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752|回复: 0

[购车优惠] 智界难产,华为挨骂,奇瑞背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0 03:26:57|来自:中国广东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华为在车圈混得可谓悲喜交加
先来说说“喜”,华为又双叒叕在车圈扩朋友圈了!
1月20号,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号在官方微博上@岚图汽车喊话:“字少事大,周一见!
岚图汽车微博也第一时间隔空回应,华为中国、东风汽车集团两大官博也同时转发,互道“周一见”。


到了周一,谜底正式揭晓。
岚图和华为车BU正式签署深度合作,双方并没有选择目前最成功的智选车模式,而是采用HI模式(Huawei Inside),重点推动智驾、智舱技术商业化落地。


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主动与华为合作,恰恰说明华为在车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对不造车的华为来说,作为一家供应商能够广交朋友,无疑是最开心的事。
另一边,华为的“亲儿子”问界最近也渐入佳境。
今年1月上半月,问界的销量终于超过理想了,关键是这图还是理想自己做的。
凭实力让友商承认自己的实力,没有比这更爽的事了。


01. 智界S7遭遇难产困境
好了,“喜”说完了,接下来说说“悲”。
华为的“二儿子”,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品牌智界,最近遇到了些难题。


智界S7被曝交付进度受阻,每天只能交付几十台车,引发了大量预订用户的不满。
多位智界S7预定车主对外发声,他们在发布会(11月28日)当天就下订了,很快智界工作人员就联系他们,说很快就可以提车,承诺12月一定能交付。
但随后,交付日期却被一再延长。到现在距离首批下订已经过去整整6周了,交车仍然杳无音信。问何时能提到车,也不能给出明确答复。
而新下订的用户,前段时间会被告知需要等待4-6周才能提车,目前新下定用户则被推迟到了10-12周。
显然,长达4个月的交车时间,对于年前想要开上新车的用户是无法接受的。随着各大平台上用户不断发帖投诉,智界在前段时间推出了“延迟提车补偿政策”
每延迟提车一天,发放给车主200元现金补贴,上限10000元。


要知道,智界S7在上市发布阶段还是非常给力的,余承东为这款车的上市前后开了两场发布会,现场“遥遥领先”的呼声此起彼伏。
而在智界S7正式发布当月,官方也发布了一则预订量破万的宣传海报。


单从配置上来说,智界S7集华为的各种黑科技于一身。不仅有800V、ADS2.0和鸿蒙座舱4.0,而且途灵底盘、DriveONE电驱都是华为亲自调校的,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含华量”最高的车型了。
再加上25.8万元的预售价格,性价十分突出,所以智界S7短时间获得这么高的订单量,一点也不让人奇怪。
但目前碰到的交付问题,尽管有补偿方案作为兜底,但目标用户在完成了选车的全过程后,如果在交车的档口选择偏向其他品牌,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02. 归根到底是产量问题
车主拿不到车,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产量。
智界S7在11月正式上市,首月交付115台——这个数字可以理解,毕竟交付并不是一个完整月,而且新车上市总得留个缓冲期用来产能爬坡。
12月作为智界S7交付发力的关键,一共交付了784台,平均相当于每天25台左右。虽然交付爬坡缓慢,但至少量是比11月大的,也还说得过去。
但到了今年1月份,智界S7的产量没有继续增长,而且每天只能生产出十几辆了,看上去更像是减产了?


那么,为何智界S7会出现交车难的情况呢?华为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是这么解释的:
“智界 S7采用了新的平台、供应链和技术,产品初期良品率未达到大规模量产的要求,导致某些零部件及软件拖了生产的后腿。”
汪总的回答还是很实在的,因为已经有少部分已经提到智界S7的车主,发现了车辆存在一些瑕疵。
比如无法挂挡启动、人脸无法识别等问题:


有提车用户吐槽门把手凹陷的,也有的车的边缝肉眼可见:


关于瑕疵的原因,有部分奇瑞员工表示,是工厂这边还没有完成智界S7的线下测试,车辆就提前交付导致的。
下线测试是车辆交付给客户前的最后一道检测工序。检测项目包括车内电子电器功能、车身间隙及外观、车辆漆面、动态性能、淋雨等。
前两天,有传言称奇瑞已经开始召回已交付的车辆,然后再优化一下产线,希望把后续批次的产品打磨得更细一些。
03. 星纪元落地,智界被迫让路?
不过,这并不是智界S7交付慢的唯一原因。
最核心的问题,出在工厂产能分配上。
智界S7目前有两个可供生产的地方,分别为奇瑞 “智能网联超级一工厂”和“智能网联超级二工厂”(以下简称“超一工厂”“超二工厂”),两座工厂都坐落于芜湖,中间隔了条长江。


