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浙E车主,最新消息!明年继续免费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 理财 ]
有点意思…
[ 理财 ]
中国煤炭行业,超级重磅交易!7000亿巨头
[ 理财 ]
净利润暴跌59%!伯克希尔重大发布,巴菲
[ 理财 ]
主线的调整恰是上车的机会!
[ 理财 ]
美债快扛不住了?15万亿海外资金或将杀回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410
|
回复:
0
18年的“成长日记”,陪她见证女儿求学之路:好的教育,成全孩子也疗愈父母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4021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1-3 09:41:36
|
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看点
养育孩子是一个极其耗神、费力的过程。如何实现让孩子健康长大的同时,家长也能自我排解疗愈,共同成长?下文妈妈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孩子的成长经历。18年的“成长日记”不仅见证了女儿进入世界顶尖音乐学院的坎坷之路,更是抚平了妈妈无数育儿焦虑的时刻……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少一些焦虑,多一些踏实。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Jennifer 编丨May
一个孩子从被孕育,到长大成人的18年里,要经历多少暗流涌动,才能平稳抵达父母心中的“安全港”?
别人家看起来挺“成功”的孩子,背后的养育之路,真的就如想象中那样顺风顺水,中了“基因彩票”吗?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栏目《成长》的制片人、主任编辑
陈琼
,也是一位教育学专业出身的媒体人,在学生时代就有写日记的习惯。
从怀孕那一天起,她的日记自然转变为了“妈妈视角”,
详细记录了孩子从出生、入学到上大学的成长经历,以及自己的教育心路历程。
这一写就是18年。
陈琼写下厚厚一摞记录女儿成长的日记
如今,女儿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放弃了保研以及波士顿音乐学院2.5万美金的奖学金,申请上了世界顶尖的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成为
合唱指挥专业
向全球招收的3位学生之一。
写“成长日记”的过程,让陈琼对教育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悟。
无数次对自我情绪的体察、对焦虑的排解和疏导,也让她在当下的教育内卷中,实现了自我疗愈。
在她新出版的《妈妈只说给女儿听的悄悄话》这本书里,她定位自己是“一个在成长路上保持生长的低调中年美少女”。
而这厚厚一摞十几本的“成长日记”,也成了绝佳的家庭教育观察样本。
家庭内部“分工合作”很重要
说起写成长日记,陈琼直言,它对自己的意义,可能要比对女儿更大一点。
”
“
它就像是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叙事疗法’,让人有一个地方,可以倾诉愤怒、崩溃、不安、焦虑。
当这些情绪都倾诉了以后,很多事好像就顺了,也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陈琼眼里,女儿一直就不是学霸型的孩子,从小学开始,考试成绩在班里只能是中等,几乎没拿过满分。印象最深的一次,班里有20多个孩子考了100分,女儿在睡梦中哭醒:“怎么办,我考不出来啊;那么多字,我不认识啊...”
陈琼的先生,是艺术专业毕业,一直在大学里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女儿小时候学钢琴,就由他指导。
可孩子爸爸属于“急性子”,对女儿也很严格,奉行“高压教育”。
每每看到女儿不好好练琴、磨磨蹭蹭,就会火冒三丈;
他还一味加大练习难度,搞得女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委屈。
父女之间的大战,常常是一触即发。
女儿也是一个非常倔强的孩子,个性极强。“从小只要她认定的事情,经常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和我们吵起架来,小拳头漫天挥舞,拍桌子跺脚,整个人就像一头愤怒的小狮子。”
为了平息家庭的硝烟,陈琼在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时,当机立断和先生重新做了家庭分工。
她让先生“退居二线”,只在升学、择校的关键节点,提供意见,把握大方向;女儿的日常学习、练琴、包括开家长会等容易动气的场合,都由她来“亲临一线”。
改变分工以后,因为“眼不见心不烦”,孩子爸爸的情绪明显平稳了很多;陈琼则走上了“与孩子和解、与自己和解”的漫漫征程。
在无数个鸡飞狗跳的日子里,她会一个人坐在床头,将内心的思绪诉诸笔端。
夜深人静时,日记成了绝佳的倾诉对象。
