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1

探索陕西饮食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11:35:2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搅团,醪糟,油饼你肯定吃过,但这些美食又有怎样的历史传说你知道么?在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你不但能吃到正宗的关中特色美食,还能了解到美食背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乡下搅团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陕甘宁尤好吃。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那时,农民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农家几乎每顿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搅团是用高粱面、玉米面做的,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
至于搅团这个饭食是怎么来的,无从考证。传说中是诸葛亮当年在西祁屯兵的时候[西祁就是今陕西的祁山县};因为久攻中原不下,又不想撤退;士兵清闲无事,就在那里大力发展农业,以供军粮充足。老吃惯了地方的面食,军中都很厌倦了,也是为了调节军队士兵的想家情绪;于是诸葛亮就发明了这道饭食。不过那时的名字不叫搅团,而是叫水围城。
千层油饼

千层油饼
千层油饼是陕西省三原县的汉族特色名吃之一,亦名金钱油饼、金钱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相传为清末谋划餐馆的赵伯安研制而成,后赵志正子承父业,在三原县椽巷开设门面,独家谋划。因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故名。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逐渐普及,成为地方名吃。1983年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
麻团(袋子)

麻团(袋子)
麻团又叫“煎堆”,华北地区称麻团,东北地区称麻圆,海南又称珍袋,广西又称油堆,是中国油炸面食的一种,由于流行于广东地区,因此也是广东油器的一种。以糯米粉团炸起,加上芝麻而制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馅料,有些没有。也是广东及港澳地区常见的贺年食品,有“煎堆辘辘,金银满屋”之意。另有一种石榴花煎堆,上面有红色花状物体,形似石榴,寓意多子。
晋南琪炒

晋南琪炒
琪炒是山西著名健胃食品。采用太行山水乡无污染的阳光白土炒制而成,常吃可健胃消食,对胃寒者有显著疗效。
千百年来晋南地区保留了一个与“食”有关的民俗:在以前光景不好的年头里,娘家担心出嫁的姑娘在婆家吃不饱肚子或在外水都不服就想着为女儿带点什么东西。山西的面食名满全国,这不但仅因为这里一年一熟的小麦保持了优质的口感和营养,更与千百年来山西人民的勤劳智慧分不开。为了给即将出嫁的女儿带点心意,于是他们发明了实惠、美味的琪炒。
黑猪肉

黑猪肉
黑猪肉肉质细腻且营养价值丰富。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87%,特别是亚麻酸能保护肝脏,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同时还可以改善人体内SOD的活性,抑制MDA的生成,延缓机体衰老,细胞老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猪种,对人体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如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并有着汤汁浓厚,绕齿留香,对人体有着较大的辅助功能。
涮牛肚

涮牛肚
涮牛肚是洛阳传统知名小吃之一,以其独特风味,深受人民的欢迎,自二百年前创制以来,几经精心改良,至今更是香飘万里,涮牛肚主要用料有牛肚、竹签、肉片、大料、鸡汤等,另有干豆角等几十种配料,或浸、或煨、或煮,将牛肚切片制成半成品,然后用竹签串起肚片,放进已配好的火锅内涮煮,在蘸上用芝麻、花生调制的佐料,即可食用。涮牛肚喷香可口,肥而不腻,老少皆易,多食不厌,这一传统风味小吃已发展到周边省市和沿海地区。
贵妃糕

贵妃糕
贵妃糕是陕西省西安地区汉族传统饼类名小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皮薄馅足、酥脆松软、咸中带甜、油而不腻,是始于唐代的传统名食。原是骊宫御厨专为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制做的,很受杨贵妃的喜爱,后传到民间。
鲜花饼

鲜花饼
据史料纪录,鲜花饼早在300多年的清代由一位制饼师傅创造,由于鲜花饼具有花香沁心、甜而不腻、养颜美容的特点,而广为流传,从西南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见。晚清时的纪录:“四月以玫瑰花为之者,谓之玫瑰饼。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食用玫瑰花的花期有限,而这种饼只用食用玫瑰花的花瓣,这也是鲜花饼颇显珍贵的一个原因。随着鲜花饼名声的日益升华,经朝内官员的进贡,使之一跃成为宫廷御点,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获得其钦点:“以后祭神点心用玫瑰花饼不必再奏请即可。”
食用玫瑰花比普通蔬菜含有更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食用玫瑰花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肝、脾、胃经,芳香行散,具有舒肝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是天然健康的滋补佳品。
馓子麻叶

馓子麻叶
阿拉善各族群众久有吃馓子的习俗,其炸制技艺竟后来居上,堪称一绝,尤其是回民,更擅长炸馓子,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或别的喜庆吉日,除了炸油香,还要炸馓子。先将精粉加少量淡盐水搓成絮状,再加水调和,反复揉压,揉成粗条,抹上清油,放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用左手四指并拢,缠上面条七圈,轻轻抻长成环状,然后套在两根竹筷上,放入热油中,边摆边抻,等馓子股稍硬时,抽出筷子,炸至棕黄色时,捞出即成。
石子馍

石子馍
石子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颇有盛名,是中华食文化石烹联阶段的“活化石”,是先民由生食转为熟食的标志。慈禧太后移驾长安后不服水土、脾胃不合、不思茶饭,后经民间献石头馍,尝后赞不绝口,症状立除。成为美谈佳话。我们今天的石头馍完全手工制作,新品质、新口味、改良后更具特色,健脾养胃,味美酥脆,便于贮存,是奉送亲友、旅游休闲之首选食品。配料:精制面粉、酥油、鸡蛋、钙奶、椒叶、碘盐、芝麻。
琼锅糖

