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1-12-9 16:20:55|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么让孩子爱上学习,让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而不消父母逼着去学?
这大概是我们每个做父母的急需办理的问题。
看了身边很多本就优秀的,或者从学渣到学霸逆袭的孩子,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想提升孩子的自驱力,必须挖掘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不管多冷,请相信自己是最美的
1. 首先要找到孩子的优点,从孩子善于的方面入手,挖掘他的自信心
记得小学一年级时,有一节语文课,有位同砚问:老师,挖掘机的“掘”字怎么写?
老师想了一下,说:“这个字老师不会写,哪位同砚会?”
我高兴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掘”字。
老师开心地说:“谢谢这位同砚!让我多学会了一个字,同砚们学会了吗?”
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甜丝丝的,无比自大,直到放学,还是快乐得像只小鸟一样。
那以后,也曾碰到过学富五车,本领超强的老师和朋友,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位语文老师多。他的谦虚,他的绝不吝啬地歌颂,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假如他真的不会写“掘”字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已经挖掘出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前几天曾写过一篇文章:这学期期中考试,侄子从倒数第三进到年级第十五名,作为特级教师的大姐,她用的方法,就是想办法提升他的自信,激励他的内驱力:
侄子学习成绩不好,大姐就从其它方面入手,比如他会弹吉他,就让他在班会上表演,得到同砚的一致好评,让他很有成就感。
他铅球掷得远,活动会就让他好好表现,得了名次后,孩子就自信心爆棚,慢慢的,他对学习也不排挤了。
又从相对较好的数学课入手,使他成绩进步,数学成绩进步后,孩子就爱上了学习,想把其它科目也学好。
厥后就不消逼着学,而是自己觉得要学好,不学好都对不起自己了。老师和家长只需在孩子松懈的时候稍微提醒一下就可以了。
清晨有清晨的美,黄昏有黄昏的暖
2. 积极后,孩子有了成绩,父母要及时反馈,让孩子明白,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实的港湾。
自己的积极被肯定,自己的价值被认同,自己的情绪被明白,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玩游戏?玩游戏的吸引力这么大呢?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游戏中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不管是乐成还是失败。乐成了即时表扬,而且马上升级。失败了也会鼓励你,让你重头再来。
以是,当孩子取得了一点成绩,父母要及时表扬。至少是给予肯定。不一定要什么昂贵的礼物,但要有所表示,让孩子持续得到成就感。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了成就感,自大感,对学习的爱好就会越来越浓重,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不要老是找孩子的缺点,并加以放大,最不可取的是拿自己孩子跟同砚,跟邻居的孩子去比较。
不消跟别人比,跟自己比就可以了,只要今天的孩子比昨天有进步,就应该表扬和肯定。
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有信心。
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都是同等的,无关巨细
3. 父母与孩子要同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
训斥是办理不了问题的,只有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采用良好的沟通方法,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有一天,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看到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同砚。立即制止了他,并叫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了,陶行知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经等在那儿准备挨训了。
但是陶行知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递给王友,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忐忑不安地接过糖果。
接着,陶行知又递给王友一颗糖,说:“这颗糖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制止你的时候,你马上住手了,阐明你很恭敬我,我要谢谢你。”王友惊呆了。傻傻地愣在那里,眼睛睁得大大的。
然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巴砸男生,是因为哪些男生欺负女生,这阐明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要奖励你。”
王友感动极了,结结巴巴地说:“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我错了。”
陶校长笑咪咪的,又掏出一颗糖,说:“再奖励你一颗糖,因为你正确熟悉到了自己的错误。好了,今天的谈话就结束了。”说完,他就走出了校长室。
陶校长不愧为知名教育家,硬生生在一件错误的事件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正面教育,使民气服口服。
很多时候,训斥和品评的硬性教育,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恭敬孩子,明白孩子,孩子才会聆听你的教诲。
沟通只有站在同等的位置,才会更有结果。
大胆向前,未来可期
4. 跟孩子一起确定目标,规划未来,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跑偏。
比如,你和孩子假如目标是清华,那么你可以确定要考几分,上哪所重点高中,要上哪个初中,现在要考到班级前几名,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奋斗。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了目标,孩子会更有动力。实现了小目标就可以给孩子小小的奖励。让孩子有持续前进的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孩子喜欢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才能越学越好。
总之,当孩子对自己有了信心,并在积极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行之有用的方法,得到了自大感和成就感,不消我们时时监督,他也会自觉地前行。
作者简介:
润姐,70后退休大姐,小学生妈妈,专注于育儿和自我成长,崇尚活到老,学到老。喜欢就请点个赞吧,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