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天下残运会田径赛场,盲人运动员身边的陪同员格外醒目,他们有的是教练,有的是护理员,但无论身份如何,在赛场上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10月24日上午,男子标枪F11级决赛正在紧张进行。在教练辛永翠响亮声音的引导下,吉林运动员戴培新第6投,掷出24.64米的个人最高成绩,在参赛10人中排名第六。成绩虽然不是很亮眼,但为了这届残运会,54岁的他已经备战了一年多时间。
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说,陪同员发出的声音,就是指引他们前进方向的坐标。
“用我的声音,帮助他判断助跑方向,这样才能把标枪投出去。”吉林省残疾人田径队投掷项目主教练辛永翠告诉记者,残疾人运动员非常不容易,训练时也一样,她必须一边拍手,一边指导,否则的话枪就投不出去了。
辛苦的不止运动员,还有教练。今年73岁的辛永翠当了近20年吉林省残疾人田径队投掷项目的主教练,从16岁当运动员、31岁当教练,她把一生都献给了投掷运动,自己也落下了许多伤病,但她依然事无巨细,费心着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
“平常训练,我得领着、带着运动员跑,做准备活动也得有人领着,吃饭、走路、甚至上厕所,都得有人领着,很不容易。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各方面我都一直陪着他们,必须得跟紧了、盯住了,不能落下,否则就容易出事。”辛永翠说。
既是教练,也是盲人运动员的眼睛。让辛教练骄傲的是,她带出了超过20多位奥运冠军、残奥冠军和天下冠军。“付彦龙、李昱霖、王文波,上一届天下残运会,他们拿了4块金牌。2012年伦敦残奥会,付彦龙还拿了一个世界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说起她的弟子,辛永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届天下残运会上,辛永翠带着她的队员续写传奇:李昱林获得男子听障组铁饼、铅球2枚金牌,王文波获得男子铁饼F36级金牌,付彦龙获得男子标枪F57级金牌,何春宇获得女子铅球F20级金牌……
训练健全运动员和训练残疾人运动员的困难程度,是无法相比的,多年相处下来,辛永翠和队员之间的感情,早已如同亲人。
每每在比赛现场,辛教练总是坐在距离弟子比赛场地近来的观众席上,拿着表格认真记录弟子们每次投掷的成绩,时不时大声呼喊,与场地内的弟子进行交流,指导他们的技术动作。 从早到晚,为了队员们,教练员永远把最佳的状态放在训练场上,吃饭永远不定时,脚后跟永远酸痛,小腿总是肿胀。
训练时,全部的队员对辛教练如同家中长辈般尊重,同时辛教练与他们交流时,眼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亦如亲人般温暖。虽然训练时经常遇到困难,但队员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超人的意志品质,努力奔向自己的奋斗目标。
“我觉得,残疾人都很不容易。既然他们来到训练队,我就要认真负责,用耐烦、细心的方法,把他们带好、教好。”
虽然有些舍不得,但辛教练说,这届残运会竣过后,她打算竣事教练生涯,毕竟自己年龄大了,她希望运动员们,不断拼搏,在赛场上实现自己的空想。
<hr>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乃政 赵博
编辑:于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