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扫一扫,关注我们
QQ登录
微信登录
登录
注册
我的空间
我的消息
我的积分
我的收藏
我的好友
我的相册
我的道具
帐号设置
退出登录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免费发布信息
首页
Portal
新闻资讯
论坛
BBS
城事杂谈
求职招聘
房屋出租
织里跳蚤
房产资讯
关于我们
导读
首页
房产
装修
亲子
婚嫁
美食
汽车
旅游
娱乐
信息
求职
租房
二手房
招聘
拼车
二手车
服务
生活服务
城事杂谈
跳蚤市场
便民服务
社区
城事杂谈
情感天空
户外旅游
房产楼市
装修装饰
美食天地
当前位置:
»
论坛
›
育儿交流
›
育儿论坛
›
帖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黄色预警!
市领导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理财 ]
打不外就撤,南航赴日航班一边取消,一边
[ 房屋装修 ]
El mejor casino –el mejor lugar para
[ 理财 ]
创始人上“红通”,拖累格力电器,格力钛
[ 房屋装修 ]
Casino confiable —el mejor lugar para
[ 理财 ]
决战3500点!三条主线布局牛市结构行情
返回列表
发帖
查看:
368
|
回复:
0
当自闭症患儿长大后 他们该何去何从
[复制链接]
admin
admin
当前在线
积分
333234
关注TA
发消息
发表于 2024-4-3 09:36:36
|
来自:中国浙江湖州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闭症的孩子是掉在凡尘的星星,是来自星星的天使落在了人间。”
听起来是那么浪漫,可是,当这样的星星落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的或许就是人间巨变,是夫妻的离散,是无尽的泪水,是难以言表的艰难困苦,是看不到希望的明天……
无奈:33岁的自闭症患者,依旧和小朋友们玩在一起
繁花似锦的三月里,也有阴郁的天气,乍暖还寒。
华商报记者来到位于田家湾的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打开朴素的大门,里面竟是一个很畅快的院子,就像幼儿园一样,安置着滑滑梯、蹦蹦床,几间教室里,老师们正陪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学习写字。
看见记者进来,有的孩子会主动叫“叔叔阿姨”,有的还会主动握手,他们的笑容,如泉水般清亮。这里,有40多个孩子,三分之二是自闭症,还有一些其他智力障碍,多数孩子都是上学一般,早上送晚上接,这样他们的父母才能得以继续工作谋生。这些孩子里,16岁以下的居多,也有好几个已经超过20岁,尽管年龄上“成熟”了,生活无法自理,依然无处可去,无奈只能继续在这里托管。
一间教室的门外,放着一套桌椅,一个高大肥胖的小伙子就坐在那里,手上捧着一大瓶绿茶饮料,一边听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嘴里唧唧哝哝,看起来很快乐。他就是这里最年长的“孩子”——33岁的重症自闭症患者宝宝,1.85米的高个子,体重已经200多斤。每天的大多时间,他坐在这里自得其乐,有时候也和班里的小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玩,因为极爱喝饮料,又不太运动,体重严重超标。有时候大半夜,会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不肯睡觉,不知所想。
辛酸:往事不堪回首,67岁的妈妈苍老疲惫
宝宝的妈妈张晓强,是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的法定代表人。
提起张晓强,西安孤独症圈子里无人不晓,因为她不仅仅是孤独症培训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自闭症患者的家长,每一位家长的痛,她都经历过。
眼前67岁的张晓强,比起自由自在跳着广场舞的同龄人,因为日复一日的操劳,显得苍老又疲惫。头发灰白的她穿着一件国风黑棉袄,宽大的运动裤和布鞋,因为腿疼走路有些缓慢。
她的棉袄上印有鲜艳的牡丹花儿,仔细看时,会发现有些旧。“这是我2000年千禧年的衣服,现在啊,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八瓣花,办机构太难了。”她笑着说,爽朗中透着坚强。
