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940|回复: 0

奶酪:古老乳业的新增量蓝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28 19:08:34|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sandao)独家原创
作者:怜舟、白露
引言
不觉中,我们生活中充斥着舶来品。
除了咖啡,奶酪的出现,于国内乳业而言,意味着一次新的转机。
结合消耗升级来看古老的乳业,从调制奶到低温保鲜奶,也就是巴氏奶,国人从“能喝上奶”过渡到“喝好牛奶”,个中变化意味着,国人对乳制品的高营养品格追求。
奶酪棒的出现,也得益于这个消耗风口。
2018年,妙可蓝多奶酪棒的出现,触动了创投圈的敏感神经。大家初次注意到,奶酪的商业价值。
相对于液态奶,包罗酸奶和纯奶等,各类产品已经非常丰富,消耗者对酸奶和奶酪产品已经出现钝感。而奶酪属于固态奶,其丰富的食用方式能唤醒消耗者对乳制品深层次的需求。
奶酪属于重资产投入,只有具备乳制品生产力的企业才有本领和乳品巨头正面抗击。
现在,公众对奶酪的认知还只是零食,随着品牌逐渐增强对消耗者的认知品类教育,奶酪有可能由零食转向佐餐化趋势。另一方面,放眼奶酪活着界的食品方式和发展历史,国内市场尚处于空白。
就发展历史悠久的乳业来讲,奶酪是个为数不多的蓝海。
新腕(ID:bosandao)阅读了奶酪行业研报《奶酪零食化方兴未艾,佐餐场景尚需培育》,将从奶酪种类、消耗场景等层面深层解析奶酪行业将来的佐餐市场远景和机遇。
01
奶酪认知待提升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奶酪是个舶来品,公众对奶酪的食用方式,还比力模糊。直到儿童奶酪以零食的形象出现,我们对奶酪才有了新的理解。
从日常生活中,奶酪棒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类奶酪产品,常见的品牌有妙可蓝多、奶酪博士和伊利的儿童奶酪棒等,这些品牌经常赋予本身有营养、高钙等标签。
的确,传统意义上的奶酪,营养成分是其一大上风。
奶酪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其营养价值。
如果要制作100千克奶酪,需要将1吨牛奶履历发酵、凝乳等一系列复杂工艺,经过滤加工、压缩后的奶酪,富含酸菌含量、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口感更加绵密湿润,有了奶香浓厚且清香的发酵味。


