节肢系统“包罗着全部整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 就像全息照片一样,局部包罗着整体的全部信息,因此,他将该穴位群命名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上端手心一侧是“头穴”,下端手心一侧是“足穴”,中间是“胃穴”;上半截“心肺穴”居中;下半截“腰穴”居中,有了这五个穴位作为人体的框架,其它穴位可以根据人体剖解类推。它们依次为头、颈、上肢、心肺、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和足,它们排列的结果恰好是一个人的躯体的缩影。


这就是新发现的,完全差别于耳部、足部等特殊器官部位的全息征象。


三、满身穴位到底有多少?


在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底子上,张颖清教授又发现,在人体的所有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有和第二掌骨节肢相似的人体缩影式的穴位群,两个相连的部分都是头和足相毗连。这就是张教授发现的“穴位全息律( bio-holographic theory)


比如除了手和足之外,上臂、前臂,大腿、小腿均有着雷同的规律。加上前人已经发现的鼻针、面针、耳针、足针以及头皮针等个别的微针系统,都被包罗在这一总规律之中。


穴位全息律(bio-holographic theory)揭示了与经络规律(meridian theory)对等的另一种穴位有序分布规律,它揭示了同样的全息穴位分布情势在机体差别部分的重复。穴位全息律,提出了一种穴位分布的一种新的,过去人们没有发现的有序情势。


穴位在人体的排布很像是元素在化学周期表中的排布,元素的性子除依原子序数的增加发生一连厘革以外,另有周期性的厘革。周期性和一连性同时并存。


具有诊疗作用的主要的全息穴位系统,你猜猜有多少个?就不细数了,共计有102个主要的全息穴位系统。根据穴位全息律,如许的次要的全息穴位系统另有很多。


搞晕了,咋又冒出来这么多?这种全息穴位系统跟传统的经络穴位系统有啥区别?


最权势巨子的《黄帝内经》中经穴为295个,两晋时期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经穴为670个,这都是传统的经络穴位。然而,根据穴位全息律,任何一个全息穴位系统都有很多个穴位,而全息穴位系统又是如此浩繁(主要的就有102个),如许就使得穴位的总数量极大增加了。


这意味着穴位,完全差别于任何剖解学上的器官构造,它的数量是无限的,是不是很奇怪?人体的穴位到底是什么,人的穴位到底有多少个?


中医上讲,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单单是气,中医里就有多种: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实在很难搞清楚。另有,中医里讲的药物归经,指的是药物按其属性归入某经或某几经。比如龙胆草能归胆经,说明它有治疗胆的病症的功效;藿香能归脾、胃二经,说明它有治疗脾胃病症的功效。那么是药物作用于经络,还是经络通报了药物?


假如还是从中医传统的视角去探索,估计还会把我们搞晕。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暂且不追问气血是啥,不追问中药归经,而是用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看,经络到底能传输些什么。


在《经络到底是什么,为何剖解学上找不到》中提到了人体的四大网络系统。其中淋巴系统血管系统,都是液体的通道。神经系统通报的,主要是两种: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纤维上的通报信号是电信号,神经末梢上的通报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很自然就会想到,经络系统通报的是不是电信号?


所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经络,早期也是从电开始的。1947年,德国科隆大夫(R. Croon)发现了在穴位和经络表面上测到的低电阻征象(下面会讲到啥是低电阻)。1950年,日本的中谷义雄大夫(Y. Nakatani)也独立发现了低电阻征象。1953年起,德国的福尔大夫(R.Voll)进行了40多年的系统临床研究,从而在针灸这一纯“治疗手段”的底子上,发展出一种全新的“诊断系统”。而这种“诊断系统”,完全是基于“经穴”上电导(低电阻)本领的厘革。这种新的经穴“诊断系统”不光传遍了全天下,并且被重新引回中国——针灸的故乡,被中国人称为“福尔电针(EAV)”。



福尔电针(Electroacupuncture Ac-cording to Voll,简称 EAV)



后来,很多实行表明,经络不光是古书上所说的“气血通道”,还是可以用现代技能测定出来的“电通道”、“声通道”、“光通道”、“微波通道”、“化学通道”等。好家伙,经络是五项全能 (电、声、光、同位素、液体)啊。


让我们逐个看看。


1、经络是电通道


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经穴上的低电阻征象,表明经络是某种电通道。所谓低电阻,就是穴位的电阻显着比非穴位的电阻低,看下图可知,经穴和非经穴泾渭分明,差别很大。



测量电流的频率与所谓“皮肤电阻”之间的关系(C. E. Overhof,1954)



20世纪70、80年代,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祝总骧教授,用电学的方法测定了经脉循行线路具有低阻抗特性。他发现,当探测电极触及受试者经脉线时,电阻会突然下降,当把所有的低电阻点连成一条线时,正好与古典医学中的经脉线路一致


2、经络是声音通道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和大夫们又发现:经络不光是某种电通道,也是某种声通道。比如声音从大肠经的商阳穴输入,信号可以通报至迎香穴。

