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516|回复: 0

“天才少年”孙某十条关键信息!他缺的,或许是钱学森之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8 17:13:10|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相忘于江湖
这些天,“天才少年”在美流浪16年的事冲上了热搜。
综合一下有关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有关该男子的情况:
第一点,该孙姓男子(英文名字Eason)现年54岁,老家江苏江阴,1988年赴美,迄今已有35年。
第二点,孙某某小时候,绝对是人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小学、初中成绩优异,性格外向,喜欢体育运动。孙某某的成长故事,是学校和老师引以为豪、口口相传的“神话”。
第三点,孙某某18岁就从我国名校之一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要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很多地方的小学要求8岁才能上一年级,即便放到现在,十八九岁也才是考大学的年纪。所以,称呼孙某某是“天才少年”一点也不为过。
第四点,1988年,年仅19岁的孙某某就通过了复旦第九届中美物理学研究的CUSPEA考试,并拿到了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李政道奖学金”,得以免费赴美留学。


第五点,孙某某在美国的求学之路也是一片坦途:他短暂就读于纽约城市大学,进入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攻读物理学硕、博学位,并留校做了2年博士后。
第六点,孙某某离开布鲁克林大学以后,进入当年被奉为“造富神话之地”的华尔街,在计算机领域工作了两年。孙某某自称,当时的年薪大概在十几万刀,那可是90年代啊!
第七点,孙某某的学术造诣非常深厚,这也从他1992年到1999年发表的30多篇全英论文可以管中窥豹,其中多篇论文发表在权威的SCI期刊杂志《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第八点,孙某某在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前17年,应该说还是非常惬意的,其间还获得了美公民身份,成了很多人眼中金光闪闪的“美国人”。
第九点,孙某某命运的转折点出在婚姻感情上,上世纪90年代,孙同学在纽约遇到一名女同胞并结婚生女,妻子拿到绿卡后离他而去,这段婚姻维持了大约4年。
第十点,孙某某因为婚变,一蹶不振,工作、生活、人际关系急转直下,后来出现了精神问题,如幻听、幻想,从2007年开始就在布鲁克林流浪,16年仅回过老家一次。


曾经风光无限的“天才少年”,为何沦落?
从网友上传的视频看,孙某某不理须发,已经近似金庸笔下洪七公“丐帮”的污衣派成员模样,没有固定居所,平日靠乞讨和捡拾他人丢弃的食物勉强活着。
每天吃完早餐,孙某某就会去公园里休息,每周去街区59街领一次别人送的衣服和被子,天冷了则到地铁站过夜。很难想象,一个天才少年大学生、华尔街的精英,会沦落至此!
当然,网友最关心的话题还是:究竟是什么让孙同学从无数人羡慕的“天才少年”,沦落到16年间一直流落美国街头的“流浪汉”?除了婚变,网上还流传着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是孙某某自述的原因,就是高不成、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小姐身子丫鬟命”,眼高手低。
另外一个版本,是网上未经证实的“赌博”之说。有网友声称,孙某某有一段时间经常往来于纽约和“赌城”拉斯维加斯之间。俗话说,“十赌九输”,赌博的下场可想而知。


无论何种原因,孙某某的命运最终堕落。
暂且不说孙某某“少年班”就读的复旦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校友。比如经济学界的吴敬琏,数学泰斗苏步青,哲学、管理领域的郭广昌,电脑领域的梁建章。
即便孙某某所学的物理学领域,复旦也出了众多杰出校友,比如吴杭生、龚昌德、方守贤、丁大钊、王启明、王迅、杨福家、沈学础、陈式刚、陶瑞宝、孙鑫、张春霆、朱静、徐至展、柴之芳、陈凯先、沈志勋、张东辉、蔡荣根等一大串中科院院士。
孙同学短暂就读的纽约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也曾有14位校友获得过“诺奖”,还有一位世界首位菲尔兹奖得主。此外,基辛格、鲍威尔,英特尔创始人安迪·葛洛夫,以及电脑大王王安,也是这所大学的校友。
但是,赴美以后一度功成名就的孙某某,却没有追随校友师兄、师姐的脚步,反而在38岁时沦为灯红酒绿的纽约街头一个流浪汉。
网友们发出唏嘘和慨叹,一些理智的网友也指出:孙同学的英语水平,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在美求学、工作、生活了35年之久的人,也让人质疑其适应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复旦大学校友会、家乡有关组织和纽约当地一些华人救助机构,已经开始行动,孙某某也流露出回家的愿望。
其实,建国初期的钱学森夫妇,就是一个好榜样。
想当年,在美收入不菲的钱学森夫妇,为了报效祖国,舍弃荣华富贵,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归祖国。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孙某某从“天之骄子”和“华尔街精英”,因为几次错失机会和人生挫折打击,就灰心气馁、自暴自弃,甚至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或许“少年天才”孙同学当年最为缺少的,是钱学森那样的追求和气节。
在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段子:林总和东北人民自治军初到白山黑水,交接中的“老大哥”苏军兵询问林总的战士:“抽烟吗?”
我军战士答:“不会抽烟。”
苏军又问:“喝酒吗?”
答:“不会喝酒。”
苏军:“会玩女人吗?”
我军战士一脸正色:“我们八路军不许这个!”
苏军听罢此言,满脸疑惑,连连摇头:“那你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苏军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军从创建伊始,就确定了崇高的理想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这一宗旨早已刻在战士的骨子里,建军以来从未改变。
没有崇高追求,就容易失去人生前进的动力,要么泯然众人,要么活在虚无里。
但愿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孙同学,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梦想和追求。在人生的下半场,一切都还来得及,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07A04ZNC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