超一工厂早在去年3月份就正式投产下线了,年产能50万辆。超二工厂则是新建的,还在试生产阶段,投产后预计有50万辆的年产能。
按照奇瑞和华为的规划,智界S7未来将主要在超二工厂生产,产能肯定是够用的。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超二工厂还没有正式投产——
每天只能生产十几辆试制车,远没有达到量产要求。
据《晚点Auto》报道,某位接近奇瑞超二工厂的负责人透露,超二工厂虽然主体已经完工,但车间设备还在调试,员工宿舍等配套设施还没解决。


目前流入市场的智界S7,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超一工厂生产出来的。
然而超一工厂的主要生产任务却并不是智界S7,而是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的星纪元ES。
超一工厂仅仅是智界S7的临时生产厂,在星纪元ES上市之后,奇瑞就逐步缩减了超一工厂智界S7的产量,不久后就完全停止了超一工厂智界S7的排产。
之所以能用星纪元的产线来生产智界S7,是因为智界S7跟星纪元ES一样,都是基于奇瑞E0X纯电平台打造的产品,二者定位都是中大型轿车,尺寸、外观等方面高度相似,零部件很多都是通用的。
所以也有很多人调侃,“智界S7就是星纪元ES的华为增强版”。


但星纪元ES的上市时间在12月,比智界S7晚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有人认为,从先来后到的角度上来说,奇瑞应该把智界S7安排在设施更完善的超一工厂,星纪元ES放到超二工厂才更合理一些。
也有业内分析师认为,在奇瑞眼里星纪元ES的优先级是比智界S7更高的。“或者说,智界S7热销或遇冷,都不能影响星纪元ES的销量。”
而这或许是因为今年奇瑞对星途品牌提出了30万辆的大目标,其中星纪元至少要卖够10万辆才算合格,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奇瑞否认智界和星纪元属于内部竞争关系,但在产能吃紧的大背景下,奇瑞力保星纪元ES加速落地,确实给外界带来一种“庶子要给嫡长子让位”的感觉。


那智界S7的产能什么时候才能提上来?
据《晚点Auto》报道,某接近超二工厂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奇瑞正在从部分老工厂中调集人力加入超二工厂缓解压力。不过临近春节,工厂里有一部分工人已经休假,想从社会面招工也很困难,人手仍然不太够,得过完年情况才会有所改善。
要知道,隔壁的赛力斯在拿到大额订单(10万+台问界M7)之后可是全力支持华为,不仅开启两班倒模式,更是每天都在招聘新的工人。
毕竟没有华为这个“救世主”,只凭小康自己可能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但奇瑞的体量要比赛力斯要大得多,制造功底也深厚得多。去年奇瑞一共卖出去188万辆车,其中出口量高达92万辆,是国内出口量最大的车企。


奇瑞跟华为谈判时的底气,自然会比赛力斯要大不少。哪怕在智选车模式下,车企更像是类似代工厂、而非主机厂的角色。
因此,接下来智界想要扭转局势,必须要平衡好这份微妙的关系。
04. 写在最后
就在前阵子,刚刚挂帅阿维塔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1月12号的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说到:
“希望我们的合作伙伴不要误导消费者,领先就领先,但是要适当一点。”
“汽车行业确实卷的很厉害,卷到很多重要人物说话都开始乱说了。”朱华荣叹了口气,“都是一些朋友,我就不说了。”
吐槽虽未指名道姓,但看到“领先”俩字,基本上可以确定。同时,朱华荣还表达了对于华为智选车模式的质疑,这里不做过多展开。


虽说朱华荣炮轰华为智选车模式,很难说是不是因为智界S7和阿维塔12存在竞争关系。但长安在合作时没有选择智选车模式、而是选择HI模式,主要是为了择清楚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界限。
长安也和奇瑞一样,自身的灵魂足够强大,不必成为华为的代工厂。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头说的岚图也选择了HI模式。
如今智选车模式的问题在智界身上暴露出来,恰恰说明华为在打造真正强大的“鸿蒙汽车帝国”之路上,存在很多机遇,也同样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


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灵魂论”的问题:
华为究竟是像博世、大陆一样,安心在汽车领域做供应商,还是像手机领域一样自己说了算,制造方面去找代工厂?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获得车企的信任,或许只能靠时间来慢慢磨合。
其次,在“华为系”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过程中,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不可避免。如何把碗里的水端平,如何扮演好目前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保持一个绝对中立的态度特别关键。
这些挑战如果得到解决,华为和它的车圈伙伴们将拥有的则是一个个机遇,将有机会一起打造N个“问界”。
至少问界现阶段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已经证明了智选车模式的成功。
公社也一直表达的都是看好华为,看好智选车模式,不过前提是双方同时摆正了自己的态度和位置。
至于华为在车圈的未来又会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128A0076H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