琼锅糖
琼锅糖是源自陕西省富平县流曲镇的地方特产,具有800年历史。自明、清以来为历年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琼锅糖采用流曲特有的优质井水与陕北产精选优质小米蒸馏,与大麦芽搅拌发酵淋汁,用铁锅熬成糊状“灶糖”取出冷却,再在蒸汽加热中反复拧条拉扯,使糖色由黄变白如琼。然后与炒熟的黑芝麻或白芝麻与其他辅料分层置于瓷缸内热焖,最后混压成饼,切成条或片,既成香味醇郁的风味食品“琼锅糖”。该糖全部采用手工精心制作,因其香脆,口食味美,做工考究,为纯天然食品,稀有食补佳品和奉送亲朋好友的上乘礼物。
烙面

烙面
烙面,古称饼面,汤饼,煎饼等,汉族传统面食。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4000年的商末周初,形成并鼎盛于大唐,被誉为“中华面食皇后”“世界面食之鼻祖”早在秦朝时就有“大秦第一面”之称。唐王李世民晚餐尤喜食烙面,也曾几度被历代王朝封为御用食品,更是中国传统养生面食的代表之首。
礼泉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同“卯”:m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烙面汤(类似过桥米线的方法)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
石碾辣子

石碾辣子
油泼辣子是陕西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也叫油辣子,它是将秦椒碾制的辣椒粉与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调料拌匀,然后用熟油泼入,再用农家醋一激,香味扑鼻,油泼辣子就做好了。陕西关中八大怪,油泼辣子一道菜,醮馍拌菜调干面,嘴巴一抹嫽得太。在陕西油泼辣子很受人们喜爱,岐山擀面皮,凤翔豆花泡馍以及西安最受欢迎的羊肉泡都离不开油泼辣子。
蓼花糖

蓼花糖
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里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特别是陕西三原的蓼花糖是三原县传统名贵食品。蓼花糖原名“僚(关中方言,“好”的意思)花糖”,已有400多年生产历史。据说清朝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来到西安,对地方官员奉献给她的僚花糖大加赞赏。她见糖的外形酷似在草原上见到过的蓼花,便饶有兴趣地说了出来。
香酥板栗饼

香酥板栗饼
板栗饼是中国传统齐鲁糕点之一,最早发源于山东沂蒙地区。板栗饼用优质淀粉、食用油等调和做成皮,以优质去皮山东板栗为主馅,配合大众的不同口味,参加各种调料,精工制作而成。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营养元素,长期食用绿豆酥,能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醇、解毒、抗菌抑菌、抗衰老、保护肝脏、减肥养颜。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板栗生食、炒食\可磨粉,亦可制成多种菜肴、烘培糕点等。
手工碱馍

手工碱馍
馒头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据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纪录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馒头把面粉加水、糖等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为半球形或长条。在江南地区,在制作时参加肉、菜、豆蓉等馅料的此类面食都通通叫做馒头,而无馅的馒头叫白馒头。味道可口松软,营养丰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叫法也不尽雷同,馒头是中国北方的主食。
乾县锅盔

乾县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为唐高宗李治和发皇武则天修筑乾陵时,往往因为成千上万的工匠军卒的饭食不能按时做成,而影响了工程进度。无奈之际,有一名军士将面压在头盔里,放在火上烤,结果竟烙成了一个香酥可口的饼子。这种饼子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香味异常,吃了耐饥,久存又不馊,受到了广大民工和士卒的欢迎和赞赏。因其外形像一个头盔,故名叫"锅盔"。乾陵修成竣工了,锅盔却以它所具有的许多独特的优点而世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麻花

麻花
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男女老少都爱吃,有人形容说“嚼着惊动十里人”。麻花能久存不坏,置于塑料袋中,半月酥脆如故。麻花属高糖、高热量食品,不宜多吃。金黄醒目,好吃不油腻,多吃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热量适中,低脂肪,健胃益脾,即可休闲品味,游客佐酒拌菜。
水晶饼

水晶饼
水晶饼是陕西省汉族传统名贵糕点之一水晶饼,始于宋代,是一种酥皮点心己有800年的历史。约在19世纪后朔,水晶饼的制作技艺传入古城西安并引进继承,制作技艺不停改进提高,成为秦式糕点之首。金面银帮,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甜润适口。
相传北宋时期,有一年寇准从京都开封回到故乡下邽县(今渭南市下邽镇)探亲,适逢其50大寿,亲朋们送来寿桃、面花、寿匾,表示祝贺。为了酬谢大家的情意,寇凖特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手下人捧进精致的桐木盒子,寇凖打开一看,里面装着50个晶莹透明、如同水晶石一般的点心,点心上面放着一张红纸,工整地写着一首诗:“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与奸,清白不染尘。”落款是“渭北老叟”。后来,寇准的家厨也仿照其样式做出了此种点心。寇准取名“水晶饼”,一直相沿至今。
手工挂面

手工挂面
手工挂面是一种传统的汉族面食。细如发丝、清如白玉,洁白光韧,是耐存、耐煮的手工面食,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入口绵软,回味悠长。开水煮两三分钟即熟,适合速食。可以打卤子吃、夏天可以过熟之后捞出来过凉水做凉面、也可以过凉水之后做麻辣面等等,各种吃法百吃不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8 15:10:01|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面图你也找一张好点得 你看看那是个啥么 么见过卖相那么差得泡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