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0

班里有个多动症孩子,你会担心自己的娃受影响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4 09:46:18|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次接王吃吃放学,我总会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其他小朋友排着队从教学楼走出,唯有这个孩子由老师牵手出来。在学校门口,小朋友们会齐声说:老师再见、同学再见。唯独这个孩子总是东张西望,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喊口令说再见。


有一天还没放学,这个孩子就背着书包出来了,然后径直朝校外走去。门口有老人朝她喊:还没放学呢,赶快回去。不一会儿,老师出来了,严肃地朝这个孩子摆摆手,示意她回教室。


而早上送王吃吃上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排着整齐的队伍做操,唯独这个孩子站在队后不做操。当然,老师会站在她旁边。


我问王吃吃这个孩子在学校表现怎么样,王吃吃一脸不屑:她表现不好,上课不听讲,没人跟她玩。


后来,王吃吃回来偷偷告诉我:我们老师跟体育老师说她是活动症。其实,我早猜出来了这个孩子患了多动症。


最近这些年,校园里总会出现几个多动症孩子。作为孩子的妈妈,我不禁担心,这样的孩子会给班级带来什么变化呢?她是否会影响正常孩子在班级学习呢?





一、面对多动症孩子,
我们需要惊慌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复杂。首先,老师没有告知其他家长班级里有这样一个孩子,其次其他孩子也没有反馈这个孩子对自己造成了困扰。那就说明,整个情况在老师的可控范围。而且,从我目击到的现象看,这个孩子没有攻击行为和其他异常行为,她只是无法听从老师指令。最后,这个孩子的家庭请了影子老师来陪读,确保孩子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




那么,多动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
Jessica,一位多动症患者,小时候她很聪明,三年级可以做高中的题目。小学的时候,多动给她带来的困扰并不大,只是会丢东西,上课睡觉。但上初中后,多动症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她永远不记得做作业,无论是鼓励还是惩罚,她永远改不掉这个毛病。妈妈带她去医院,被确诊为多动症。吃过药后,她觉得很多事情变得容易起来,她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



但是,在大学时,药物对她渐渐无效了,她又陷入了困境。统计学考了A,但是考完后她发现学期开始时她忘记注册了,所以考试结果是无效的。大学读不下去了,男朋友离开了,她回到了父母身边。后来,她换过15份工作,要么被解雇,要么坚持不下去。结婚又离婚。32岁,她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


后来,Jessica开通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像和她一样的患者介绍应对病症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她在TED上的演讲有180万人观看,7.4万人点赞。她又有了自信。


所以,多动症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我们对它的认知却非常有限。




多动症是精神障碍,不是智商问题,和教养无关
多动症的孩子智商是正常的,而且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和日常我们说的好动的孩子是不同的。



比如,有很多孩子被老师反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小动作。多动症孩子也会注意力不集中,跑神,但是多动症孩子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正常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课堂纪律的适应有很大改变,慢慢地就能在课堂上坐得住。而多动症的孩子即使年龄增长了,注意力依旧会不集中。这是因为多动症并不是一种行为问题,而是神经发育障碍,导致大脑无法有效控制自我的行为活动、注意力和情绪。


所以,多动症很多情况下是先天原因导致的,和教养并无关联。


而且,多动和好动不同。当老师面色严肃,好动的孩子会适时安静下来收敛自己的行为。而多动的孩子则不会看脸色行事,依旧会活动。


所以,如果班里有一个多动症孩子,对老师的工作是很大的挑战。当老师要让学生安静下来听课,多动的孩子是很难安静下来的。而这个难以安静的孩子,会极大地破坏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老师可以采取措施,让多动症孩子安静下来

  • 课前提前,让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明确要求其专心听课。可以将孩子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听讲,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与提醒;上课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每隔8-10分钟回答问题,以促进其注意力集中,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延长注意时间。
  • 采取适当的行为矫治疗法,如用代币劵、记分牌或五角星等,按规定计分,记性正向强化或惩罚,使他们保持静坐,完成作业,遵守纪律。





二、为什么学校会允许
多动症孩子入校?


既然多动孩子容易扰乱教学秩序,那学校为什么还要接收呢?这是因为只要是适龄儿童,公立学校就必须接收。


有数据统计,截止2020年,我国在校特殊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88万人,而其中接近的一半都是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普通学校学习。


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提出容易教育的核心理念,使得融合思想不仅停留在特殊教育犯愁,也进入了普通教育领域。


我国的融合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随班就读”。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在普通学校上学的特殊儿童,他们的沟通交流技能及运用行为,要比就读在隔离环境中的学生发展得好。


而对普通孩子来说,融合教育也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平等、尊重、接纳、包容、同理心。在学校就接受融合教育的孩子,长大了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差异性和多元化。


三、该如何引导普通孩子
和多动孩子相处?


