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69|回复: 0

耽误满足,真的是孩子未来成功的秘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3 16:14:22|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不时向爸妈提点儿如许那样的需求,是人类幼崽的标配:
“妈妈,我要吃/买/玩这个”
“妈妈,我要抱抱”
“妈妈,我要……”

第一反应:脑袋疼。
第二反应:要不,耽误满足?

还别说,如许想的爸妈不止一个人,那么,耽误满足真的值得追捧吗?
也许,并不是。


1、什么是耽误满足?

起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斯坦福大学做的一个著名儿童实验——棉花糖实验。
参与人员:600多名3-6岁的儿童。
实验过程:研究人员将孩子们带进一间只有棉花糖及少许家具的房间,告之等他们回来时,(约15分钟后),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可以得到双份,吃掉的没有额外奖励。
实验结果:仅20%的孩子得到双份。
实验目的:这批孩子按照俗世观点来看,成年后“更有出息”——即耽误满足能力越强,越轻易成功。


2、耽误满足为何会过时?

飘洋过海后,耽误满足一度被奉为育儿经典+孩子未来成功的秘诀。
但是,研究人员忽略了一点:宝宝的自制力本来就比较差,所以,耽误满足的重点其实不是一味的耽误,而是宝宝如何权衡利弊,如何选择。
所以,站上神坛几十年后,只侧重耽误的“耽误满足”危害性也逐渐暴露出来了:

1、让宝宝没有安全感,长大后不轻易与人建立信任、密切的关系,甚至影响人际来往。
2、让宝宝产生严肃的分离焦虑,很难与父母建立健康的密切关系,甚至产生自己被扬弃的怀疑。
3、让宝宝形成拖拉的风俗,错误地认为耽误等同于拖拉,以后只会更让爸妈“气到肝疼”。

4、影响宝宝自我意识的形成,会产生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
5、宝宝提出需求——爸妈要求等待——宝宝情绪崩溃——爸妈觉得宝宝自制力太差更需要培养……好了,死循环之下,宝宝情绪会更不稳定,更没耐性。
6、由于长期得不到满足,面临勾引时宝宝更沉不住气,目光更短浅。



3、3岁前,请及时满足


再想鸡娃,在宝宝3岁前,爸妈也请忍住:

1、0-3岁,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间,原则上尽量无条件支持,如许宝宝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2、0-3岁,宝宝的语言能力、自我意识都不够完善,特别是1岁前,非常依恋爸妈,耽误练习的效果会很差,事倍功半。

3、0-3岁的宝宝,主要是生理需求和寻求安慰,比如吃睡玩要抱抱等,一味耽误满足,反而会给宝宝带来心灵创伤,年事越小,创伤越严肃。
4、至于爸妈关心的自控力,会随着年事增长显著提高,不必焦虑。


4、3岁后,怎么做耽误满足练习?

那么,3岁后就能放开了去耽误满足吗?首先,要对宝宝分情况:

  • 内向敏感、懂事、胆小、守规矩的宝宝更轻易完成耽误满足。
  • 外向活泼、大胆的宝宝则比较难,爸妈不妨再等等。
然后,耽误练习的“要点”也请记着:

1、不是所有的需求都适合耽误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比如饿了渴了冷了热了等,不管几岁都要及时满足
2、先给宝宝营造一个布满信任的氛围,即3岁前基本及时满足,让他知道爸妈是可以信任的。
3、用宝宝能明白的方式,和他分析耽误的利弊,同时和宝宝一起订定符合自家实际情况的原则,否则宝宝会抗议。

4、把决定权交给宝宝,同时期望值不要过高,由于很多宝宝一开始并不乐意耽误满足,爸妈需要多一点耐心和宽容,而不是一味指责、生气甚至惩罚。
5、耽误的时间不宜过久,半小时到一小时为佳,由于练习的重点不是忍多久,而是宝宝权衡利弊后,如何做出选择。
6、平时多满足宝宝的需求,让宝宝有安全感。
7、一旦宝宝完成了耽误满足,要及时兑现奖励,不能食言哦。

耽误满足是不是比你想象中的讲究多了?也祝爸妈都能科学合理地进行耽误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