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6|回复: 0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839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5 14:21:00|来自:中国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引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总839期)


嘴唇干到炸、嗓子疼喉咙痛、动不动就流鼻血......一到冬季,孩子的这些小毛病总是不请自来。大多数的家长认为这是温度在作祟,但其实可能是因为——


太干了!!!


冬季天气干燥,尤其是在北京来暖气后,房间里的空气更加干燥。干燥会给孩子带来咳嗽、喉咙干痒、流鼻血等等不适,也容易患上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为了避免孩子在干燥的季节常生病,不少家长会选择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房间里的湿度。但是,你们知道吗?使用加湿器也要有个度,如果“加湿”过度,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疾病。


加湿器可能会招致肺炎


据呼吸内科专家介绍,因不公道使用加湿器导致患上呼吸道疾病的被统称为“加湿器肺炎”,每年这个季节都会接诊这样的患者。如果在使用加湿器之后,孩子持续出现咳嗽的症状,且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后,你就要怀疑是不是“加湿器肺炎”了。


各位家长要明白,因为天气干燥,在冬季,我们会长时间使用加湿器。如果,我们没有对加湿器进行正确清洁和消毒,它的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脏,从而产生变态反应,引起肺炎。


使用加湿器的5个方法





其实,加湿器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错误的使用方式”。因此,无论选择哪种加湿器,都要科学使用和挑选。


01首选无雾型加湿器


我们在市面上最常见到的是“有雾型”加湿器,也叫做「超声波加湿器」,它的性价比较高。还有一类“无雾型”加湿器,也叫「蒸发式加湿器」,它的价格普遍会高一些,且需定期更换蒸发水芯,有一定的耗材支出。


在选购加湿器时,建议应尽量选择没有白雾或白雾少的。另外,也可以将手放在喷气口大约10秒钟,若手心未出现水珠,说明超声波加湿器最重要的部件换能片的均匀水平好,反之则表明其工艺粗糙。


家长要注意的是:原则上,如果使用自来水,家里有婴儿、老年人等易感人群,建议最好不要选择超声波加湿器。


02不要乱给加湿器“加料”


杀菌剂、醋、香水和精油,不宜添加在加湿器中。


自来水中一般含氯,不要直接加入加湿器中。建议使用凉白开水、纯净水或含杂质较少的蒸馏水。如果条件有限,可在加入加湿器前,将自来水放置几天。


03建议两周彻底清洗一次


如果加湿器不定期清算,暗藏在内的霉菌等微生物会随着喷出的气雾进入室内,抵抗力较弱的人易引发肺炎或呼吸道感染。


最好坚持每天换水,每两周彻底清洗一次,一段时间不用的加湿器初次启动要彻底清洁。清洗时少使用杀菌消毒剂,可用流水反复冲洗,然后用软布拭去水箱周边的水垢。


在清洁时,建议家长选择开口式的水箱,更方便清算,减少细菌滋生。


04加湿器摆放距离也有讲究


加湿器最好不要离人体太近,尤其不能对着脸部,至少要离人体2米左右。为保证加湿效果,加湿器应放置在距地面0.5~1.5米高的稳定平面上。


最好把加湿器放在通风、光照适中的地方,不要靠近家电和木质家具,以防受潮。


05切忌不要24小时使用


家长了解到加湿器的好处以后就24小时屋里不停地使用加湿器。最好不要这样做,建议每过2小时停一会儿,而且注意房间通风。


如果长时间开着加湿器,又没有开窗通风,容易导致室内空气湿度过高,很容易引发有害细菌,尘螨和霉菌的生长,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配备湿度计很重要


如果经常加湿器,最好在家里装一个湿度计,随时监测空气湿度。


一般来说,人体适应的湿度为40%~70%,而空气湿度为45%~65%时,病菌不易传播。


湿度超过80%,细菌、尘螨、霉菌容易滋生,人会感觉闷热,墙上、地板和桌面等存在凝结的水汽。这时应停止使用加湿器,开窗通风,否则可能引起过敏及哮喘等症状。


湿度低于30%,黏膜会感到不适,如皮肤干燥、眼睛发痒,鼻腔和咽喉干,此时需要打开加湿器。


孩子饮食更重要


在干燥的冬季,除了利用加湿器来保湿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多吃富含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食品。





缺乏维A表现为表皮干燥而角质化,毛囊突起,眼睛也会发干。维A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以及富含脂肪的海鱼中。


β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多吃些橙黄以及深绿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芥蓝等。


缺少维B2会诱发唇炎、口角炎、鼻及脸部的脂溢性皮炎等。适当多吃些奶类、蛋类、肉类、动物内脏、谷类、果蔬等食品。


维生素C在体内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维护皮肤健康。可多吃些鲜枣、甜椒、猕猴桃和西兰花等食品。


来源:“都城教育(ID:bjedunews)” 本文部分素材综合自丁香妈妈、生命时报、法制日报、DrG科学育儿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