张晓强很不愿意再想起30多年前宝宝出生的往事,已经太久远了,也已沧海桑田,人间巨变。
33年前,张晓强生下儿子宝宝,那是最幸福的时光,当时,作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名角,年轻貌美的她事业如日中天,生活幸福美满。然而,宝宝两岁时,确诊患有重度自闭症,医生判定孩子终生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从此,生活跌入苦海,因为孩子病情的原因,婚姻也走到了尽头。一个人,要照顾孩子,还要上班,日子十分艰难。
“过年的时候,外面在放炮,大家在开心,我在家里抑制不住的嚎啕大哭,要把平常不好发泄的情绪都哭出来。”张晓强回忆,那些个煎熬的日日夜夜,流不完的泪,恨不得一下子解脱,如今想起来,就像做梦一样,虽痛,伤口却已经逐渐平复。
“我曾经演过祥林嫂,其实就是演自己。”在戏曲领域多次获得大奖的张晓强说。作为妈妈,这个坚强的女人不肯认输,她开始对儿子进行特殊的强化训练,无数遍地对着宝宝说一个单词,说得下巴脱臼;无数次地教宝宝穿衣,累得筋疲力尽。最初,宝宝没有一点回应,但张晓强异常执着地坚持。她很清楚,在没有更好的医疗办法之前,这是专家认定的唯一可能的转机。6岁那年,别的孩子都去上学了,可是宝宝不能去,张晓强躲在被子里,哭得昏天黑地。偶尔带着孩子在院子里玩,宝宝被别的小孩叫“傻子”,从此,她再也不肯带孩子在院子里逗留,每次出门总是躲着走。
勇敢:办学20多年,想给不幸的孩子们一个家
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8岁那年,宝宝张开小嘴,叫了一声“妈妈”,张晓强哭了,在无数次辛酸的泪水之后,第一次流出了幸福的眼泪,她看到了希望。9岁,他学会了自己吃饭。
有着同样遭遇的家长听说了宝宝的变化,纷纷来请教经验。有的母亲把张晓强当作“救命稻草”,因为她们同病相怜。为了治疗儿子,也为了更多像儿子一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大家庭,2000年她下决心,开办了专门针对特殊儿童早期教育的心心幼儿园(现为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这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专门培训护理智障儿童的民间特殊教育机构。没经验,学;没经费,她去演出挣钱;没活动场地,就将租来的楼房顶上四周围上铁丝网,给孩子们改造成成活动场地。书本、学习用具不够,老师们就用手写识字卡片;桌椅不够,就一桌两用,上课时是课桌,吃饭时搬到饭厅当餐桌。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受教育,让他们感受学知识的快乐并从中受益。张晓强请来了有特教经验的老师,同时自己也努力学习、摸索方法以拯救这些不幸的孩子。
20多年来,她让1000多名孤独症和智力发展迟缓的孩子接受到了特殊的教育。数百个孩子在这儿学会叫“爸爸、妈妈”,其中不少还学会穿衣吃饭;还有一些孩子进步更大,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正常小学。
而自己的儿子宝宝,也认识了400多个生字和短句。想喝水时,会嚷嚷着“亲妈倒水”;吃东西时,他左手熟练地使用筷子。尽管说话还有点口齿不清,尽管穿T恤还分不出前后反正,但在张晓强眼里,儿子已经很棒了。
母爱:只要儿子吃饱穿暖,妈妈就“幸福感爆棚”
“孤独症的孩子,特别的天真、清澈,也很执着。”在这里教学多年的衡老师告诉记者,自己原本就是幼儿园老师,这些孤独症的孩子,虽然有的二十几岁,其实智力就和普通幼儿园三四岁的孩子差不多,作为老师,更需要耐心和细心,别看有的孩子比老师还高,也要给他们穿衣、喂饭。他们认准的东西,就必须要。比如宝宝,每天都要吃凉皮喝绿茶,没有麻烦就大了。
这些年来,宝宝就一直跟着妈妈在学校里,为了宝宝,张晓强几乎从不离开学校,不参加任何交际。必须外出开会时,都会打电话问问“宝宝好着没”,只有时刻在孩子身边,这位坚强的妈妈才能安心。
眼看到午饭时间了,张晓强去给宝宝准备午饭,就是一份简单的绿菜,一碗凉皮,还有切成小块的馒头。“馒头啊肉啊,必须要切成小块,他拿手吃,如果是一个圆圆的馒头,他就不会吃。”宝宝吃完饭去上厕所,张晓强又算好时间,去厕所给儿子擦屁股。“只要儿子一天吃饱穿暖不哭不闹,平平安安的,我就觉得幸福感爆棚了。”吃饱穿暖,如此之低的愿望,就已经让这位妈妈满足了。
担忧:16岁以上的孩子无康复补贴,将来怎么办?