这些年来,因为一直在做教育类访谈节目,陈琼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学生和家庭。她发现绝大多数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源于家庭关系的紧张。
如果一个孩子,能在家庭里得到平等和尊重,能被父母用心倾听,不去打压他内在的生命力,他往往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出口。
因此,她坚定地认为,
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对于一个孩子的人格塑造特别重要。
既然女儿不是天生的学霸,采取强硬“鸡娃”手段,还可能会适得其反,陈琼索性为她兜住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健康完整的人格、独立自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心态等。
每当陷入焦虑时,她就在日记里一遍遍复盘、梳理、回顾。
成长,是一个放手和妥协的过程
不得不说,在孩子求学之路的关键节点上,“退居二线”的爸爸,经常能发挥重要作用。在他的指点下,女儿转变了升学路径,很幸运地考进了一所名校。
在初升高时,孩子爸爸发挥自己在艺术教育领域的优势,为女儿剖析了她目前的成绩和优劣势,建议她改走艺术方向。
恰好陈琼所在城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开始首届招收戏剧(音乐剧方向)的艺术特长生(仅招5位学生),主要考察朗诵、舞蹈和声乐三个方面。而女儿从小就在学舞蹈和声乐,嗓音和唱歌功底都不错,还曾拿下声乐考级的最高级。
爸爸建议女儿,尝试考这所高中戏剧(音乐剧方向)的特长生。
一直和爸爸“拧着来”的女儿,这一次破天荒地听了爸爸的建议。
也正是孩子爸爸的这一关键性指引,直接改变了女儿的求学轨迹。后来,她真的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进了这所高中。
更让人欣慰的是,高中三年的音乐剧专业学习,完全将她在学习之外所擅长的领域发挥了出来。
从小学开始,女儿就是学校里的文娱积极分子,经常自告奋勇帮助老师组织艺术活动,从报名到组织,从主持到表演,从唱歌到舞蹈,从场地安排到活动策划,台前台后像个“小人精”似的。
有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成绩一般”还这么操心学校活动,有点“不务正业”了。
陈琼的想法也很简单,
“一个普娃终于能在学校里找到一个让自己发光的舞台,作为家长,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没想到,
小学和初中参加校内外活动的经历,反而锻炼了女儿的舞台表演、组织策划、沟通协调能力
,让她在高中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如鱼得水。
后来,她居然在艺考中专业成绩拿下全省第一,还过五关斩六将,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成功逆袭。
在逆袭故事的正面,是孩子爸爸的“点石成金”,但在故事背面,其实是一次次“妥协”。
陈琼坦言,
在女儿成长的路上,作为父母,要向女儿妥协的地方太多了。
就连女儿最后以“声乐”特长,走上艺术道路,其实也是“妥协”的结果。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女儿一直在学钢琴,弹到小学二三年级,坚决要放弃。那段时间,陈琼和先生想尽了办法,动了无数脑筋。
可是小丫头也很倔,说什么也不肯碰钢琴。强忍心痛,他们只好妥协让步,允许女儿换一项别的乐器。
谁想到,女儿居然选了“唱歌”,理由让人哭笑不得——想选一个不麻烦的、可以随身携带的乐器。因为嗓子就长在自己身上,可以随身带走。
陈琼和先生很清楚,相比学一门乐器,“声乐”太过于小众了。又有什么办法呢?
“别看孩子爸爸是音乐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也是教育专业出身,
可是我们的意见、想法、经验,在孩子的倔强面前,几乎不值一提。”
对于女儿的选择,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给予尽可能的支持。
孩子爸爸从校外找了一位专做童声教学的老师,到了初中变声期,又委托自己学校的同事,做女儿的声乐老师,为变声期的女儿调理气息。也因此,女儿得到了比较专业的歌唱训练。
后来,在大学专业选择上,也出过一些小插曲。
高三临近高考,女儿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去考“音乐剧导演”专业。陈琼急了,前期没有任何专业基础,靠这临门一脚怎么可能呢?而且导演专业根本就不是她想的那样。
可是,小丫头倔起来哪里肯听父母的劝?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陈琼只好请了电视台里一位毕业于上戏导演系的同事,来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这位导演同事和女儿一番促膝畅谈后,女儿不再执拗。
最终,孩子听爸爸的建议,报考了“音乐教育”专业。这个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领域的“通识教育”,涉及舞蹈、声乐、演奏等多项技能学习,出口也宽,既可以毕业后去中小学音乐老师,也可以一边继续深造,一边探索未来要走的细分方向。
可是,孩子的发展路径,岂是父母规划得了的呢?
