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汽车天地 ]
利润暴跌37%,丰田深陷“三座大山”,还
[ 汽车天地 ]
《财产》公布2025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商
[ 理财 ]
返还个人账户资金的公告
[ 汽车天地 ]
登顶之后,安徽能否坐稳“汽车第一省”?
[ 汽车天地 ]
理想车主被全网围攻,真是黑公关干的吗?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91
|
回复:
0
近10年首次!今年考研人数暴跌36万,考研考公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7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12-27 08:35:00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3日开考。400余万人将赴考场。
这并不是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考研降温,好多人始料未及。
11月2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信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人,是近十年来,考研报名人数首次降低。相比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减少36万人。
对于考生而言,忐忑。竞争者少了,如果招录名额差不多,当然不是坏消息。但如果人们的报考热情降低,读研本身的价值,自然要打一个问号。
不考研的年轻人,他们去了哪儿?
考研热潮,迟早降温
要知道,这是考研人数近十年来的罕见下降,且降幅不小。
回顾十年前,2014年(即2013年底报考,2014年入学)的考研报名人数不过为172万人,不足今天的一半。2015年,甚至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往后,考研人数一路狂飙,成为社会热潮。
曾几何时,在缺乏“985”“211”“双一流”身份加持的“双非”院校,学子们关心的,并不是考研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备考、冲刺哪所学校的问题。这也催生了山东、河南等“考研大省”,曲阜师范大学等“考研神校”的称号也在江湖流传。
然而,人数骤减,总有原因。
首先,一个可能被忽视的缘由是,年轻人群体的规模本就在缩减。
硕士研究生招考是个自由的社会化考试,并不限制应届生身份。在校大学生,或是工作多年的中青年,本科毕业或是持有同等学力,皆有资格。
根据教育部每年发布的教育统计公报,近五年我国的本科招生人数稳定在四百余万人,与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相差不大。但是去除保研、工作、出国、不就业的学生,考研的应届毕业生比例没那么高。
因此,一直以来,考研主力之一其实是毕业后的社会人士,其中也包括了“二战”“三战”甚至“四战”的考生。
假设21-25岁为考研者年龄的主要区间。随着世代更替,这一区间的人口规模下降不少。
1996年,出生人口2067万人,到了2002年,只有1647万人,六年间,减少人数约20%。往后十年,每年出生人数暂时稳定在1500万左右。
这意味着,以五年为划分,
00后(00年-04年出生)人数规模为8312万,相比95后(95-99年出生)的9987万,本就少了1675万人。
在这期间,尽管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在扩大,让更多00后有机会进入大学,但无论求学热情多高,考研人数减少是迟早的事——基数不够多了。而今年,或许是基数减少带来的转折点。
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20年后的他们,只会有不到今天一半的年轻人,在竞争的池子里。
考研、考公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考研虽然降温,但隔壁国考火热依然。
202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国考)公布数据,共有303.3万人通过了用人单位的资格审查,具有考试资格。
而今年投放的招录岗位数量为3.96万。过审人数与招录计划数之比约为77:1。即每300个人中,约4个人可最终“上岸”。
尽管招录岗位数量明显提升,但仍追不上人们的热情。同比去年,国考报名人数激增了近五十万人,2021到2024年,三年间翻倍。
这几年,年轻人格外想去体制内就业。
通过梳理智联招聘历年完成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我们发现,以民营、三资与外资企业为代表的体制外就业方向正迅速失去热度,毕业生的青睐比例从2019届的48.9%,滑落至2023届的28.5%。
相对应的,人们对国企、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青睐比例来到了今年的71.5%。
考研、考公,能不能两个都考呢?有人这么打算,但成功者极少。
由于国考笔试时间(通常为11月底)与考研时间(通常为12月底)为前后脚关系,且两个考试的知识体系悬殊,备考工作量又都很大。想要两个都考,极有可能导致两场皆输。
面对最好二选一的考试,
年轻人开始盘算:考公和考研的苦,吃一个就够了。
