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美食天地
›
家常菜谱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电视剧 ]
北京智算中心运维公司有哪些?可为企业发
[ 电视剧 ]
稷云台酱香酒适合哪些消费场景?
[ 理财 ]
个人消耗贷贴息,主要贴给谁?
[ 理财 ]
惠州老板搭上英伟达,4个月狂飙1370亿
[ 理财 ]
京东:百亿利润一键清空,外卖梦还能挺多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查看:
507
|
回复:
2
中国白肉地图
[复制链接]
张网捕娱
张网捕娱
当前离线
积分
3615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20 19:47:47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片“白水煮肉”
凭啥耐久不衰?
东北和四川远隔三千多公里,可一片
白肉
,足以把东北人和四川人撺掇到一张餐桌上。
这片白肉,不是营养学家说的肌红蛋白较少的鸡鸭鱼肉,而是
白花花、透光光、颤巍巍
的
熟猪肉
。东北人和四川人心心相印,这但是两地少有的饮食默契。
砂锅白肉。北方人吃白肉,最喜欢暖锅。
图/汇图网,摄影/蓝旗卡伦
白肉之“白”,是
色白
,肥多瘦少,白如凝脂;也是
“白煮”
,净水炖煮,有时候乃至连盐也不加;照旧
“白味”
,蘸料从简,突出肉的原汁原味。
东北和四川,是白肉流传的出发点和终点
,也各自是北方和南方吃白肉的代表。从东北“故乡”出发来到北京,又从皇宫“流落”到民间,今后又辗转江浙和四川等地,几百年来,白肉虽然照旧“白水煮肉”,但在吃法上不断
“入乡随俗”
——
虽然都是白肉,南北差别照旧蛮大的。
制图/孙璐
在北方,白肉在
铁锅
里炖,在
砂锅
里炖,下搭
酸菜
上配
血肠
,看起来清爽吃起来火热;在南方,白肉蘸
蒜泥
浇
红油
,搭
“五味”
秀
刀工
,看起来火热吃起来却非常清爽。
蒜泥白肉。南方人吃白肉,少不了蘸水。
图/汇图网,摄影/奕宏
如今,这道看似最简朴、原始的白肉依然没有过期。从
白山黑水
到
秀气江南
,再到
天府之国
,这是一场纵横千里,超过世纪的神奇联动。
东北“白又”
咋能不放酸菜呢?
中国最冷的土地,却是最早盛吃白肉的热土。
东北人对白肉的热爱是刻在基因里的。沈阳有
“蒸白肉”
;吉林有讲求刀工的
“抽刀白肉”
;尚有潜伏菜单
“酥白肉”,
源于鲁菜中的
“拔丝白肉”
,将肥肉油炸后再裹上糖浆拔丝,听上去“罪恶指数”爆表,但咬开糖衣,肥肉的油汁迸出,非但香而不腻,乃至可以用
“清爽”
来形容。
酥白肉,源自鲁菜中的“拔丝白肉”。
图/汇图网,摄影/yudesheji1
白肉最早的出现,与少数民族的
祭祀活动
相关。萨满仪式中少不了白肉镇场,满族人视之为
“跳神肉”
。正因为特殊的“宗教身份”,白肉才在今后的传播中最大限度地保留着本身的本色。
东北人做白肉,讲求
“锅越大,肉越多越香”
。将猪举行粗糙分割、融合了“头蹄下水”的“大锅煮肉”,既是白肉最早的情势,也是它的精髓所在。最初,
白肉煮好不加盐
,每人拿一把小刀,割而食之,即便是路人也可以随时加入,有点像今天农村吃流水席的场景。
东北白肉,在大锅中与酸菜同炖才香。
摄影/邱会宁
吃白肉不放盐的传统,这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难以想象。原因实在也很简朴,东北物产丰饶,所谓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可在古代,盐比肉难过的多。这就跟胶东过去把
鲅鱼饺子
包成脸大一个道理——沿海人家,面粉比鱼矜贵多了。
要说白肉在东北流传最广泛的,还要数作为经典
杀猪菜
的
酸菜白肉炖血肠
了。
酸菜白肉炖血肠,东北特色美食三件套。
图/图虫·创意,摄影/碧海扬帆56
霜降后的
大白菜
脆甜适口,此时入缸腌制,等到杀年猪前后,发酵的滋味正浓。这时将酸菜切丝,与切片的白肉同煮,再放入新鲜嫩滑的
血肠
