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成长中的每一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教育题目,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有一天,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老师背道而驰,甚至得罪了老师,并和班里大多数家长不同等时,父母该怎么做呢?
是坚持自己的理念,掩护孩子,照旧保持沉默,妥协,随大流?
贵阳七岁女孩妞妞的妈妈,选择坚定地站在孩子背后,以孩子为主。
为此,她得罪了老师,得罪了班里大部分家长,而妞妞也被37名家长联名驱逐。
妞妞就读于贵阳某小学,性格开朗,温柔有礼貌,在同学中很受欢迎。
至于成绩,二年级上学期,妞妞的数学和英语都考了99分,语文93分。妈妈觉得,这个成绩也还可以。
但新接手的班主任翟老师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只有考到95分以上,成绩才是优秀的。
为此,翟老师安排了两名班干部和妞妞组建了学习小组。
也是在翟老师接手妞妞的班级后,妈妈发现,妞妞变了,变得不自信,不像以前那么开心了。
某天妞妞对妈妈说,翟老师从来没表扬过她,得到表扬的,是一些分数高、写字漂亮,或者作文写得好的同学。
妈妈安慰妞妞,成绩不是唯一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长。
对老师这种完全围绕成绩评价孩子的方法,妈妈并不赞成,但她也很无奈,只能安慰孩子。
更让妈妈不理解的是,妞妞的作业非常多,常常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还写不完。
为了孩子的康健,同时又不得罪老师,妈妈不得己帮着孩子写一些,并让妞妞谎称是自己写的。
可妞妞照旧肉眼可见地不开心,再加上那段时间妞妞的身体不是很好,需要下午去做治疗,妈妈很是担心。
一天,妞妞被罚写作业,中午回家后妞妞哮喘发作。妈妈忍不住打电话给翟老师,说作业太多了,不是妞妞这个年龄能承受的。
没想到老师说,受不了就转学,别再读这个学校,也别读她的班。
老师的话点燃了妈妈的愤火,她对老师说,“你的压力让我已经崩溃到想跳楼了。”
妈妈知道,她把老师得罪了。她有些懊恼,想着要怎样跟老师沟通下,和缓一下矛盾。
没等她有所行动,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第二天,家委会组织新建了群,38名家长中,除了妞妞妈妈,其余37名家长都在。
在新群里,家长们联名上书给学校,要求妞妞转学,希望她能在更好的环境下按照她父母的意愿去学习,并列出了几条理由。
两天时间里,线下签名完成。
妞妞妈妈隐约知道,这一切,大概是在翟老师的暗示下,家委会来实行的。
她很愤怒,之前的一次班级活动,她因为不满家委会的做法,和他们发生了点小小的不愉快,这次又得罪了老师,她能想到,大概妞妞也要受到些影响。
只是没想到,妞妞竟然会被37名家长联名驱逐。妞妞妈妈很生气,大人间的矛盾,为什么要让小小的孩子来承受呢?
妞妞妈妈向校长投诉了翟老师。
当天,两名家委会成员找到妞妞妈妈,和她沟通。他们劝她,从人情世故上,从社会经验上讲,老师就是领导,就必须服从,“你在单位里,会否定你领导的做法吗?”
家委会的观点让妞妞妈妈很吃惊,在她看来,家长和老师不是平等的吗,甚至老师和孩子也是平等的,何来谁驾驭谁,谁领导谁的题目呢?
妞妞妈和家委会沟通未果。那封联名信,并未上交。
后来,妞妞妈妈不断地向各部分提交举报信,举报翟老师教唆、指使家委会单独建群,孤立门生,同时收受礼物,违规排名等题目。
为了孩子,她顶住压力,和老师以及全班家长对抗。
事情发生后,妞妞休学了一段时间,妈妈到处奔走,相关部分介入调查。
最终,妈妈照旧给妞妞转了学校。
纵观妞妞事件,班主任老师、家委会以及妞妞妈妈三方,其实都有一定责任。
每个人的教育观念本就存在差异,妞妞妈妈说,她提倡的并不是所谓的个性化快乐教育。她认为,学习应该付出努力与艰辛,只是希望这种努力与艰辛保持在康健的范围内,保持在国家政策与教育方针所提倡的范围内。
说到底,她只是不愿意从众,和大家一起“鸡娃”罢了。
对妞妞妈的做法,众说纷纭,有人认可,亦有人批评,不赞成她。
诚然,她的做法也有欠妥之处。
不过,她爱护孩子的心,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和老师以及全班家长对抗的勇气,我照旧欣赏的。
换做是我,未必能做到。
她很清醒,没有随大流去“鸡娃”,在她看来,娃是“鸡”不出来的,要接受自己和孩子都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
她敢于质疑老师,说作业太多,是孩子不能承受之重。
她也敢于质疑家委会,在不公平的事情上勇敢发声。
我想,这是一位母亲的勇敢。
为了掩护孩子,她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虽然最后她仍旧给妞妞转了学,但她的坚持,她对孩子坚定的爱,妞妞看得见,也感受得到。
我也是家长,有时候,也会就孩子的学习想和老师聊聊,但又担心万一自己说得不清楚,让老师产生误会,就不好了。
蓁宝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开始教幼小衔接的内容。
那个时候,蓁宝刚满五岁,才学会写10以内的数字。老师教拼音,教简单汉字,这些对别的孩子来说不难的事,但对蓁宝来说,太难了。
她真的一点也不会写,她为难,我也发愁。
我思来想去,如实跟老师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说,孩子在学习方面开窍比较晚,目前跟不上老师的脚步,请老师不要生气,不要对她失望,更不要为难她,让她在同学们后面跟着,能学多少就学多少吧。
老师很善良,她表示理解。
所以幼儿园最后一年,蓁宝其实就是混过来的。
好在她状态不错,老师也很宽容,那一年算是轻松过来了。
如今,蓁宝上了一年级,一年前对她来说很难的拼音和汉字,如今看来,也不是那么难了。
而进入一年级后,我也如实跟班主任老师反映了蓁宝的情况,请老师不要急,给孩子时间让她成长。
幸运的是,班主任老师也很好,很宽容,她表示了理解,也很有耐心。
感恩,孩子们遇到的,都是温柔善良的老师。
我想起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曾写过,她的女儿圆圆初中时加入共青团,几次被学校无故筛下来,看着孩子委屈难过的样子,尹老师于是去学校相识情况。
这一相识不要紧,她气得和学校的团委书记老师拍了桌子,后来她找到副校长,副校长一直在跟她打哈哈,气得尹老师把副校长也批评了一顿。
她明白自己把团委书记和副校长都得罪了,但当时的情况,也只能如此了。后来她花了一些心思和力气,和新班主任建立了友爱的关系,再加上女儿圆圆成绩出色,各方面都很优秀,尹老师这才放心了下来。
当父母需要和老师就孩子的学习题目,或其他题目进行沟通时,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
运气好的话,双方沟通顺畅;运气差一点的话,一方比较自我,或者双方三观不同等,导致沟通不畅,也是有可能的。
即使和老师沟通不畅,父母也要勇敢地去表达,这不仅能掩护自己的孩子,某种程度上也能促进家校沟通,优化校园的教育生态环境。
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得到,父母在尽力掩护他,他会有安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