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餐馆到商超、银行,甚至是二手房中介,门口都摆一张小桌、放一摞登记表,顾客进门前都得具体写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成为各行业复工迎客的“标配”。
但这些牵扯客人隐私的信息最终去了哪儿?有没有得到保护?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商超、餐馆、银行的门店虽然为疫情防控做登记,但却出现个人信息登记表随意摆放、无人看守,暗藏走漏风险,也让市民直呼担心。
登记信息无人管?路人都能看
“平时最怕二手房中介打骚扰电话,如今进店咨询反而要留下一大堆信息填好。”向阳区清苑路,市民郭老师从路边的一家我爱我家中介门店走出。他有点担心:留下的这些信息表面看是为了疫情防控,但现实上会不会有泄漏风险。
记者走访发现,本市餐厅、银行、二手房中介、商超在内的各业门店大多都须要登记到访客人的个人信息,主要涉及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大多采用纸质登记表记载。其中一些门店对个人隐私信息的缺乏有效的管理,暗藏泄漏风险。
麦当劳秋实路餐厅,门口小桌上的登记表记着客人的姓名、电话和体温记载。但店员都各自忙着,这张登记表也可以被来往的顾客随意查看。
不远处,易世达广场里的屈臣氏也在大门口摆放着顾客登记的信息。但登记台没有店员值守、看守,记者喊了多次,才有售货员从门店深处走来。
薄暮,荣京东街一家银行已经放工,门口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已经不再值守岗位,但大门仍旧敞开,客户信息登记表依然摆放在大门口的桌子上,记者等候多时也未见人将信息表收走。
为啥登记?方便查找打仗者
“信息收集上来,主要是为了发现店内曾经有确诊病例到访,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密切打仗者。”九龙山地区一家餐厅负责人陈旭(化名)向记者解释,在开放堂食后,也常常有顾客扣问登记的这些信息究竟用作何用、怎样保护,但他只能以本身的信誉保证。
CBD某大厦物业负责人先容,越来越多餐厅规复了堂食,因此要求店家做好信息登记。将来依据监控录像查找密切打仗者时,登记表能发挥作用。
不外,面对可能存在的隐私泄漏风险,一些顾客也有“对策”。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地方的登记表信息格外潦草,甚至出现身份证号、手机号位数不够的情况。“正是因为担心泄漏,所登记的信息中一般只生存一项是正确的,其他信息都尽量克制留真实的。”市民蒋密斯不解,一般留动手机号就能找到本人,为什么非得再留下身份证号?
思量到纸质登记表不易生存,一些企业和当局部分也推行“小程序”、APP等步伐。在工商银行北苑故里支行,管理业务钱都得扫码进入小程序登记,除了上述信息外,甚至还须要填写家庭具体住址;身份证号与手机号得通过后台认证后才能进入。但有信息安全专家提示,这种“网上登记”更应当鉴戒数据安全,一旦遇到数据泄漏影响面更广。
商家自留,怎样烧毁没规定
写满了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的登记表最终去了哪?
“阛阓要求我们登记好信息,但着实登记表最终都把握在门店本身手中。”陈旭说,每天填完的登记表并不会上交,主要靠门店本身生存。将来疫情结束后怎样处置处罚,也不得而知。
多家物业负责人说,信息收集后全由门店本身负责保管,但对于之前积聚下来的登记信息怎样处置处罚和定期烧毁,现在干系部分还没有明白的规定。
针对疫情期间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心网信办曾在2月9日发布《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使用大数据支持联防联控工作的关照》,明白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除授权的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疾病防治为由,未经被收集者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平凡阛阓、二手房中介、餐馆到底有没有权利以疫情防控为由登记顾客信息,还值得干系部分进一步明白。
“疫情刚开始时,许多地方为保险起见大面积登记信息;但如今疫情防控已常态化,如此大面积的登记隐私信息急迫须要一套标准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专家何延哲说,店家需登记哪些信息、所登记的信息怎样保管、隔多久就可以烧毁,应该逐一明白,堵上隐私的安全毛病。
须要提示市民的是,上述关照已提出,任何构造和个人发现违规违法收集、使用、公开个人信息的举动,可以及时向网信、公安部分举报。
泉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曹政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王梦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