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里资讯

搜索
查看: 477|回复: 0

德媒报道:北京中产家庭的教育困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6 23:00:08|来自:中国广东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父母和弟弟住在北京110平米的房子内,每天在校学习将近13个小时,回家完成大量的作业,周末挤出一点点时间发展兴趣爱好……这就是德国媒体此次采访的主人公:15岁的北京中学生Jinghan。
过着“蜗居”生活的百万富翁

Jinghan与父母、弟弟、还有阿姨生活在一起。五个人同时住在110平方米的房子里,需要把家里的每个空间都利用到极致。相对宽敞的客厅也充当了餐厅的角色,一家人平时会围坐在这里吃饭,而客厅同时也是弟弟睡觉和写作业的地方。略显拥挤的居住环境很难让人联想到,Jinghan的父母其实早已是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了。得益于这些年北京暴涨的房价,Jinghan的父母2007年以十万欧元(75万人民币)的价格购买的这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如今价值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欧元(750万人民币),短短16年的时间,房价涨了至少十倍。相比较而言,德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尽管也让留学生们望而却步,但对于长期生活在本地的德国家庭来说,一间独栋的花园别墅似乎已经成为了标配。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苦中作乐

众所周知,国内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之大,Jinghan也要为了未来可以上个好大学而付出艰苦的努力。尽管今天是周六,Jinghan的日程表还是被排的满满当当,早餐后她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学习。随着年初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中小学全面复课,Jinghan也结束了长达3年的居家学习,重新回到了校园。和她的同学们一样,Jinghan平均每天有将近13个小时的时间待在学校,回家之后还要继续完成作业。这让人不禁感叹,如此高压的学习强度一点也不亚于互联网大厂“996”的工作负荷。相比之下德国的中学生们就显得十分幸福了,高校“宽进严出”的教育理念从未设置一种类似于“高考”的机制用来筛选生源,况且进入大学学习并不是德国中学生们唯一的归宿,有许多学生选择去门槛较低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门技术,而一名职业技术工人的薪资也不一定会比大学毕业生的差很多。


然而繁重的学业并没有让Jinghan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周六下午一个半小时的舞蹈课是她难得的放松身心、释放压力的时光。跳舞结束后,Jinghan被爸妈接上,全家一起去看望住在郊外的爷爷奶奶,正如以往的每个周末一样。爷爷奶奶对他们的到来显得十分高兴,他们理解晚辈们平日里学习和工作的繁忙,一家人周末的团聚是这两位老人最大的期盼。


不知“留学”是何物

尽管家人已经意识到,在国内上个好大学的难度远高于国外,但Jinghan似乎并没有将出国留学看作是自己中学毕业后的选择之一。对于出国留学,Jinghan在家人的追问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才不想去”,而爸爸也调侃她最想去留学的城市应该是“吃货”的天堂——重庆。也许是担心出国留学高昂的花费,也可能是不愿意离开家人身边,再或许是缺少在异国他乡独自面对一切的勇气,总之毕业后出国留学对Jinghan来说还是件很遥远的事。


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的情况下,“高考”确实是一个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但同时它也让千千万万个正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们背上了极大的压力与负担。随着国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出国留学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低,换一个“赛道”如果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或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毕竟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由米德在线Philipp整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221A04LPS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