。三种最具特色的东北食材碰撞在一起,酸菜解腻的同时,又能吸收肉中油脂,吃起来让生齿舌生津。
寒冷的冬天,吃一口酸菜白肉炖血肠,最是暖和。
摄影/邱会宁
这道菜架上火,稍微变一下,就可以做成东北人心中暖锅里的扛把子——
“酸菜白肉暖锅”
。熟的白肉切成薄片,香而不腻。摆盘讲求
“前飞(禽)后走(兽),左鱼右虾”
,再配上些许绿菜,气场十足。
酸菜白肉暖锅,白如凝脂的白肉依然无法拒绝。
图/汇图网
牛羊肉,铜锅开涮
白肉,砂锅“伺候”
到了清代,白肉从东北
“落户”
北京皇宫。白肉作为祭祀的食品,出如今各种祭天祭祖的隆重场合。每逢大祭和初一、十五,都要煮几头猪用于祭祀,平时也有
“朝夕祭”
要吃白肉。吃不完的肉,皇帝就分给王公大臣们
“进克食”
(即满语
“吃祭肉”
),寓意分散福气。如今的坤宁宫内,还留有三口煮白肉的大锅。
坤宁宫还留有的三口大锅。
图/《上新了故宫2》
有趣的是,此时虽然不再为吃盐发愁,但因为服从传统,白肉依然不能直接蘸盐吃,吃得多了,不免觉得腻。于是不知是谁想出个
“酱油纸”
的妙法,将浸透酱油的纸藏在袖子里,专供吃白肉时
“作弊”
用。如许一来,既不驳皇帝的面子,又能满足口腹之欲。
王爷贵族们也会用白肉设宴款待来宾或分予下人。《清稗类钞》中纪录:
“满州贵家有大祭祀或喜庆,则设食肉之会。不论旗汉,不论识与不识,皆可往。”
这与满人最初与路人分食白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象征着
散福
。祭祀用的白肉太多,分着分着,就从皇宫、王府流传到了民间。
砂锅白肉,薄肉片呈波浪纹,下面衬的照旧酸菜。
图/网络
清代中期,有人在王府旁边开了专卖白肉的馆子,起名
“和顺居”
,因为店内有一口“镇店”的大砂锅,足以煮整头猪,所以厥后都叫它
“砂锅居”,
最有代表的菜就是
“砂锅白肉”
了。
与酸菜汆白肉相比,砂锅白肉的肉片切得更讲求。
图/汇图网,摄影/qibajiu789789
砂锅白肉汤浓味厚,肉片薄而不散,一般还配有
酸菜
和
粉丝
。吃时单加一碟用芝麻酱、韭花酱、腐乳汁、甜面酱、酱油和醋等调成的蘸料,再配上
芝麻火烧
——原本简朴粗犷的关外饮食,经过关内的融合,也有了细腻的内里。
白肉在北京的流传,远不止这么个老字号。有俗语
“六月六,煮白肉”
,北京过去乃至设有专门做
“白肉席”
的厨子,别的菜都不会做,只对白肉醒目。从选料、煮肉的火候到刀工都需要精准拿捏。白肉席上除了最重要的白肉锅子,尚有诸如
炸肥肠、炸丸子
和
炸里脊
等少至十几道、多则几十道的
“烧碟”
,从排场到菜式都颇为讲求。
北京的白肉席,砂锅白肉配着各种小烧碟。
制图/吴玖洋
白肉席从头吃到尾,最后少不了一道
“原汤化原食”
。将煮白肉的原汤盛在大壶里,倒在白米饭上,再添加香菜末、白肉碎末、酸菜丝和一点胡椒面。在一顿宴席的末端,这么连汤带水地吃上一碗,既有滋味又落胃。听起来似乎
“不咋讲求”
,却是白肉走下神坛、进入百姓生活的最佳佐证。
更“接地气”的,则是用白肉汤煮馄饨或做打卤面,均属于北京的家常美食。老北京从前不说
“吃馄饨”
,而说
“喝碗馄饨”
,突出的就是打底的白肉汤。先在碗里放虾皮、紫菜、香菜、酱油、醋、白胡椒和小磨香油,再用白肉汤沏开放入煮好的馄饨,鲜美程度可与南方的
鸡汤小馄饨
媲美。
老北京打卤面,同样用白肉汤做卤。
图/视觉中国
打卤面
更讲求,要加五花肉片,连同黄花、木耳、口蘑和鹿角菜用肉汤打卤,出锅前再黢一勺香喷喷的花椒油,是北京逢年过节或为尊长祝寿的
“重头戏”
——你看,食品的性格就是这么
“倔强”
,即便白肉已如此
“亲民”
,也照旧没有丢掉它最初与宗教和节日挂钩的传统属性。
白肉不“白”
感受下花式蘸料与刀工
一起南下,白肉在华北、江浙和西南都留下了足迹。
保定有一道源自民国时期的
“白肉罩火烧”
。这里的白肉不再“白煮”,而要加入花椒、大料、姜、丁香、桂皮和白芷等香料,熬出的汤带有药膳的香味。吃时将层层叠叠的火烧撕成云朵一样的片片,在热汤里
“罩”
透。充分体现了北方人喜欢将菜、肉和主食三合一的饮食习惯。
保定不仅有驴火,尚有白肉罩火烧。
图/汇图网,摄影/ liju001
江浙吃白肉的习俗也由来已久。钱塘人
袁枚
在《随园食单》中说:“将猪肉上行动之处(前后腿),薄片上桌。不冷不热,以温为度。
