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18 09:05:03|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华为、吉利、长城和懂车帝围绕混动车冬测展开了一场“大战”。
在这场既有手握数亿流量的媒体集团、又有车圈老炮和科技新贵参与的“盛宴”中,劲爆消息一个接一个。
“19款车中仅有5款续航达成率超过50%”
“问界M7续航达成率仅有31.6%”
“余承东怒斥‘坑人的测试’”
“吉利、长城等车企纷纷发难”

热搜一个接一个,吃瓜观众大呼过瘾,这种媒体和车企强强互撕的戏码,可太精彩了。
但小志却在这一轮你来我往的口水战中看到了智能汽车一个要吞没消费者的黑洞,买了智能车,我们车辆的所有信息难道都在“裸奔”吗?
在这些车企悍然拿着数据翔实的后台信息试图证伪懂车帝时,消费者除了担心车辆的续航,还有自己的隐私。
用“魔法”打败魔法
你怎么开车车企都知道
虽然这一消息懂车帝迄今并未回应,但月初公布的冬测结果确实让车企大吃一惊。懂车帝数据显示,比亚迪仰望U8、宋PLUS DM-i、腾势D9、唐DM-p排名前四,纯电续航达成率均超过60%,而19款车中,有14款纯电续航率低于50%,问界M7 31.6%,直接垫底。

冬测结果一出,余承东率先坐不住了,直呼“坑人的测试”“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问界发文称,“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共计71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4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最长时间超过3分钟。”

而长城汽车反应比问界还强烈,因为参与测试的车型中,包括魏牌高山、魏牌蓝山、坦克400HiT、哈弗猛龙等续航达成率全部腰斩。
长城汽车表示,懂车帝开启高压、空调进行整备,时长60-72分钟不等,各车型还有10多次开关门和车窗的操作,甚至开启了座椅加热。参与测试四台车车速从50.2km/h到71km/h,有较大差别。

除此之外,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也发了长微博,同样控诉受测车辆在整备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据了解,银河L6和领克08单次最长的开门时间(10分钟和6分39秒),两款车型续航达成率均低于40%。

甚至连岚图也来凑热闹,公布了包括开关门、空调、车窗状态和车舱温度等信息。
车企的利益不能用泄露用户信息来买单
这次冬测中,懂车帝整备时间、开关门、开关空调、载重等一系列操作影响了测评结果,让那些宣传“遥遥领先”的品牌大丢颜面,且可能因此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导致销量下滑,利益受损。因此,问界、长城、吉利、岚图群起而驳斥,这无可厚非。

汽车后台EDR数据
但是当他们向外界展示“你们的一切表演都在我云端监测之下”的自信之时,却同样引起公众的警惕。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经说“中国用户喜欢用隐私换取便利”,激起了广大网友的愤怒,而目前智能车的普及让车主更加方便之外,也泄露了大量隐私。
2021年国家出台了针对智能车数据安全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规定,要求非必要不出车,非必要不收集,每次驾驶时默认不收集。对于那些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技术研发的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车企不应该在「悄无声息」之下归为己有,更不应该把这些信息作为一种功能和噱头对外公开。
而一旦这些数据泄露、贩卖或被不当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汽车隐私保护最差
其实这些车企的所作所为也并不令人惊奇,非营利组织Mozilla基金会发布了一项报告显示,汽车是其评估过的所有产品中隐私保护最差的类别。
这份针对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大众等25个知名汽车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有92%的车企很少或根本不给用户提供个人数据控制权,84%的车企会与第三方共享用户数据,39%的车企则明确表示,他们可能会将相关数据出售给第三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被调研的车企无一例外都从用户处收集不必要信息,并将它们用在非车辆驾驶之处,包括医疗信息、行驶速度和地点、播放的歌曲——甚至还包括个人生活和遗传信息,并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推算出更多关于该用户的数据,比如其智力、能力和兴趣。
例如,一些车企会收集用户的“遗传、生理、行为和生物特征”,而还有车企会收集“遗传信息”,甚至用户的“个人私密生活”信息,并与营销或促销合作伙伴共享这些信息。
而如今还有不少车辆除了收集用户信息外,其时刻处于待命状态的高清摄像头还可收集周围环境、路况等其他信息,并将数据大量上传。

早在2021年,特斯拉“刹车门”事件经公安机关立案后公布用户行车数据的行为,让公众第一次感知到智能汽车EDR数据细节的丰富程度。
随着车辆越来越智能,摄像头、雷达、传感器等越装越多,不但可以记录车辆地点、行驶、驾驶信息,还可以观察车主的一言一行,大量信息上传至云或者后台。汽车隐私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车95%都会联网,其中约45%将具备中高级互联功能。这意味着,未来大多数开车人都会被大量摄像头和传感器围绕监视,所涉及的信息涵盖一个人的一切。
写在最后
车企大量收集用户及车辆信息是否合法,这些数据究竟归属于谁,又有谁有权调用,有部分仍然是灰色地带。
智能汽车隐私保护问题,国家立法监管应该跟上,车主们也理应引起警惕,但如果一些车主买了智能电动车就跟加入了教会一样,为车企的任何行为都坚决拥护,对任何批评车企的行为都喊打喊杀,那么就要坦然接受自己隐私被泄露。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18A0182I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