虽然融合教育的理念很好,但很多时候现实情况并不是很尽如人意。


谈起这个多动症孩子,王吃吃每次的态度就是,她不听话,也不听讲,总是乱跑。我们都不喜欢她。


而王吃吃的这种态度其实是和整个班级的态度有密切的联系的。在王吃吃的班级,老师的管理模式是,表现好奖励,表现不好轻则批评,重则叫家长回家管教。


而老师定义表现好的原则就是,能很好服从老师指令和很好遵守班级纪律。


显然,多动症的孩子是很难服从老师的指令的。所以,多动症孩子的正常表现在普通孩子眼里就是表现不好。一般的孩子可能会从表现不好进步到表现好,但多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是很难完成这步跨越的。


而且,目前大多数学校无法向有多动孩子存在的班级老师提供支持,而且班级人数众多,老师也无法区别对待多动孩子,为其他孩子起到示范作用。这就导致多动症孩子难以在学校得到应有的特殊对待,而多动孩子的特殊价值也难以被挖掘出来。


所以,想引导普通孩子正确对待多动孩子,需要首先向他们普及多动症是怎么一回事。


比如,可以跟孩子讲,多动症的孩子和普通孩子是不同的。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对待患有癫痫的孩子的态度值得借鉴。顾佳告诉儿子,就像你玩的奥特曼一样,他的脑袋里有一根小电棒,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触电了,然后就晕倒了。像今天那样子,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对于宝宝来说不危险,因为楠楠不会伤害到你,但对于楠楠来说就特别危险。


多动症小朋友,他们并不是故意表现不好,只是他们脑子里有个东西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就像小宝宝一样,他们其实明白在学校要服从班级纪律,只是他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我们需要给他们点时间,让他们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再者,给孩子解释一下老师的做法。


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小朋友得了一种病,这种病让她无法控制自己,所以她需要不停活动来让自己舒服一些。但是,这样又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学习,所以老师安排她坐在最后一排。等她的病好了,会控制自己了,她就可以坐到前面来了。


最后,需要让孩子看到多动症孩子的优势。


虽然多动症是一种注意力缺陷,但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很多还是取得了成就的。比如,多动症孩子对某些事情有着极好的记忆力,特别爱劳动、体育活动和表演,或者擅长手工创作和绘画、作曲等,喜欢幻想、面对挑战,可以从事多项工作。


大名鼎鼎的迪士尼,是无数孩子和成人心中的梦幻乐园,其中最经典的卡通人物米老鼠和唐老鸭就是迪士尼创作出来的。


迪士尼是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制作家和电影制作人,但他小时候就是ADHD儿童,学习成绩差,管不住自己。


所以,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其实和普通孩子一样,有很多优势,需要老师和父母共同发掘出来。





四、引导孩子形成多元的世界观


引导孩子看到多动症孩子优势的同时,其实也是带孩子形成多元思维的过程。


孩子们很容易在一种文化中形成非黑即白的观点。尤其小学阶段,孩子们对老师有着无比的崇拜,什么都是老师说的对做的对。作为家长,要注意到孩子的这一心理动态,帮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除了多动症孩子,好动的孩子在学校也容易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特别是很多孩子入学刚满六岁,坐不住、多动、有小动作是很常见的。老师也经常批评这类小朋友。而在其他小朋友眼里,这些小朋友就是不听话的孩子,表现不好的孩子,是不被主流班级文化接纳的孩子。


而且,老师都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的,这更使得这类小朋友容易被孤立、被排斥在社交圈外。


还有一类孩子,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王吃吃班级有个孩子,老师教写字,这个孩子不写,老师说了三遍她还是不写,老师最后就批评她了:全班就你不写。全班同学都知道这孩子不写字,结果是,这孩子一个月没交到一个好朋友。而且,他们班有个活动,请自己的好朋友在本子上签名,结果没人在这个孩子本子上签名。


那么,作为父母,其实这也是一个教育契机。


首先,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不听话、和大多数孩子不一样,并不是一种品质上的表现,而只是一种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会慢慢得到改善的。


比如,不会写字,慢慢就会写了,给她点时间就可以了。老师批评只是批评她的行为,小朋友还是可以和她做朋友的。


其次,可以通过阅读来拓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可以一起读读《窗边的小豆豆》,然后讨论:小豆豆是个听话的孩子吗?你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吗?你愿意和这样的小朋友做朋友吗?


再次,也可以让孩子去结交一些不同班的同学。


王吃吃在小区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一个小朋友比她高一年级,他们玩的很好。这个小朋友运动方面很强,王吃吃很喜欢。


我跟对方妈妈聊天,发现她家小朋友一年级零基础入学,刚开始基本每次作业都错一大堆,并不是王吃吃认知里的好孩子。


我把这一发现告诉王吃吃,王吃吃表现得很震惊:真的吗?她一年级时真的这样吗?我肯定之后问她:那你还愿意和她做好朋友吗?


她马上说:我当然要这个好朋友了。我说:对嘛,所以成绩好不好跟做不做好朋友是两码事。只要她不随意打人,能和你好好玩,就可以当好朋友。


孩子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里长,所以老师、同学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身为父母,一定要重视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及时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 夏天的陈小舒:班里有“特殊儿童”,我要给孩子转班吗?
2. 儿科医生孔令凯:小朋友为什么总是毛手毛脚,大喊大叫?大孩子这样是多动症吗?
3. 儿科医生孔令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娃真的是多动症吗?看看这份评估表,没有这些症状都是瞎扯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4A00ZYW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