声音信号沿着经络传导 (孙忠仁,1990)



祝总骧教授利用了声学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经脉循行线具有高振动音特性。把听诊器的声筒按在前臂的任何一个地方,用一个尖尖的橡胶叩诊锤,轻轻叩击前臂,在听诊器的听筒里就可以听到叩击的声音,当叩击到经脉线上的时候,就会听到比叩击非经脉线更加高亢的声音,这就叫经脉循行线的高振动音特性。为了使叩诊锤叩击的力度均衡,他专门请人做了一个由单摆机控制的主动叩诊锤来做实行。


祝教授的研究团队运用上述声学和电学的方法,几十年来测试了几万人,都可以或许准确地找到14经脉的循行线,而且和《黄帝内经》所记述的经脉循行线、和一千多年从前宋代铸造的针灸铜人模型的经脉循行路线,基本一致。


3、经络是光通道


很多用“软激光针灸”技能的西医大夫发现:经络也是一个光通道中国物理学家张秉武则发现:经络还是一个良好的微波通道。光和微波都是电磁波,通常所说的光指的是可见光,仅占整个电磁波谱很小的一部分。


1982年,乌克兰谢尔盖西吉科 (Sergei Sitko) 教授发现,毫米波电磁能量在经络系统中饰演着紧张角色。人体内存在具有能量通道(经络),其中存在着干系毫米微波循环。西吉科教授乐成地追踪了胃经的外部轨迹,并将其与经络图进行了比较,惊人地一致。 不过,由于患者之前曾经历了一次手术,我们可以看到胃经轨迹无法穿过疤痕,这对我们发出了一个警示,就是要慎重思量外科手术的必要性,特殊是那些医美的手术。


西吉科教授发现,每个人都有本身独特的频率(特征频率),介于40-70千兆赫(1千兆赫简写GHz,每秒十亿个周期)之间,与特殊的DNA布局有关,DNA分子在这个频带内会发送和吸收信号,但这个特殊的频率对于每个人存在一些差别。通道上的生物活动点(经络上的穴位)上存在的频率干系微波,通过最大化扩展血管,恢复免疫本领以及平衡凝聚和纤维蛋白溶解,可以或许恢复正常功能和健康,从而可以或许治疗大量疾病以致做到预防。关于DNA的特性,后续我也会写系列文章专门解读。


西吉科教授发现,假如频率低于标准值,就会生病。他开发了通过向穴位注入毫米波能量来恢复和平衡这些微弱频率的技能。因为这些微波强度很低,副作用很少,并且禁忌也少。但是,假如袒露在高强度的微波中很可能产生较大危害。频率范围从40~70 GHz的微波可以用于平衡和治疗,在西方,这种技能有时被称作微波共振治疗(Microwave Resonance Therapy,简称MRT)


4、经络是化学物质通道


同位素示踪技能表明:经络还是化学物质一个通道。核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在穴位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经脉循行线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优势扩散线,也就是说放射性同位素是沿着经脉循行线来扩散的,用正电子发射盘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可以追踪到同位素沿经脉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可以拍摄到其三维立体图像。但同位素的这种扩散途径和机理至今不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安交大医学院的赵晏教授,对外周神经末梢之间通报的递质和受体类型进行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证明除了P物质和构造胺之外,另有多种递质参与了针刺信号的循经通报,这种通报发生在突触之外,可超过多个神经节段。可见,循经感传确实有化学物质的通报。


5、经络是液体的低阻通道


另一方面,流体力学技能的测定显示:经络又是一个液体的低阻通道,这与同位素示踪的结果相互呼应。


复旦大学丁光宏博士所带领的小组,发现人体的毛细血管多数呈不规则状,唯独在穴位点附近的毛细血管呈规则的并行线状,而且平行于经络。经过流体力学的盘算,发现只要在相邻的穴位间有一定的压力差,在人体的经络中就会形成管线外毛细血管间的构造液流场。这有点像海洋中的洋流,没有管子,但有水流。


虽然西医的剖解学没有办法证明经络的存在,但是现代科学对经络特性的研究,却从侧面证明了经络的存在,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这说明,这条路子,值得继承走下去。


除了前面《经络的循经感传》《经络的全息特性》,以及本篇的《经络的通道研究》,接下来的篇章还会继承沿着这条路子,探讨经络的性子,比如:穴位有多大?经络有多宽?植物、动物有没有经络?经络随时间的运行厘革 (子午流注) 等等诸如此类的题目。


等这些都研究透了,便是拨开迷雾,发现本质了。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必要,请加关注[谢谢]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实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13:5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试图讲清经络不可以的。形而上是意会,是存于本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5:40:1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就是气,气运,推血,血前气后,阴阳平衡,人始康健了吧好吧~_~~_~[赞][祈祷][大笑][我想静静][捂脸][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7:31:33|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活人有经络,死人解剖不出,一句话说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51:4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经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50:3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30: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7:12:2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7:01:4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16:01:3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