如果读研也是为了步入体制内,那么与其在硕士阶段折腾考公“上岸”,不如本科一步到位,早早做到这一点。为此,考公成为优先项,在应届生中广受欢迎。
考研这场投资,性价比变低了
这两年,一些学子也在抱怨,读研的性价比似乎没那么高。
首先体现在学制的延长上。
长期以来,学硕(学术硕士,学术导向)三年,专硕(专业硕士,就业导向)两年是诸多高校的普遍设置。但两年制硕士项目延长至三年的现象,如今颇为普遍。
为此,院校通常给出的解释是:两年毕业过于紧促。算上上课、实习、写毕业论文,三年毕业更为宽裕。
也有道理。象牙塔里多待一年,一些学子心甘情愿。
但很多人顾虑于成本问题。
首先,大学扩招研究生的趋势,在于增加专硕名额、减少学硕名额、增加直博名额(直接攻读博士),即让学生要么专攻就业,要么专攻学术。但问题是,作为院校创收手段,
专硕学费并不便宜。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2024年研究生收费标准,电子信息、翻译、新闻与传播、应用统计等热门专硕的学费普遍在3-5万元/年,经管类专业的报价可能在10万元/年,已不同于本科时普遍低廉的价格。
学费之外,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已经表明,原则上不再为专硕学生提供宿舍。一线城市的房租昂贵,采取这一政策的院校却在逐年增加。
以北京大学的国际中文教育硕士为例。学费为6.6万元,分三年缴清。算上在北京住宿与生活的费用,全部成本在15万-20万元左右。
如果毕业后,可以快速“回本”也罢。但问题就在于,无论名校与否,除了信息类与金融类等少数硕士项目,大部分硕士项目的“回本”能力现在都不太好。
事实上,算一下读书三年和直接就业的薪资对比,会发现硕士起薪不一定超过毕业就工作三年的人们。
以“考研大省”山东的数据为例。根据齐鲁人才网2020年统计,山东省应届研究生薪酬为7576元,未赶上毕业3年的本科生薪酬8073元。研究生毕业3年后(即本科毕业6年后),薪酬才会超过同龄本科生,但差距不大。
深造三年美美入职,才发现本科同学职级更高,当上了你的Team Leader。
薪资都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外部就业环境的突变,让每年的形势都不一样。例如,年轻人爱去的互联网企业,在2021年前的招录情况良好,岗位丰富,井然有序。但情况在2022年前后直转急下,竞争难度陡增。
市场化机构,愈发强调第一学历。学子以为自己“逆天改命”,却发现雇主对本科背景更为挑剔——
既然本科无力改变,那还读研干什么?
换句话讲,人们在读研中面临的风险是,由于求职市场的不确定性,
本科毕业时能去的公司,读完研后反倒可能去不了了。
王沛非常庆幸他的选择。
2019年,他从重庆某邮电院校本科毕业,曾在大四辗转实习一年,如愿拿到了某头部互联网“大厂”的offer。四年间,他跳槽两次,摇身一变,成为行业资深。
但如果选择读研,2022年再毕业,情况很难这么好。他打听到,母校的学弟学妹们,如今本科能去往“大厂”的人数,已经屈指可数。
情况总是瞬息万变。一些车企在今年名校秋招季广受热捧,与去年沦为学子们的保底offer,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都成为部分年轻人对考研犹豫,转寻他路的缘由——抢占坑位,比什么都重要。
换个方式深造
当然,随着一些岗位竞争门槛水涨船高,本科学历“不太够”已成事实。除非直接“上岸”就业。年轻人的深造选择难免,只不过换了考研外的方式。
推免制度分流了部分压力。俗称“保研”,全称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是与考研制度平行的国内读研途径。
截至今年,全国共有366所推免资格高校。当获得保研资格,学生只需要在推免系统中获得院校接收,即可免试进入后者攻读硕博学位。
而今年的趋势是,保研名额普遍上涨5%-20%。本来要考研的“保研边缘人”突然拿到了资格,自然就放弃了报名。
以及,出国留学陆续恢复。今年以来,“留学”相关关键词在微信、百度、抖音上的搜索热度持续上扬。港澳院校,以及英国、新加坡等海外院校,凭借通常仅一年的硕士短学制,成为人们出国留学的重要理由。
“水”不“水”先不管了,企业管培、政府选调……只要依然有市场认可就好。
时间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近两年,全国多地的事业单位招录中,陆续出现了25岁/26岁的应届硕士生要求,30岁的应届博士要求,甚至有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提出了28岁的博士应届毕业生要求。
考研人数少了,但年轻人没在闲着。
无论下一步去哪,东亚学子总是不能停歇的。因为容错率在下降。
一路顺利,恰好满足年龄与学历要求、抢占坑位的人,志得意满,这是分享在社交媒体点赞数百的小确幸。可遗憾的是,对一个群体而言,这样的小确幸,不过是幸运故事里的切片,是眼泪与焦虑的间歇,而不是一代人可持续的福祉。
归根结底,是时代的红利少了。辛苦读书,以为自己突破了父母辈的阶层瓶颈,却发现研究生也只是中转站,是上岸前的临时岛屿。
那何处是岸?年轻人抓紧了第一株橄榄枝,不敢等待更好的机会,也没有做足万全选择的勇气和底气。
巨大的考场内外,都是一个容器,里面装满了年轻人的压力与困惑。潮水流向在变,有人紧跟大潮,他们并不知道潮水的变动何时停止。
他们只知道,需要立即出发。休息会迎来惩罚,思考也是奢侈。
而在这样的奔波与思忖里,青春注定是在时代的音节转向里,不复来了。
作者丨鹿鸣 设计丨鹿鸣 编辑丨赤耳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22A06N7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