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位外洋妈妈在群里吐槽说,她以为自家不到七岁的孩子太怪了,为此很头疼。为了证明孩子“怪”。
她举了几个例子:孩子性格沉闷,听人说话从不及时回答,总要别人生气了,重复好几遍才回答;平常说话思维特别发散,
跟他沟通特别吃力,你说东他回西,有种“驴嘴不对马唇”的感觉;十分敏感,话说得稍微重一些他就表现出无法忍受的样子,让人以为一个男孩子怎么能这样。
当时大家在群里纷纷安慰这位母亲,告诉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让她放下焦虑云云。没想到过了两天,她就喜滋滋地给我们公布了一个喜讯:
熊孩子在没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通过了教育局筛选,又由心理学家一对一测试,得到了智商超高(占比2%)的报告。这位母亲在欣喜之余还十分不解:我和他爸前两天还骂他笨呢,怎么剧情云云反转?
相信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智商都特别在意。毕竟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很多宝妈可是在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下了苦功。而智商如何可是决定孩子将来发展的绝对硬件。
专家们都说,0-6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黄金期,想要提高孩子的智商,就要在黄金期里努力。假如自家孩子被证实是个高智商儿童,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天才”,父母们还不得欣喜若狂,更加费心思培养?
而假如像这位宝妈一样,对自己的孩子误会颇深,误把珍珠当鱼目,实在让人遗憾。幸亏有专家慧眼识珠,不然孩子在父母长时间的不解和打压下,天才也慢慢变成蠢才了。
那么,如何在孩子6岁前判定孩子的智商水准?高智商的孩子会不会在早期暴露出蛛丝马迹呢?答案是肯定的。
高智商儿童在早期可从哪些方面寻出蛛丝马迹?
美国波士顿学院心理学教授,《天才儿童——科学培育儿童指南》作者埃伦·温纳在书中说,高智商儿童在5岁前就有迹象可循,起码会在以下方面比力突出:
运动能力:大动作发育超前,较早学会坐、爬、走
心理学家Gadner认为,智力有多种差别维度,其中身材方面展示出来的为运动智力。孩子的运动能力分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能力,其中大运动就是手部精细动作发育的前提。
假如你家宝宝在出生的头一年,在坐、爬、走上明显超越同龄人,说明他在这方面的智商较高。
精力特别充沛:婴儿时期睡眠就少
科学家还发现,有的儿童精力特别充沛,白天活动量大,情绪还很饱满。有的会走路之后简直就像是个破坏大王,只要在家就能把家里东西弄得一团糟。这些孩子在婴儿时期睡得就比其他孩子少。
精力充沛其实是反应强度高的表现。而反应强度正是代表了大脑的活跃度,跟智商成正比。
好奇心:喜欢外出不喜待在屋里,对感兴趣的事问个没完
研究表明,那些好奇心强的孩子,从出生后就表现出来了。当他还是宝宝时,在单调的房间里会因为烦躁一个劲哭,抱出去就没事了,会睁着眼睛看个不停。
等孩子长大一些后,会因时常问“为什么”而让爸妈头疼。他们不仅执迷于为什么,还会因为得不到满意答案而自己动手,但这恰恰是高智商的表现。
差别寻常的专注力
研究发现:婴儿在4-7个月时的注意力,跟他们7岁后的言语智力考试结果成正比。
很多家长认为婴儿并没有什么注意力,现实上2岁前的孩子虽然以无意注意为主,但专注力却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中,而高智商儿童更是会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专注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的注意力时间与年龄有关,4岁孩子会合注意力的时间可以达到12分钟,但高智商儿童此时就能保持几个小时的专注力。好比到场《了不起的孩子》中的谢宛彤,可以连续7个小时不吃不喝玩拼图。
英国知名节目《天才儿童》聚集了一群高智商儿童,这群儿童的共同点就是专注力优异。经过多项数据表明,高智商儿童的共同点就是拥有超强的专注力。
专注力强说明大脑中的前额皮质体积大,大脑也就更聪明。
假如你家孩子在相应年龄表现出差别寻常的专注力,这说明了孩子的智商可能很高。
高智商儿童,家长如何培养才能保持其优势?
高智商儿童的父母要注意两件事:
一是高智商很可能是“偏才”而不是“全才”,不要对孩子抱过高期望,孩子在某方面能力突出,不代表其它方面能力也要突出,甚至还会比力笨拙;
二,切忌对孩子“发掘过度”,一旦发现孩子痴迷于哪方面,给予充足的资源让孩子自由探索,切不可急功近利,逼迫孩子以“苦学”的态度来完成某方面能力的发掘,这样易毁坏孩子兴趣,从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抵触,反而不利孩子进步。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孩子能够接受的方法帮助孩子发掘自身的潜力。
既然孩子爱玩,那么就让孩子“玩”,但是这个“玩”应该是对孩子有帮助的“玩”,好比孩子爱玩手机,图的是一个快乐,那么就给孩子一些“替代品”,好比玩具!因为在孩子眼中,手机就是玩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