口感及营养价值的上风,使奶酪受一众消耗者喜欢。
我国奶酪销量主要分为餐饮和零售两方面,其中餐饮占比力大。欧睿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奶酪销量达15.56万吨,占总销量的66%,零售奶酪占比34%。
餐饮奶酪是指用于佐餐的奶酪,常见的有芝士片、芝士碎等。零售奶酪主要是指以奶酪棒为代表的,例如手撕奶酪条、奶酪块在内的零食类奶酪。
而像奶酪棒、奶酪片这类产品,都属于再制奶酪产品。
再制奶酪履历二次加工,就是在原有奶酪基础上进一步调制,脂肪含量会进一步增加,其营养成分相对于初制奶酪,要大打扣头。
因此,相对于营养成分,奶酪零食类产品的口感会更受儿童喜欢,时下的奶酪产品普遍也是零食思路的打法。
反观国外市场,奶酪发展思路截然不同。
20世纪初,美国人将天然奶酪与牛奶、乳化剂、稳固剂等添加剂混合,生产出了再制干酪。两种以上的天然干酪,经过粉碎、加乳化剂、加热搅拌、充分乳化等步骤,形成再制干酪。
再制干酪复杂的加工过程包含热处理,使得细菌含量较低,保存时间偏长。同时,再制干酪能够添加不同辅料形成不同风味,产品品类更加丰富,这种生产方式适合做工业化生产,能够实现规模化产出。
现在,再制干酪消耗占全球干酪消耗的60%-70%,正将朝着营养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再制干酪的工业化普及,使得奶酪棒成为热门产品,带动了奶酪零售销量的大幅增长。
欧睿数据显示,零售奶酪2007-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0.6%。2021年零售奶酪的8.16万吨销量中,再制干酪产品占7.47万吨,占总零售奶酪销量的91%。预计2022年将达92%。
综合来看,奶酪棒市场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多个方面。
首先来源于需求端,儿童数量的增长,带来奶酪行业旺盛的购买需求。据研报数据显示,国内儿童的数量已经成长到近7000万,就在2020年,儿童奶酪的消耗占比达64%。这些参与调研的人群中,有52%的消耗者只购买儿童奶酪。奶酪的零食价值再一次被肯定。
对应的生产端,奶酪属于重资产投入,进口奶酪生产线本钱为2000万元(产能37,500-75,000支/h),国产后本钱为300-500万元(产能7,500-9,000支/h),两者差距较大。
在行业发展趋于稳固后,国内奶酪生产线趋于稳固,品牌端内卷也在加剧中。
浏览各大电商平台发现,妙可蓝多、奶酪博士、伊利、妙飞、小酪神等品牌的奶酪棒品牌比力常见。在产品种类区别不大,不易形成自身品牌调性的同时,奶酪棒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含量成了走出差异化的关键。
今年6月,新国标规定,再制干酪产品中的干酪比例应大于50%,干酪比例在15-50%区间的产品只能称为“干酪制品”,于2022年12月30日起实施。
即便一众品牌试图靠清洁的配方走出差异化,不外,现在常见的奶酪棒产品,其营养成分和添加剂的种类、含量差异并不显着,乃至多数产品的干酪含量并未明确标注。
现阶段,国内奶酪市场还处于同质化阶段,奶酪棒类产品更多是在儿童食品的方向发展。
问题在于,奶酪品类本身具备可观的天花板,儿童食品的品类教育,看似使奶酪走进人们的生活,本质上,限制了奶酪品类发展的天花板,于产业本身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
而成人的奶酪市场中,奶酪有了更大的价值和用途,一旦能借以合适的形态打入成人市场,奶酪将引来新增量的机会。
02
还需要时间成长
我国的奶酪消耗认知,最初起源于奶酪棒,即妙可蓝多旗下的奶酪产品。
这个品牌带动的奶酪棒销量有多火呢?
据妙可蓝多财报显示,2021年整年营收44.78亿,同比增长57.31%,扣非净利润1.22亿,同比增长173.72%。
而在2022年上半年,妙可蓝多营收25.94亿,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5.48%。扣非净利润为1.16亿,同比增长4.29%。
奶酪品牌妙可蓝多的业绩增长效率很高。
妙可蓝多的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奶酪、液态奶和贸易产品。
据妙可蓝多介绍,贸易业务是指与公司乳制品相干的原材料贸易,包罗原材料采购,随后公司的贸易业务将主要转向奶酪和黄油类产品。
2021年,妙可蓝多的奶酪业务为公司贡献了33.35亿,占总收入比重74.62%;液态奶收入4.3亿,占总收入比重9.62%;而贸易产品收入为7亿,占总收入比重15.75%。


奶酪是妙可蓝多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的业务占比相对于上个报告期,增加了不到2个点。
他们的奶酪业务内容分为三类,分别是即食营养系列、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系列。


即食营养系列就是奶酪棒,这块业务收入为25.14亿,占奶酪业务总收入的75.37%。
一个细节是,妙可蓝多的奶酪棒产品在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家庭餐桌系列和餐饮工业系列的收入也在上涨,两块业务收入分别为3.51亿、4.7亿,前者同比增长6.31%,后者相对于去年同期4444.13万收入,增长了72.74%。
据妙可蓝多财报解释,2020年疫情导致家庭烹饪热情高涨,家庭餐桌系列实现较大的增长。
也就是说,奶酪的佐餐场景得到进一步深化,而妙可蓝多的佐餐奶酪收入情况,能看出国内奶酪佐餐消耗场景正处于上升中。
如果不是疫情,可能不会有太多国人注意到奶酪的佐餐功能。而我们的奶酪消耗量相对于其他国家,有显着的滞后性。


