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网友发布的视频截图
曾就读复旦大学的留美博士孙某某换了新衣、理了短发,搬入临时住处,暂时结束了他在纽约街头整整16年的流浪生涯。年过半百、饱经沧桑的他通过视频最新发声,“我非常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朋友,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留美博士,大家眼中的英才,何以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这几天引起了大量的讨论。网友“复盘”孙博士的教育经历,还发现他作为物理专业“少年班”学生,与同为物理学家的复旦老校长谢希德的合影。少年班又一次迎来质疑。
孙某某的人生可能有很多缺憾,但归结到教育身上,甚至扯出其少年班的经历,还缺乏说服力。各大学少年班曾风行一时,毕业生一届又一届,他们之中有顺利成长,成为社会栋梁的,也有因各种原因中途掉队的。所以不要轻易否定也不宜轻易下结论,不能只拿个案说事,得做更全面的统计更细致的分析。
少年班作为个性化教育的一种,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每个人的价值,而不是抹平这种差别。少年班无疑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让一部分学有所长、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脱颖而出,在大众化教育之外独辟蹊径,寻找一条高效的成长路径。
但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能走多久的,除了天赋以外显然还有更多的因素,有精神、思想、身体方面的,更有品质毅力,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正因为成长有很多因素制约,才给每个人留出了机会和空间。人生晚跑几步没关系,一时的落后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弥补差距,而依赖天赋却不愿意付出努力,没有毅力可能走得反而更坎坷。
对大多数人而言,勤劳和专注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也正因为个人成长路径的多样化、个性化,这个世界才如此精彩,要不然我们只要按智商排行就行了,社会也不需要搞什么选拔机制了。世界不应该只有一个模子,如果人人都是流水线的产物,那是教育的失败。
因材施教仍然是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是教育需要补上的重要一环,这一点不应该因为场外因素的干扰有所动摇。
我们更应该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办好少年班这样的个性化教育,如何提高个人成长的效率上。不可否认,少年班也有自己的短板,比如心智不够成熟、对困难准备不足、与环境存在差异、缺少同龄人的陪伴沟通交流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如何弥补这些短板才是问题的关键,从高校到社会都需要认识到,培养人才并不是只要给予知识就行了,还要给予启迪、给予温暖、给予力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8A04GG4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