女儿终归还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大学期间,女儿因为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一个去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的机会,并开始对“合唱指挥”专业产生兴趣。
这个专业太小众了,国内甚至少有高校单独开设。
为了能进行专业学习,女儿放弃了中央音乐学院的保研,以及波士顿音乐学院2.5万美金的奖学金,期待进入世界音乐学院排名前五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这所学校的指挥专业,在全球仅招收3名学生。
这所音乐学院也是美国成立最早的独立音乐学院,位于波士顿,世界知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大约有一半来自这所学校。
女儿的申请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线上面试过后,学校迟迟没有回音。但她认定的选择就不会轻易放弃。与其每日惴惴不安地坐等,不如主动出击,女儿尝试写邮件和专业导师沟通,表达自己强烈的求学愿望。
后来,女儿终于等来了梦校的offer,幸运地成为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
妈妈在朋友圈里祝贺女儿被录取(当时以为该专业全球仅招2人)
如今,女儿又在读研过程中,申请了第二个硕士学位,未来打算跨界“艺术”和“商业”......
陈琼感慨,时代在发展,如果用传统眼光来看,孩子的很多选择,父母已经看不懂,可能也不是父母心中的“最优选”。
但是未来的路,毕竟是孩子自己的,要靠她一步步走下去。
作为父母,除了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引导,剩下的就是信任和放手了。
写成长日记,疗愈了我的焦虑
不同于升学、择校的转折点,坚持写了18年的“成长日记”,对孩子的教育,更像是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陈琼看来,
写日记的过程,为自己抚平了十多年来,日复一日和孩子斗智斗勇的无数次崩溃和焦虑。
“虽然我学的是教育学,但有了孩子以后,会发现所有的教育理论都在她身上失灵了。那些书本上一套一套的‘兵法’,到了自己孩子身上,根本用不上。”
女儿从小成绩不拔尖,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反而特别上心、精力旺盛。比如,格外痴迷手机。苦口婆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签订承诺书进行手机使用的管理……陈琼试了个遍,但是女儿总能翻出花样来,偷偷使用手机。
这让陈琼一度陷入自我怀疑。
好在,
写日记的过程,极大平复了她的焦虑。
有一次,女儿在第二天就是小学毕业班分班考试的情况下,居然不复习功课,为了参加学校表演,要上网学Palapala舞。
陈琼急得百爪挠心,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因为她知道,女儿个性很强,认定了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做。如果此刻硬逼,比杀了她还痛苦,也会让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会弥漫着痛苦的气息。
于是,眼睁睁看着女儿从晚上8点,跟着电脑里的教学视频,不知疲倦地跳到了晚上10点……她真想冲上去把电脑关了,但是看女儿这么投入,又于心不忍。
当天晚上,她在日记里梳理,这种撕裂和拉扯感是怎么来的。
“在文娱活动上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对她的升学毫无价值,如果逼她将更多时间用于复习功课,说不定能多考一些分数。
可是,究竟如何选择,才是真正对她负责?这种强制性的负责,她真的接受吗?”
经历多次这样的灵魂拷问,陈琼也越来越靠近心中的答案。
有的时候,写日记的过程,还能将一团乱麻的生活,整理出头绪,想出解决办法。
有段时间,女儿的情绪异常不佳,几乎每天都要哭。陈琼也被女儿惹得烦躁不安,又问不出所以然。
在日记里,她放下焦躁,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各种观察和推测:
“女儿最近经常哭,有没有可能是爸爸教钢琴的方法和态度,让她感到委屈和压力?
是不是她其实内心很想玩,但是又不敢说出来,就用平白无故的眼泪来宣泄?
最近我的工作也很忙,疏于对她的陪伴,是不是让她感受了不受关注?”