据USDA数据显示,2021年消耗还原后,我国奶酪的消耗量仅占液态奶的4.02%,但这一数据在日本、美国和韩国,分别到达了36.40%、46.48%、76.80%。
会显着看出,国内奶酪市场尚未饱和,无论是渗出率还是市场认知、品类教育等,都还需要很长一段成长空间,这是一众品牌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日本的奶酪行业发展路径,于中国品牌而言,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奶酪消耗的发展契机发生在1964年的东京奥约会。
日本当年为了满足世界各国运动员的饮食营养需求,从天下征调了3000名西餐厨师,为运动员每日的饮食服务。
当时,奶酪的佐餐上风得以显现。
奥运会上受欢迎的“法式牛排”采用奶酪作为辅料,在日本电视台传播时,被公众注意到。不久后,奶酪的口感上风和营养价值被日本消耗者认可,为奶酪在日本而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确定了奶酪高营养价值的公众形象。
相对于中国,奶酪在日本品牌方可能不用进行太深刻的品类教育,公众就已经认可了奶酪的佐餐价值。
70年代,大量平价西餐连锁品牌进入日本市场,奶酪得以进一步渗出。
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披萨”、“意面”等食物走上主流市场,奶酪也成为了日本消耗者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产品。


据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奶酪的各消耗频次占比中,每周消耗一次占比高达16.3%,每周一次及以上占比高达54.5%。这表明,一半以上的日本消耗者一周至少购买一次奶酪产品。
日本奶酪公平贸易协会颁布的《天然奶酪、再制干酪及奶酪食品的公开竞争规则及有关规定集》规定,再制干酪的乳固形物含量必须在40%以上,而奶酪食品的干酪含量必须在51%以上。该规定促进了奶酪产品的高质化,并保留部分添加剂比例,保证了产品的创新空间。
奶酪在日本市场的大众化地位,决定了奶酪工业化发展的将来。
日本市面上常见的奶酪分两种,一种是天然奶酪,一种是再制干酪。
天然奶酪含有较多的活性菌群和活性酶,这些菌群能够保持在冷藏环境下的代谢,使天然奶酪的形态和口感不断发生变化,营养成分更高,风味感更强,主要是进口为主。
而再制奶酪属于基于奶酪的进行二次加工,一般是国产。
两种奶酪相比,在日本的天然奶酪消耗量增速较高,2020年,最终消耗的天然奶酪进口量高于国产的再制奶酪生产量。
数据显示,天然奶酪在2009年的消耗量为14.04万吨,2020年增至21.72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4.0%,其市场增速和消耗量占比超再制奶酪。
从品牌端看,在日本畅销的奶酪品牌中,雪印、六甲黄油、明治奶酪等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力高。
例如雪印旗下的“雪印手撕奶酪条”是一款天然奶酪产品,产品出现于1980年代,凭借着北海道优质奶源的成分和手撕的形态畅销多年。


据欧瑞数据,雪印的奶酪零售份额位居第一,常年稳固在30%,公司奶酪业务营收在740 -770亿日元之间波动。
另一款名为六甲黄油的日本再制奶酪,在日本的市占率排名第二。
日本的奶酪品牌集中度相对比力高。据TrueData ID-POS的零售统计,市占率前十位的产品中,只有“雪印手撕奶酪条”一款天然奶酪产品,而六甲黄油品牌旗下,有6款再制干酪产品位列前十榜单中。
奶酪在日本的普及率会高很多。
据日本乐天的一项观察数据显示,面对众多的乳制品产品,消耗者选择奶酪为“本身最喜欢的乳制品产品”的数据占比为72.9%,即便是酸奶、牛奶、黄油等常见的产品,受欢迎水平与奶酪相比,仍稍逊一筹。
通过产品定价和成交价对比分析发现,再制干酪和天然奶酪属于两个赛道的产品。前者市场占有率高的同时,扣头力度也更大些。但天然奶酪价位比力高,产品本钱高,且扣头力度比力小,属于高端产品,与再制干酪形成差异化竞争。
03
国产佐餐奶酪难破局
通过日本和中国的奶酪发展路径,会发现一个细节是,日本奶酪的普及,本质上是作为佐餐式的消耗习惯带动下,完成敏捷品类普及和认知教育。
中国则主要是以零食切入,做奶酪认知教育。

妙可蓝多创始人曾柴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21228A0784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