此为北人擅长之菜。南人效之,终不能佳。
”袁枚与京师成亲王友爱甚厚,有可能是从王爷那里得到了白肉的做法,但并不醒目。现实上,
南方人在吃白肉的调味上远比北方出彩。
基础款如江浙的
“白切肉”
,将煮熟的白肉切片,调酱油、醋和蒜泥蘸食;升级版如
“五味白肉”
,蘸碟中有辣椒油、酱油、糖、醋、熟芝麻、花椒末、葱末、姜末和蒜泥等。“五”在这里,显然是个形容
味型丰富
的虚指。
江浙白切肉,和北方比起来更显风雅。
图/汇图网,摄影/qybpyn321
但真正将白肉的制作工艺和调味手段上升到一个新条理的,无疑是精于烹饪的
四川人
。
清乾隆时期,四川人李化楠从江浙宦游归来,写了饮食著述《醒园录》,书中记有江浙一带的“白煮肉法”。晚清时期的《成都通览》中,也有
“白肉”“春(椿)芽白肉”
等纪录。这或许可以简朴勾勒出白肉
由北向南,先到江浙,再传入四川
的传播路径。
经典川菜蒜泥白肉,早已是“国民凉菜“了。
图/视觉中国
原本粗犷豪迈的白肉,碰到
“尚滋味、好辛香”
的川式调味,就像跌进了温柔乡,美味呈指数级别增长。
蒜泥白肉
是白肉与红油的经典结合,色泽鲜亮,味道鲜辣绵长,它的受欢迎程度早已不拘泥于四川,而成为一道人尽皆知的
“国民凉菜”
。
在四川,蒜泥白肉尚有一位“孪生兄弟”——
李庄白肉
。李庄是宜宾的一个小镇,在这里,几乎每家饭馆的门口都放有切白肉的案台,标配是一大块煮好的猪肉、一把锋利的大刀和一块白毛巾,粗犷中又不失郑重。
除了有名的白肉,李庄尚有川版“乌镇”之称。
图/视觉中国
相比蒜泥白肉,李庄白肉更夸大
刀工
。专业的白肉师傅,可将一块二斤的白肉
“片”
成五十余片,每片1-2毫米,薄可透光。放到报纸上,乃至可以看清下面的字。即便不吃肥肉的人,也很难担当得住这
“薄如蝉翼、香而不腻”
的勾引。
白肉好吃,少不了
蘸水
的烘托。李庄白肉的蘸水各家略有差别,有的突出蒜香,有的突出红油麻香。配上蘸水的白肉香润盈口,非常清爽。在云南,尚有雷同的
凉白肉
,蘸水是
甜酱油、芝麻酱、辣油
等配制,甜酱油让凉白肉多了一层
咸鲜回甜
的口胃。
李庄白肉更见刀工,每一片都薄如蝉翼。
摄影/韩素兰
数百年来,白肉早已不再是东北专属的美味,从东北到四川,每到一个地方扎根,它总能带来新的惊喜。
酸菜上、砂锅里,裹着蘸料、迎着刀口
,“白水煮肉”从不缺妙笔生花的手艺,这也是它耐久不衰的机密。
文 | 西夏
文字编辑 | 李亦
图片编辑 | 奈福
制图 | 孙璐、吴玖洋
封图 | 汇图网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为中国白肉,点个“在看!
post_newrep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好人
四川好人
当前离线
积分
26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21 00:12:12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川菜的白肉应该源于《齐民要术》中的羌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依依????
依依????
当前离线
积分
6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1-11-21 01:10:17
|
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那个白肉太好吃,薄如蝉翼,配上特制的蘸料,肥而不油腻,简直太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回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
上传
点击附件文件名添加到帖子内容中
描述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时尚丽人
织里杂谈
理财
育儿论坛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