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7|回复: 5

[本地新闻] 学而思终于退出K9培训,再说这些话,没人还会说我是“托”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4 19:57:17|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日新东方宣布了退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的时候,其实很多人也都相信学而思大概也会做出如许的决定。
果然,学而思培优、学而思网校同时发布了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

面对如许的一个局面肯定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感到遗憾,但也会有很多人会很高兴。
有个很奇怪的地方不知道有人注意到没?
无论是感到遗憾还是感到高兴的人大概有着共同的身份,即都是“家长”,但都是家长却对同一件事变有着截然相反的见解。
最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人都能长篇大论讲出来一堆的道理来,且彼此无任何说服对方的大概。

有些话在新东方、学而思这些机构没有退出学科类培训(义务教育阶段)之前其实是不太好说的。
因为你一说,总会有很多人不管你说的是什么而是直接一句“你就是学而思/新东方的人”“你就是辅导班老师”“你就是在打广告”等你就是托、就是制造焦虑等等这类帽子。
似乎只有如许做才能够解释为什么一个人会讲这些事变。
似乎只有如许认为才能够让自己不去相信、不去关注所讲的事变到底有没有道理。

现在好了。
现在再说这些话,总不会还有人会觉得这是在给教育机构打广告了吧?
01.没有了教育机构,到底谁最受益?

第一类是父母有辅导能力、偶然间的家庭;
第二类是依旧能够找到教育资源并且有能力负担的家庭;
第三类是孩子能够被早早培养起自主学习能力的家庭;
第四类是孩子在学习上内驱力很早被培养出来的家庭;

第五类是孩子能上所谓的“重点”“名校”的家庭;
第六类是学习氛围或者说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通常这种事变会跟家庭的平均学历有很大的关系;
第七类是积极乐观、三观很正的家庭。
以上7类家庭排名不分先后,且很大概同一个家庭会同时具备以上多种甚至是全部的特点。
后面我会专门详细分析为什么是这7类家庭,这里我只想说的是在减负也好,取缔辅导班也罢,所有要做的事变不是不让孩子们学了,不是不让家长管孩子学习了。

未来和过去最大的差别在于在过去我们能够看到有很多家长、学生在学什么以及是怎么学的,但未来我们更多的时候将不再了解这些信息,因为大家会“化整为零”,过去的公开信息将成为一个个局部的“内部信息”,与此同时也意味着某些资源将会成为“局部资源”。
最最受益的那个我们不好说一定谁,但最不受益的其实对照上面的几类(包含但不局限于这几类)情况,我们其实也就清楚了。
02.“双减”到底在“减”什么

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自从“双减”出台以来总是有很多人总是盯着教育机构、补课等问题不放,甚至觉得“双减”就是为了消灭辅导班的。

取缔辅导班其实根本就不是“双减”的核心目的,“双减”真正目的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不是所有在外面有上学科类辅导班的孩子负担就一定重!
也不是说不上辅导班的孩子学业负担就会减轻。
关于这点恐怕那些只把眼睛盯在“辅导班”“补课”这种事变上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从“双减”的最终效果看,我认为其减掉的其实就是那些自己学习不好也不爱学,偏偏父母也不关心、不重视的孩子。
因为教育机构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我们自己孩子要面对的学业竞争压力还是在那里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有些家长是在盲目跟风,也看到了有很多孩子补课了却没效果,但就是不去看看其实那些盲目的、跟风的、补课没效果的人大都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孩子。
把钱一教,啥事儿不管,孩子上没上课、学没学、学了什么都不清楚的人,就这也配说有用或者没用?
这些家长花钱的事变都能如此对待,那么他们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他们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态度呢?补课固然是没效果的,呵呵,难道不补反而就会神奇地变好了?
不过也好。