多年的辛劳,为了宝宝,为了机构里的孩子,张晓强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衰老一些。“上个月老同学从深圳来看我,几十年没见,眼睛蹬得贼大,不敢相信这是那个曾经年轻漂亮的我,一个劲儿问我为啥要过这样的苦日子?”她说,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很多次,但多年的苦痛已过去,自己现在心态平和了很多。张晓强有退休工资,也完全可以像老同学所说,带着宝宝一个孩子过自己的日子,可她放不下那些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们。
办学的道路坎坷不断,从开办伊始,张晓强就坚持不肯收家长的费用。“来我这儿的家长都条件不好,交不起钱,我也不忍心收。”张晓强说,家长们的苦自己感同身受,把孩子放在家照顾没有经济收入,把孩子送到机构掏不起学费,有的家庭还是双胞胎患儿,更是雪上加霜。但房租和老师的工资、孩子们的伙食费这些没有办法省下,因此,这些年来,都是东拼西凑,苦苦支撑。有一段时间,张晓强组织孩子们做灯笼卖,但杯水车薪。
现在国家政策也在日益完善,对于16岁以下的残障孩子,会按照标准,每年给予培训机构一定额度的康复补贴。但张晓强还带着十来个超过16岁的大龄孤独症患儿,这些孩子都跟了她十几年了,政府对他们并没有康复培训的补贴,而且,不断地会有孩子超过16岁。
“宝宝是重度残疾,现在每个月有120元的残疾补助。”张晓强说,这是宝宝现在唯一的“收入”,其他的大龄孩子也是这种境遇,但是不收这些孩子又不行,都是从小跟着张妈妈的,无奈之下张晓强就一个孩子收1000多元,勉强支撑。
24岁的鹏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个热情的小伙子,身高接近1.8米,他也是中心里最“聪明”的孤独症患者,表达能力好,会写很多字,还很有礼貌,总是笑呵呵的,从小就在这里生活,有熟识的小伙伴。鹏鹏说,家里有弟弟妹妹,爸爸每周会接他回去探亲。“妈妈在青海卖菜,我要去青海帮妈妈卖菜了。”鹏鹏高兴地告诉记者。尽管在对话,但鹏鹏一直低着头,不肯直视对方,这也是自闭症的特征。
鹏鹏特别喜欢张晓强,叫她“张妈”,过一会儿就要来喊几声张妈,彷佛听见张妈答应就很安心。
张晓强说,鹏鹏的爸妈也离婚了,妈妈已经多年不联系了,鹏鹏很想念妈妈,想和妈妈在一起。可普通的打工人,根本无力把一个残障孩子带在身边。如今,就靠着爸爸每个月交1000多元把鹏鹏“寄存”在这里。
因为缺钱,中心被迫数次搬家,现在的这个院子,也很快要搬了。“院子里有丁香树,等花开的时候,满屋的香气,真舍不得啊。”张晓强说,当初看上这个院子,虽然房子很简陋,但就是有个院子,孩子们能出来晒太阳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孩子也能开心一些,可是因为是老房子,消防设施不达标,检验通过不了,因此又将面临再次的搬迁。如果有一天,这里难以为继,像鹏鹏这样超过16岁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呼吁:托养机构收费昂贵,未来社区能否提供配套用房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的诊断有两个核心标准: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陷;局限、重复的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此外,语言发展延迟和异常是孤独症常见的情况。有研究显示,90%的孤独症人士都会对感知觉刺激存在异常反应。许多人会同时伴有情绪问题。
“大龄的孤独症患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智力能力都比较好的,经过培训可能参加一些像收银、搬货这样简单的服务劳动,有一些微薄的收入;其他家里条件好的,就继续送到托养机构或者养老院托养;大部分就在家混着,直到父母也失能无力照顾,后面就慢慢在社会上消失了……”面对现实,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的衡老师也忧心忡忡。
在张晓强带过的孩子里,有一个大孩子被带回了家,因为有攻击性,连家人都会攻击,父母只好单独给他准备了一间小房子,只有一张床,里面连桌子都不敢摆,担心被砸坏。没有伙伴,没有希望,生命就在狭小的空间里日复一日消磨。
华商报记者从残联等部门了解到,西安目前对16岁以下智力低下、自闭症、脑瘫等儿童最高每年补助3.1万元,这是专门的康复资助项目,设有多家定点机构,为患病儿童少年实施运动疗法、中医推拿疗法、认知知觉障碍疗法等,申请补助者必须有西安市户籍或居住证,年龄为0-16周岁以内的患病儿童少年。目前,西安有多家医院及康复机构承担这项服务。
那么,超过这个年龄的孩子,有没有托养机构接收?华商报致电两家养老机构,均表示很为难,他们最多只能接收个别的肢体有残疾但心智正常的人。“自闭症患者智力有障碍,难以沟通,而且有的还有攻击性,收进来不安全。”一位养老院负责人表示。
西安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的李老师告诉记者,他们机构里能接收没有攻击性、相对正常的大龄自闭症患者,但空位也有限,还需要经过一定的评估。如果是早上来下午回2500元左右,周一来周五回收费3500到4000元。“莲湖区会给每个残障孩子每月400元补贴,其他区是300元,待补贴到账后退费给家长。”李老师说,他们机构是非营利性单位,连成本都包不住,主要是房租太贵,一年至少十来万元,再加上老师的工资,导致服务成本太高。
“现在民政在推行社区养老机构,如果能搭配建立残障托养机构,解决房租问题,残障家庭的负担就会大幅降低,家长们也就能松口气了。”从业多年的李老师建议。
而这些梦想,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照进现实。33岁宝宝的未来在哪里?张晓强不敢想,也不愿意想。
日渐年迈的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城市周边的乡村找上一大院房子,自己带上十来个大孩子,看着田野,晒着暖阳。“孩子们陪着我,我陪着孩子。”她说。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文 陈团结/图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0401A09UQG0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帖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精选推荐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名单公布!
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湖州举
2023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在湖州举行
《焦点访谈》关注湖州!
市共同富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
织里镇家园志愿广场本周活动预告
防诈骗小课堂,提高警惕!
7天1检!常态化核酸检测提醒!
浏览过的版块
时尚丽人
友情链接
浙沪导航
imtoken钱包官网下载
网站目录
NBA直播
关闭
站长推荐
/1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关注织里资讯微信公众号
查看 »
浙江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湖州市公安局网监备案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30-17:00
客服电话
13362228119
电子邮件
511400718@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下载APP客户端