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824|回复: 20

黄芪之性功主治 | 古道中医成长记(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3 11:28:0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为无学堂
黄芪
《本经》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别录》谓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益气,利阴气。
微温


多茎分散


偏胜 气偏胜

参生理病理

痈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曰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骨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毋余,故命曰疽。
大风癞疾 内经中为疠风,“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
五痔 病名,肛门痔五种类型之合称。
鼠瘘 今淋巴结核病。
疮 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这些病症多发在皮肤、肌肉层面,皮肤、肌肉由于得不到气血的滋养而坏死。可见黄芪之功效可达皮肤腠理之间,通气血,而使皮肤腠理创口愈合,重获生机。
五脏间恶血,五脏之间为三焦水液,如果此水液不流通,久而腐败,淤堵,外可使皮肤腠理生疮、痈、瘘、痔等等,内可使五脏溃烂。
参药理
黄芪色黄、味甘、微温,以气胜,增加人体之原力。
入中宫脾胃,中宫造化营卫,由心肺输布全身。气血同源而异流,气为血中之温,血为气中之汁,血中气少则不熏,气中血少则不滋。黄芪之效就在于补充了血中之气,而气又可以生血,所以黄芪功在补气,实则补血。气血充盈,循环顺畅,则外可治皮肤肌腠败疮、坏死等,内可逐五脏间恶血。



黄芪茎叶之形为多茎分散,所以黄芪的输布之力为徐徐推移,而不似人参的冲达之力。
黄芪亦可外用,磨成粉敷于创口之上,创口可收,说明黄芪自带造化皮膜肌肉之素质,故更可令溃败肌肤得以新生。
黄芪补虚,补一切虚,非只在皮肤腠理之间。男子以气为主,小儿气体未充,所以《本经》中说可治小儿百病,《别录》中强调说补丈夫虚损。
气分营卫,卫为阳,营为阴,黄芪皆补,所以《别录》中特异点明,益气并可利阴气。
黄芪补气,也不能过量,气血需平衡,才是最佳状态。气太旺,血不能与之相配,气反而不能生血,与人体无益。故补气与补血须同时进行。所以在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配伍。不独用当归补血,也是此理,气能生血,而血不能生气,血旺气自旺。
人参味苦、甘,性微寒,也是入中宫脾胃,补中益气汤中人参与黄芪配伍,兼能补营卫而固腠理,健脾胃而消痰食。人参助黄芪以升提,黄芪得人参以入至阴。
所以,气虚、血虚之人皆可用黄芪。
推荐阅读
为无学堂学员:血气的来源 | 古道中医成长记(五)
药理本源论之「人参」性功主治 | 古道中医成长记(六)
当归之性功主治 | 为无学堂--古道中医成长记(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3 14:12: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补脾解表,升阳举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16:56:4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哪里有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9 02:16:28|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能用白酒泡后饮用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06:32:21|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洋参可以跟这里的人参一样的用法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03:16:3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感因数太多、易经、中医、技术、科学、法术`等等、是每个人必须生存技能、遇事冷静、智慧过人、是每个人都可带在身上尖当武器、能抗所有不当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8 06:58:0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芪是补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7 23:38:0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蒸芪圣药啊!读懂黄芪,就踏进药学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1 22:26:4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湿热不能用黄芪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0 06:03:42|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气血相辅相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友情链接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