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姚瑞鹏
成都某大型超市负一楼角落,十元快剪理发店门口排起短队。35岁的步伐员王强低头刷着手机,等待叫号。他每月定期光顾这里,来由直白:“省事,省时,省钱。”不到十分钟,剃头结束,他对着镜子左右看了看,扫码支付十元,匆匆离开。
这就是中国十元快剪理发店的日常场景,当高端美发沙龙在消费寒潮中加快洗牌,当三个月成为新开理发店的生死线,这些藏在商超负一楼的极简理发摊却逆势生长。一个理发师、两张椅子、十元一次的价格,竟能撑起月入两万的稳定收益。
企查查数据表现,截至今年七月初,国内快剪相关现存企业已达5190家,仅2024年上半年注册量就达755家,同比增长8.2%。不起眼的十元铰剪,正悄然重塑美发行业的底层逻辑。
十元快剪的效率经济
一把铰剪两个座位月入2万
“我们这行,拼的就是‘快’和‘准’。”在成都谋划两家快剪店的李书盟说话间手上铰剪不停翻飞。他的店面不足十平米,两张升降椅、两个带滚轮的收纳柜就是全部产业。墙上贴着夺目标“十元快剪,不洗不吹不推销”标语。
李书盟的商业模式简单到极致:一人双椅,单点突破。他熟练地在两个座位间切换,一位顾客剃头时,另一位已坐上椅子等待。没有助理,没有前台,乃至没有收银台——顾客自觉扫码支付。“基本上顾客都是男性,不用洗头,剪一个头平均十分钟,高峰时段一小时能剪六七个。刨除商超租金和工具损耗,一个人守着两个座位,月均净收入2万左右不是问题。”他透露,选址大型商超负一楼是焦点策略,天然的人流和家庭消费场景为小店提供了稳定客流。数据表现,快剪门店分布中,广东独占全国四分之一,比例高达25.95%,密集的购物中心与务实消费氛围为模式提供了沃土。
而在深圳谋划高端美发沙龙近十年的李敏坦言压力,“现在客单价至少300元才能覆盖成本,但客户预约频率明显下降。房租、人工、装修摊销每个月睁开眼就是十几万支出。”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张正告诉记者,快剪的崛起恰好撕开了高端市场高成本结构的脆弱性。快剪的焦点运营成本仅为场地租金与人力投入,而传统美发店需承担高昂的装修折旧、庞大团队薪资及复杂产品库存成本。当消费者对“服务溢价”愈发敏感,这种成本差构成了快剪生存的护城河。
从价格排序到心智升级
美业回归“质”的本质
十元快剪的崛起常被解读为消费降级,但在李书盟眼中,这反而是一种苏醒的升级:“以前往高档店,小哥总保举染烫照顾护士,一次几百上千。现在只花十元办理最焦点需求——把头发剪短、剪整齐。”这代表着一群“直男”消费者的务实觉醒——不为华丽环境与冗余服务买单。
“表面是价格战,实质是消费者对‘理发’本质需求的重新确认。”张正指出,快剪模式的流行展现了当下消费理性的强化——顾客更关注服务焦点效能与性价比的精准匹配。当消费者主动剥离美发服务中的“仪式感”包装,快剪模式恰好承接了这份对效率与纯粹性的渴求。
位于成都天府三街的10元快剪亭
企查查数据印证了行业的蓬勃扩张:近十年快剪企业注册量持续攀升,2024年注册量达1514家,同比增长14.78%。四川、湖北、湖南紧随广东成为产业高地,中西部消费潜力正被激活。行业内部也在裂变:部分品牌尝试引入智能体系预约排队,标准化剃头流程;有门店推出“儿童快剪”“老人上门快剪”等服务,在家庭场景中挖掘增量;更出现了“快剪+轻洗护”的混合模式,试探价格天花板。
市场验证了这种微创新的生命力,李书盟称他已经在成都某商场考察,这家快剪店推出“15元精剪+5分钟头皮清洁”的模式,客流量比纯十元店高出三成。李书盟发现:“顾客不是拒绝全部增值服务,而是拒绝被迫消费的套路。”
当十元理发店在城市中冷静织网扩张,它剪掉的不只是头发,更是消费主义强行赋予美业的浮华外衣。快剪模式以近乎冷酷的实用主义,逼迫整个美业重新审视服务的焦点价值——那把精准落下的铰剪,是否真的办理了顾客的根本需求。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50704A05W3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