原来有很多孩子其实是不需要这么拼学习的,他们可以开开心心上职业学校,只要不在游戏、视频等问题上出现问题,那么一般来说仅仅只是学习是不足以让他们身材健康、身心素质出现问题的。但由于盲目跟风非要学别人努力学习,结果导致学习没学好不说,身材也出问题了。
所以对他们来说是件好事。
事实上喊学习累的、喊补课没用的主力不就是这些人吗?
现在这些人得偿所愿了,那么请问你高兴的到底是什么呢?该不会真的认为那些孩子上辅导班、补课的父母从此也会直接“躺平”坐等“开盲盒”吧?
03.当教培资源成为“稀有资源”时,父母将成为最最核心竞争力

提到“家庭教育”很多人都会很烦。

尤其是对孩子已经上学的部分家长来说,一谈“家庭教育”似乎就是在给他布置“家长作业”,似乎就是老师“干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似乎就是“我都教了,要你老师干吗”……
就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通过也没有让他们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这意味着未来孩子的教育家庭将承担主要责任,而“学习”始终都是“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项。
有人说像新东方、学而思等大机构的退出会导致教培成本的增加是有道理的。
这些大的机构存在事实上也会极大控制住整个教育市场的价格。
不说现在的诸如住家家教等模式,就在前段时间我朋侪孩子所在的教育机构关门了,孩子的老师离职后自己开班补习学生,在机构的时候算上优惠一节课是150元,而跟着这个老师上一个孩子收费280元。

但就是如许因为孩子喜欢、家长认可,所以一下就收了好几个孩子。
事实上他们所学的内容一点也没变,唯一变的就是价格。
资源稀缺到需求依旧茂盛,这种情况下对父母的考验就会增加。
当然,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父母开始其实不算什么,我就有见过一家长捡起了书本和孩子一起学——找不到或者负担不起社会补充教育资源,单纯说教又改变不了问题,那就只能自己上阵了。

这其实也是好事,毕竟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前提是你要偶然间、有能力且你还能很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但面对一些孩子已经高年级了甚至是已经进入青春期的情况,以上这些就算是你能做到往往也没用……
孩子的学习肯定不能等,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进入初中之后的孩子来说等不起。
“双减”后的确是有很多学校也做出来积极调整和改革,但核心其实还是“减负”。

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不说绝对是但基本上成绩和“负担”是大体会成比例的。
专业的人在给孩子减负,不专业的人却大概同时又在盲目增负。
所以我们说父母将会成为孩子们最最核心的竞争力。
而且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有很多父母早已经开始在路上努力奔跑了,但还有很多只是在驻足观望教培市场的惊涛骇浪继续替别人操心要不要补课要不要上辅导班的问题,却从不想想自己、自己的孩子将要面对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一波家长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不遗余力去跟孩子学校、老师就教学方法问题、作业量问题等等各种较劲、举报……
就在昨天,我写了一篇跟学而思再见的文章,还有人说我是学而思的“托”。

试问都已经明白要退出的前提下,这个“托”到底要给学而思托什么?
为何不能静下心来好好从问题的本质去想想这一切会给自己、自己的孩子带来哪些影响,而我们又该如何去利用或者改变呢?
什么“伪学霸”“假努力”,什么“后劲不足”什么“被套路”“记公式”……
说得多了自己都不愿意去动脑分析这些说法到底是否合理。

一些家长习惯了把孩子学习问题归结于学校问题、教育机构问题而跟自己没啥关系,过去无所谓,但随着机构的退出、学校的减负,你就别去关心别人怎么学了,是时候好好想想自己该怎办了。 如果你没想好,或者也不知道怎么想,也没关系,可以关注我后续的一些文章,也许有些内容就是你或者你孩子需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7:07:5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肺腑之言,可惜失明,失聪的太多。[捂脸][捂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07:47:54|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关注您的公众号!受益匪浅!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4 21:20: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完全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13:34:2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很期待后续会有什么的[灵光一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15 20:26:09|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了,讲得很透彻,有些人就喜欢掩耳盗铃的家长就等中考高考时候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