梳理清楚以后,方法也就来了。
陈琼一面开始给女儿做心理方面的疏导,一面也介入孩子的练琴,制定适合孩子现阶段的练琴目标。
就这样,女儿脸上的小太阳又慢慢显现,老母亲也松了一口气。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陈琼坦言,
如果不是适时地进行梳理,自己可能会陷入无助和焦躁中很长时间,导致恶性循环。
设定“阶段目标”,让教育回归初心
每日记录和复盘,也让陈琼一次次反思自己的教育初心,更从容地做出取舍。
女儿小学一开始写字速度很慢,上学第一天就哭着回来了,说老师默写从1到10,她连名字还没写完,其他小朋友已经写完了....
小学阶段,数学作业里会有一些可以选做的拓展练习题,相比很多补了“奥数”的同学们,女儿做起来特别费劲,经常要花大量时间去死磕这些题目,也没有什么进展。
怎么办,要因为没有上幼小衔接班而焦虑吗?要随大流补孩子不感兴趣的“奥数”吗?
陈琼在日记里反思,学习、写作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解那几道题目呢?还是让孩子借解答这些题目为抓手,培养、发展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锻炼他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想明白这一点,陈琼索性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答案,让孩子判断解题步骤的正确性,有的搜索工具还能给出参考题。久而久之,电脑在孩子眼里,成了很自然的学习工具。初中以后,女儿还用电脑来学习化学、物理等更多学科。
就这样,
每当回顾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看重什么样的培养目标,陈琼的焦虑也就减轻了一大半。
“从孩子出生上幼儿园后,我对女儿的教育初心就是,
期待她成为一个有独立能力、应变能力的人,将来走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不需要我操心。
”
在大的目标之下,陈琼的阶段培养重点是——
小学重习惯、初中重品德、高中重品质、大学重成绩、毕业后重选择。
比如,小学阶段,她更看重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生活习惯,包括接人待物的习惯等。
初中阶段,孩子迎来青春期,非常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这一时期他们会将朋友排在第一位,对父母的态度较为疏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陈琼会特别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也会邀请孩子的同学和父母来家里做客,彼此形成一个比较熟络的圈子。她笑着说,“如今,虽然孩子们已经各奔东西,我们这帮家长却还是好朋友。”
青春期孩子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情绪火爆,像个火药桶一点就炸。“与其让孩子的叛逆推迟到高中,不如让她趁早爆发。”
因为有心理准备,每当遇到矛盾和争吵,陈琼会允许孩子暴跳如雷、释放出来,让她的情绪有一种被兜住的感觉。
果然到了高中,女儿反而能更理性、成熟地思考自己的学业和人生。
到了高中阶段,陈琼更希望孩子在日常学习中,还有欣赏美、创造美的机会,能在未来生活中,有一定的审美品质。
因此,无论是个人物品采购,还是家里添置装饰品,都会请她这位“艺术总监”来出谋划策。从小开始,女儿在个人着装上也有足够话语权。
上小学时女儿一度喜欢戴黑框装饰眼镜,尽管有点“非主流”,还有被老师批评的风险,但是陈琼也支持她探索自己喜爱的个人风格。
等到了大学阶段,为什么才开始重成绩?
“我一直觉得,到了大学,父母基本发挥不上什么作用了。如果一个孩子到了大学,还能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对学习有热情,有强大的自驱力,那才是教育的成功。”
让陈琼欣慰的是,女儿虽然从小到大都不冒尖,但是到了大学里,专业成绩却能名列前茅,还被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学习一年,这说明她的学习热情和自驱力没有被破坏。
而毕业走上社会,孩子将面临各种选择,包括选择什么样的伴侣、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前面几个阶段的培养,恰恰是要为孩子在这一时期的选择能力,打下基础。
回头看,陈琼感慨,女儿的成长已经青出于蓝。
女儿放弃中央音乐学院的保研资格,靠自己争取到梦校offer,还能妥当地安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整个过程没让父母操心.....
不可否认,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孩子个人的天赋、性格,也有父母所能给予的资源和支持,甚至还有一些不可琢磨的运气......
如果说这些是不可控的部分,那么写成长日记,对于陈琼和女儿的意义,恰恰是一种可控性。
“我们都需要一个倾诉的出口,可能是写日记,也可能是其他,来排解父母对教育的困惑、对未知的焦虑,让我们能更平和地接纳自己和孩子,接纳人生路上的不确定性。”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31231A00RK8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寻忆织里画虎大师吴寿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网站目录
欧冠直播
高仿包包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